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6-21杨玉照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 要]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思政教育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为一体进行了深入探讨,具体的教学举措包括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和校外导师教学,即“一体三教”课程教学模式。以上教学改革与创新举措,可以使学生走出“将知识狭隘化为科学,将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这一误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使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一体三教;科学观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暨南大学“金课”建设项目“港澳台侨特色‘金课专项‘电路分析基础”

[作者简介] 杨玉照(1988—),女,湖北襄阳人,博士,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光伏器件、界面表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077-04    [收稿日期] 2021-01-11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教育部颁布《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对现实问题积极的反应和有效的探索,是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信息、电子、通信类等理工科专业的重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等都是以“电路分析基础”为基础,是引领学生进入工程技术领域的奠基课程[2]。在“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育人导向,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从学科整体规划和布局对思想教育进行顶层设计[3],并从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和校外导师教学等多个维度进行具体实施,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支撑的协同育人架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让专业课程教育成为落实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

一、课程思政概念界定及科学观的人性本质辨析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高校担负着为国育才的重任,立德树人是其立身之本。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必修课程,关系到“为谁培养人才”这一根本问题,而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具体类型,是针对“怎样培养人才”这一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课程思政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为指导,使所有课程都成为育人载体,深入挖掘专业课的思政教育资源,使其贯穿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即思政寓于课程,课程承载思政[4]。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将“电路分析基础”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就要以该学科独特的理论、方法及视野为立足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把课程中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基因转化为教学载体,创新该专业课程的教学话语体系,突显课程知识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双重目标。

(二)科学观的人性本质辨析

当前,多数高校仍然将知识学习作为人才培养的焦点和主题,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的重心都是知识学习与技能提高,專业化、技术化、实用化特征极为鲜明。这无疑受到了近代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影响,即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知识的真理性,进而认为科学即知识,科学之外再无真理。在此认知基础上,牛顿研究物理世界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道德、社会和政治生活领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推论。很大程度地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的思维方式所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人借由活动来调节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其与哲学结合就是唯物主义,科学在与哲学和生产实际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科学原本是人的发明,是服务于人的事业,那种将人完全排除在外的、忽视了人在科学活动中主体性的科学观无疑是狭隘的,违背了科学的人性本质,是应该予以批判的。在这种片面科学观指导下的教育,人的因素被排斥和扼杀,机械化的知识灌输成为必然结果,注定无法培育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全面人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成“人”的成长。专业课程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使学生认识事实世界,即教授学生课程知识,使之学习学科知识,了解客观事实;二是帮助学生构建意义世界,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所承载的情感和价值。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5]。因此,促进个体精神发展是课程育人的第一要务。只有对科学的人性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向学生传递精神能量,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及知识的内在的人性光辉,并在此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使教育最终真正成为对“人类灵魂的训练”[6]。这也是“电路分析基础”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耦合的有力依据。

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简介

课程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电路分析基础理论课的传授过程中,围绕“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思政与理论融为一体,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校外导师教学,培养学生(包括港澳台侨生)正确的科学观,包括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在学生们学习电路分析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训练、在科学思维上得到养成、在科学素养上得到培育,最终从理论到实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课程建设过程:针对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做题的教育,通过课程改革,引入“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即思政与理论融为一体、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校外导师教学的模式。思政与理论融为一体,即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融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解答,进行拓展和推导,即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们遇见问题主动去思考;对于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往的作业遇见的难题,都是老师讲解,如今则是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增加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可在以后工作和科研中更加容易地融入团队;校外导师教学,即引入与电路分析课程相关的领域的工作人员,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实践应用,让同学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电路分析的应用,以及我们学习的知识可服务于社会,从而映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程评价标准:增加平时分数的占比,即将过程评价纳入评价体系,通过过程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短板在哪里,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而对考试题目进行改革,实施半开卷式考试,添加总结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让同学们通过半开卷的考试,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短板在哪里。

三、“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举措与创新

(一)课程思政教学举措

本案例围绕“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包括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一体”即思政与理论融为一体,“三教”为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校外导师教学,模式框架见图1。

其一,思政与理论融为一体。在本案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融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此模式将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无形地融入教学的每一环节。

例如在第一次课的讲授中,会介绍电流和电压的概念,虽然电流和电压在高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但需要注意的是本门课在分析电路时,要注意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电压的参考极性的标注,必须注意细节,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细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该案例还可拓展至基尔霍夫定律中科学家基尔霍夫的故事、正弦电压和电流相量模型的形式等书中各个章节,将正确的科学观无形的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立德树人内化到教学课程中,知行合一,德智融合。

其二,问题导向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为老师授课,尤其在专业基础理论课上,课堂太安静,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针对此,本案例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即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解答,在课堂上融入了对学生的科学观的培养。

例如在二阶电路分析中,提出问题,如何求解二阶电路的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相应呢?然后让同学们对问题进行剖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见了什么困难,针对解决问题来构建、设计方法。可引导学生们通过一阶电路求解思路,进行拓展和推导,得到二阶电路的求解方法,即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们遇见问题主动去思考。此教学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融入理论知识的传授中,让同学们发现规律,用规律去研究、理解未知事物。

其三,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往的作业遇见的难题,都是老师讲解,在以往授课过程中发现,即使老师讲解过的原题、难题,大部分学生仍然未能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现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增加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可在以后工作和科研中更加容易的融入团队。

例如含双口网络的电路分析的课后习题,这章的习题课有几道难题,还可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对同学们进行分组,分组讨论习题的解答,其中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讲解,其表现代表整组成员,增加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意识。此案例贯穿本门课的全过程,主要涉及的是习题讲解部分。

其三,校外导师教学。引入与电路分析课程相关的领域的工作人员,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实践应用,让同学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电路分析的应用,以及我们学习的知识可服务于社会,从而映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例如在讲解正弦稳态的功率的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时,邀请国家电网或南方电网的资深工程师通过线上或线下教学模式,给同学讲解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即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知识是为了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价值引领的培养。

综上所述,本案例围绕“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原有的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增加科学观内容的培养,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校外导师教学,在学生们了解电路分析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训练、在科学思维上得到养成、在科学素养上得到培育,最终从理论到实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二)特色与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助力立德树人,本文对“电路分析基础”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本文针对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做题的分数式教育,通过课程改革,引入“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融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本教学模式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知识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将专业课与课程思政进行了有机融合。

四、“一体三教”模式教学效果与推广应用

(一)教学效果

作者通过将“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入“电路分析基础”的授课过程中,吸引了大量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其中,2017级的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以第一作者在SCI 1区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一篇,2018級通信工程的罗同学、2020级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外招生(香港)陈同学、2020级通信工程的余同学参加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均获得奖项。

(二)推廣应用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李老师通过引入“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的本科生冼同学从一年级就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A1类SCI论文,申报了6项国家专利,授权专利2项,获批2019年度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获得多项科技竞赛一等奖。

暨南大学纳米光子技术研究院的黄老师通过引入“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的本科生于2020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省级重点项目,黄老师更进一步地将“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入到研究生培养,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国家奖学金3人次、第11届全国光子学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1人次。

综上,本项目提出的“一体三教”的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地在基础理论课堂上,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值得进行推广。

五、结语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电气、机电、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实践性和操作性也都较强。推进“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案例表明,“一体三教”模式可以深入挖掘“电路分析基础”专业的思政教育资源,构建高效的协同育人架构,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技能,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都得到明显提升,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1-01-0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徐荣辉,邓洪昌,杨宏艳,秦祖军.基于师生“角色互换”的“电路分析基础”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48):44-45+54.

[3]戚静.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4]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5][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6][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Basis of Circuit Analysis: A "Trinity Teaching" Model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View of Science

YANG Yu-zh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2,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inan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course teaching of Basis of Circuit Analysis. The specific teaching measures includ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and off-campus tutors teaching, which makes up a "trinity teaching" model. The abov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measures can make students go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narrowly regarding knowledge as science, and taking science as natural science" , and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view of science and make them grow into new talents of the times with ideals, abil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Basis of Circuit Analysi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rinity teaching"; view of science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