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021-06-21谢苏杭王谦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思想政治

谢苏杭 王谦

[摘 要] 在康复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培养高素质康复医疗人才的重要方面。基于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因素,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康复医学;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课题项目] 2017年度四川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基于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康复专业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SCUSZ2017110);2018年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和践行康复专业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 谢苏杭(1995—),男,云南腾冲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物理治疗、膝骨关节炎远程康复;王 谦(1984—),男,内蒙古包头人,博士,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主治医师,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肌肉骨骼疾患康复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001-04    [收稿日期] 2021-02-05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在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一次强调,社会各层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接班人,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康复医学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着眼于培养一支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和先天发育障碍患者服务的专业技术团队。因此,培育和践行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康复课堂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思考新时代康复专业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为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参考路径。

二、康复医学高等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医学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传授学生医学知识,还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德医风素质教育,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发展祖国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使命感[4]。康复医学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要求康复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素养[5]。首先,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残疾人以及老年病、慢性病和先天发育障碍等患者。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不同程度的受限,患者表现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学习、工作和社交等参与能力受限。因此,康复医疗人员不仅在专业上具有扎实的技术知识,而且在医德上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同情心。其次,病损的康复过程较长,涉及医学、人文、社会等问题,康复医疗人员必须更加的耐心细致,与患者一起树立长期康复的信念。再次,康复医学强调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疾病诊治、功能康复和重返社会三大部分,每部分中又有许多不同方面的组合。因此,协同合作体现在各学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互相沟通;康复医学团队内部医师、治疗师及护士的工作协同、执行与反馈。最后,面对广大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人群,康复医疗人员需要宣传与普及科学、规范的康复医学知识,为患者培养战胜疾患、恢复功能、重返家庭与社会的信心;協助培养和指导更多的康复技术人才,服务社会。综上所述,康复医学具有社会属性强、协同性高、覆盖性广的特点,在讲授这门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对加强医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中国康复医学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医患矛盾呈现不断激化的态势,暴力伤医案件频发,这对医患双方、整个医疗职业环境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新时代各种高新技术、科技产业迅猛发展,技术创新促进整个康复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中,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医德医风,塑造疾患康复的同理心;提高康复医学教育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康复医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影响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高校医学院校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医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精神;然而,部分医学生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但表现出功利性增强、通识知识匮乏、人文底蕴浅薄、缺乏整体临床观念和医患沟通技巧等问题。结合文献,笔者总结了影响当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要原因[6-9],上述问题在康复医学本科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首先,社会医疗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冲击和资本运作充斥并渗透在医学的各个方面,评价医院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在于治病救人的成功率,而在于引进了哪些先进设备和创收多少利润。由此导致医疗行业过度市场化,也使功利主义渗透整个医疗行业,非正常医疗的市场导向使过度医疗、防御性医疗等非正常医疗现象层出不穷。同时,部分社会媒体的报道往往断章取义,使在校的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断受到影响,从而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不能够统一思想。

其次,医学人文教育缺失。“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使用的教材缺乏合理性、科学性,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医学人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基本上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的阶段。然而,当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或见习阶段,真正接触临床患者时,则很少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医学人文知识实践往往需要在临床实习阶段才能实现,比如进行医患沟通。尽管在学校学习时通过考试的形式证明了医学生能够掌握医患沟通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医患矛盾都是来自没有成效的医患沟通。不只注重书本,不要把基础知识作为一次性教育,只有把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康复医学作为需要长时间和病患相处的学科,让康复专业学生掌握医学人文内容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康复医学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很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进行思考和沟通,此时必要的医学人文教育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学生个体的消极因素导致对“医学人文”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追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也是导致医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出现偏差的影响因素[4]。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尽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是其以公共课形式进行教学,采用均一式教学方法,导致课程内容枯燥,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师因难以得到真实反馈也无法着实改革,以此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社会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也影响了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四、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与方法

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富强文明、爱岗敬业、和谐友善、仁心仁术、尊重患者等价值观教育,是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体现。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与方法,有效提高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结合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康复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应重视康复医学人文教育,合理改革课程设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授过程中要尽可能与康复内容相结合,摆脱公共课形式,以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进行授课。目前也有学校在探究将康复专业内容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比如在讲授“传统康复技术”时提出了“渗透、契合、适度”三原则,将两学科结合进行教授,丰富课堂厚度,优化教学资源[ 10 ]。研究报道,在“康复治疗基础”教学中联系康复医疗行业实际热点问题内化医德教育,与社会事实相结合,提升学生兴趣以及教学现实感[ 11 ]。

其次,充分开发现有技术资源与科技的融合,开创虚拟化康复教学场景[ 12 ]。针对康复医学专业特色,借助虚拟现实增强技术,打造线上医患沟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的模拟,将医患沟通的内容与方法,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在康复医学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上,创新课程形式,切实感受与体会康复医疗人员工作的真实场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

同时,针对康复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环境熏陶。引导校园广播台、学校官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方式,渗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二)教学实践协同

教学实践是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认同向行为认同转化的最佳途径[ 13 ]。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是要不断与人打交道,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管是医学专业技能还是职业素养,都需要在具体的临床康复教学实践中反复磨砺才会最终由知识、习惯内化为行为方式。教学实践的方式有康复临床实习、社区康复医疗、康复义诊、医疗法规政策宣讲、康复知识宣教、扶困敬老志愿者活动等。在课程教学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协同,促进医学生掌握康复专业技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社区康复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在联合国组织的持续推动下,社区康复已逐渐成为多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区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也是我国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基础[ 14,15 ]。在新时代的医疗环境下,国家提出在疾病治疗时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指导意见[ 16 ]。社区康复作为连接医院与家庭的桥梁,是康复医疗人员帮助患者回归家庭、迈入社会的重要环节;为老年疾患、慢性病的预防与早期康复提供重要的就诊平台[ 17 ]。因此,在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基地的建设可作为促进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载体。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社区康复义诊,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患者人群,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切实体会患者的真实康复需求;实践医患之间的沟通技能;帮助社区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训练;为社区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进行康复科普培训;为孤寡老人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志愿活动。学校也可建立社区“导师负责制”,将社区康复负责人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社区工作,亲身传授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素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社区康复建设,提高了康復专业学生对社区康复的理念意识,切实将“康复回社区”落实到位;亦能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并让康复专业学生在活动参与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知社会生活现实,体验价值冲突,做出价值选择,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从而身体力行,积极践行。社区康复建设作为一个潜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载体,拓展专业技术能力,培育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文明、和谐、友善、敬业的职业素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培养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影响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基础上,结合我国康复发展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三个方面,加深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康复需求及实践的认知,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与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寄语青年 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EB/OL]. [2021-01-30](2019-04-30).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430/c64094-31058510.html.

[2]杜楚源,王小林.醫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5,28(12):93-95.

[3]纪元,张桓,周翠.医学人文素养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25):244-245.

[4]白波,程刚.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1):5-8.

[5]赵一瑾,余彬,刘锐芬,邹积华,黄国志.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5):576-578.

[6]曲海英,刘张.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生伦理价值观的内涵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1):65-68.

[7]王群林,孙基梁,白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教育全过程实效性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7,7(20):179-181.

[8]苏伟,曹伟.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37(5):350-352.

[9]谢孝东,杜冬杰,麦锦城,张婷婷,方向颖.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生命责任意识探析——基于广东省9所医学高校的调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106-109.

[10]蒋宗伦.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96.

[11]李杨.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3):174-175.

[12]Rose T,Chang SN,Chen KB.Immersion of virtual reality for rehabilitation - Review. Applied Ergonomics,2018,69(1):153-161.

[13]陈镭.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46-47.

[14]Mason C,Weber J,Atasoy S,Sabariego C,Cieza A.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Plos One,2017,12(6):e0178418.

[15]Cleaver S,Nixon S.A scoping review of 10 year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4,36(17):1385-1394.

[16]何成奇.解读《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494-496.

[17]Liu Q,Wang S,Lin J et al.The burde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mong Chinese elderly:estimates from a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study.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018,26(12):1636-1642.

[18]习近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EB/OL]. (2018-12-11)[2021-01-30].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1211/c385474-30457713.htm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Higher Edu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XIE Su-hang1,2,3,WANG Qian1,2,3

(1. Center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2. Rehabilit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3. West China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Abstract: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major,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alents.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ree aspects: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and practice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re values;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思想政治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