APP下载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探讨

2021-06-21郭秋菊艾训儒姚兰朱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郭秋菊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与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新农科”背景下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必要途径。以湖北民族大學林学专业核心课程林业经济管理课程为例,结合林学专业特点,以课程章节专业要点为切入点,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相应教学过程当中,并对思政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该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为培养"新农科"林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及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林业经济管理;思政设计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综合性高校多学科交融式林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高厅函〔2020〕20号)

[作者简介] 郭秋菊(1984—),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湖北民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113-04    [收稿日期] 2021-01-04

在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中,强调专业课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战场”,专业课教师就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专业课课堂就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1]。思政要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建设,就要落实到具体专业课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案课件等各方面。

湖北民族大学地处“鄂西林海”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学校林学专业是湖北省本科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也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林业经济管理”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新农科”建设指导下,该门课程需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之林业经济学科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断地与资源、环境、生态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因此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精心地去挖掘学生喜欢和需要的思政元素,通过结合专业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产生共鸣,“润物细无声”地促进立德与树人的协同发展,是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本研究以笔者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经验积累为基础,探讨“林业经济管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林业经济管理”课程简介

“林业经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林业部门的经济活动,涉及林业产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战略,并结合我国林业实践,掌握森林资源的经济评价方法、林业产权改革、政策、法规等,以及林业经营与区域发展、林业产业发展新趋势等内容。课程目标在于培养“新农人”,为当地民族区域“三农”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培养新生力量。

二、“林业经济管理”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林业发展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是林业的直接或间接使用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林业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现代林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如林业大数据、休闲林业、森林保护、森林康养、环境保护、等新案例,不断发掘课程本身的“思政营养”,通过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课堂讨论等,将“思政营养”适时适宜地输送给学生,种好责任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本课程主要有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针对具体教学单元进行思政教学的设计,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充分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发挥课堂的专业性及德育育人功能。思政内容具体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以及在林业经营、保护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创新精神等(见表1)。

三、“林业经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地方民族院校的林学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而专业课程老师则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体。在“新农科”建设指导下,“林业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要与林学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相一致,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在思政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首先要对该门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进行整体综合考虑,避免思政要素过多的同一重复。比如在讲授林业经营理论时,根据各时期人类对林业需求的不同,产生了一些随时代变化需求的经营理论,而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会使林业持续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与产品,润物细无声地传授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个思政元素。在讲授林业经济效益评价时,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为案例,结合当代经济,导出经济核算的绿色GDP,让学生们认同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嵌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政要素。虽然以上两次都是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思政要要素融入课堂,但其侧重内容与融入方式各不相同,从而避免引起同学们的反感。

2.各个思政元素的融入要掌握时机,结合不同教学方法,并控制时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如在讲述我国林业发展历史简述时,在新旧中国的林业发展史里隐形渗透式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林毅夫的家国情怀为例,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整个教学过程,以林业发展史讲授为重点,时间控制约为30分钟,而在其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约为3分钟,最后以林毅夫爱国情怀收尾,约2分钟,这样的隐性融入思政元素教育过程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避免从专业知识的讲授到思政内容的引入和切换不够自然,造成尴尬的课堂氛围。

3.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互动性,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这门课程的学生们大多是调剂的学生,因此对林业及其发展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于是在讲授森林资源及其价值评价时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让大家都来讲一讲他们向往的美丽中国或记忆中的乡愁,在热烈的讨论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并树立林业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讲授林产品市场营销时通过学生课堂模拟直播带货,让他们宣传销售家乡林产品,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厚植“大国三农”情怀。

4.要注重细节和学生反馈。教师是思政教学的“主力军”,因此在本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不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时刻注重与学生互动,除正确引导外,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与思想变化进行及时的反思,并且建立反馈机制,由学生来评价,为自己的教学提出建议,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反馈过程中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尊重与信任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此外,作为该门课程老师首先需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与道德素质,只有教师自身的升华,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影响学生,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四、结语

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最核心和关键的,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2]。每门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重点在于如何深入挖掘与探索,并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创新的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的营养有效输送给学生,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相互协调与统一[3]。

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是所有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4]。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做到“润物细无声”,课前需要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并反复推敲思政要素融入的内容与方式;在授课过程中也要依据课堂气氛,用情传授;在课后还要注重教学效果与反馈,和学生进行交流,加强课后反思,以实现思政教学目标[5]。

新农科建设任务任重道远,因此,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新农科核心专业课程中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培养出思想素质与专业素养相匹配的高水平人才,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爱国、为民服务的精神[6]。需要注意的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找到适合教师本身和学生群体的教育方式方法,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2]陈芳,陆文.新建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实施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20(11):35-38.

[3]刘振宁,曹雪,戴圣杰.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蔬菜栽培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22-224.

[4]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9):53-55.

[5]史慧君,付強,赵红琼,等.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湖北畜牧兽医,2019,40(11):46-48.

[6]杨品红,罗丛强,石彭灵,等.新农科背景下《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2(4):41-45.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GUO Qiu-ju, AI Xun-ru, YAO Lan, ZHU Jiang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 Hubei Minzu University, Enshi, Hubei 44500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requirement in the new era and new situ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In this paper, the course of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which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forestry major in Hubei Minzu U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major, and taking the main point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course chapter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Some problems requiring atten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this cours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restry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