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体能发展型大课间体育活动优化策略

2021-06-07黄兰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课间普通高中核心素养

黄兰清

[摘   要]体能发展型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形态。以集体跑为例,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普通高中体能发展型大课间的内容、形式、管理、评价等方面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内容稳中求变、队列队形新颖、运动负荷适宜、伴乐动听匹配、道具有实效、着装选择恰当、组织管理有序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为提高该类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普通高中;体能发展;大课间;集体跑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2-0001-02

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体能发展型大课间体育活动以跑步、操舞、素质练习等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该类型大课间体育活动凭借其统一性强、组织难度小、安全易控、场面宏观、发展体能效果明显等优势深受广大学校的欢迎,是目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此类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内容相对枯燥、形式单一、趣味性低,被贴上了“呆板”的标签,学生喜爱程度不高。基于此,本文以大课间集体跑为例,从内容、形式、场地、时间、管理等方面对大课间集体跑提出优化策略,为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大课间集体跑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优化队列队形

目前高中集体跑的队列队形多为固定队列队形,如以班级为单位的四列横队或四路纵队绕场跑,或按一路纵队绕标志点跑等。其特点是易组织、安全,但长期固定的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可在保障安全和组织效度的原则下,根据学生身心规律和实际情况对队列队形进行有效变换。

集体跑的队列变化主要指队伍的编排,如将同年级的男生和女生分别编队;树标兵、榜样进行示范引领;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体能好、体能一般和体能较差的学生分别编入不同的方阵等。队形的变化和丰富主要依靠行进图形设计和队列变化。常用图形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蛇形、陀螺形、十字形等,当然,也可以使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图形,如八卦图、校标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场地现有的图线,如足球场的边线、中线、中圈等。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觉得跑操是一项快乐的体育活动。队形变化主要包括分队与合队、裂队与并队两大类。分队与合队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前后关系发生变化,如一路纵队按单双数分为两路纵队;裂队与并队主要是指在不变化前后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裂变或合并,如四路纵队裂变为两个两路纵队,两个三路纵队合并为六路纵队等。

队列队形的变化不但有利于队伍秩序的调控,还有利于激起学生对队伍整齐美观的保护欲,加快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化速度。当学生协调和配合的能力明显提高后,组织者应逐步提升队列队形变化的复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健康素养。

二、优化运动口号

运动口号是集体跑的常见元素。高喊口号,可统一学生步伐、提振士气,彰显团队精神,体现运动内涵。口号的总体要求是字词简洁、内容积极向上、节奏感强、切合主题。

目前集体跑主要使用传统的“一、二、三、四”变奏口号,此口号简洁有力,有利于排齐队伍和烘托气氛,对学生跑步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部分地區和学校根据办学理念以及对大课间的理解,创新了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口号:国家民族精神类的“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与学校文化相关的“衡水团结、破茧成蝶、气贯长虹、笑傲苍穹”“三六三六、无限锦绣,三六三六、热血铸就”;个人励志类的“搏击长空、翱翔万里、追求梦想、永不放弃”等。

口号的呼喊需要有序的组织,如喊“一、二、三、四”变奏口号时,教师就需告知学生与音乐或领喊者的口号呼应。对于非统一的口号,则要协调好口号之间的关系,按统一安排进行,从而保障场面的和谐。

三、优化运动音乐

近些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集体跑相关的元素陆续出现了变化。音乐逐渐取代口令和哨声,成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元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普遍使用的是“1-2-3-4”版跑步专用音乐。该音乐节奏适中、音效悦耳、学生较易接受,起到了良好的外因作用。

将音乐融入集体跑是一个趋势,从效果和目标来看,教师需根据学生情况使用音乐,如丰富音乐素材、定期改换音乐、调控音乐的节奏、变化音乐的旋律等,使之与学生特点、体质健康水平、大课间的活动目标契合。

四、优化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集体跑体育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师调控负荷时要注意运动量和强度两个方面的要求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性,总体要求为:保证持续运动的时间在15分钟以上,对学生形成中等强度刺激,使学生靶心率在140~160次/分钟。体现运动生理规律,如设置标志旗帜,当跑操队伍到达标志旗帜的时候就整体加速跑,进入弯道就按正常速度整齐前进,进入直道就加大步幅、加快跑操节奏。这样的跑操开始和结束时强度小,中间强度大,主要形成单峰型或多峰型强度曲线。值得提出的是,跑步强度的变化需平缓,如要从齐步走过渡到慢速跑,再到中速跑,避免急起骤停,避免对学生形成“过山车”式的强度刺激,尤其是起始和结束时要更加注意。

五、优化组织管理

1.道具使用

集体项目通常将道具作为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常用的道具有班旗、横幅、标语牌等。巧妙地使用道具一方面能强化文化内涵教育,另一方面能起到参照标识的作用。概括而言,道具使用一要产生实际效应,不能为使用道具而使用道具;二要方便,不能影响跑步动作,更不能产生安全隐患;三要节省,如条件允许,可由学生自主制作一些道具,如此既不耗费财物,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着装选择

适宜的着装既有利于提升跑步的舒适性,又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险或尴尬事件发生的概率。集体跑对着装的总体要求是安全、简洁和舒适,一般要求学生着运动校服、穿运动鞋。为起到明显区别的作用,标志点的学生可穿异于其他学生着装颜色的衣服。当然,年级、班级还可以结合其文化特点和管理要求,要求学生穿级服或班服。如无法做到统一服装,教师则应要求学生穿弹性较好的运动服。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学生在跑步前,要先检查着装,看鞋带是否绑好,是否已摘取钥匙、校徽、项链、手环等有安全隐患的物品,近视的学生应改戴隐形眼镜,长头发的女生要绑好头发,避免跑步时因头发遮挡视线而引发安全事故。

3.组织管理

集体跑的统一速度和同时行进特点对组织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组织工作的重点是保持队伍整齐,关键是预防学生摔倒。网格化管理是有效组织集体跑的基本路径,即将各级组织管理人员纳入网状管理体系,确保管理思路清晰、责任明确。具体要求:一是校级组织者全面协调整个场面的秩序,年级和班级的领队管控年级和班级的队伍,班级内部合理设置基准点,如设立每一列中间学生为基准点,负责调整其与前面及左右两边同学的距离和整齐度,同一列的学生均向其看齐;二是班主任应直接加入班级队伍中,列位于队伍左侧靠前处,监控班级的秩序,处理突发事件;三是责任教师要根据安排站在起点、终点、转弯处等关键点上,指挥和协调队列队形变化,确保队伍跑动时的稳定和安全。

4.方案设计

大课间集体跑的内容设计要突出集体跑的特性,主要包括方阵的组织和学生的表现两个方面,重点是队伍的整齐度、队列队形的稳定性和创意性、口号的响亮程度、学生的精神面貌、形式与音乐的匹配度以及整体效果等。按重要程度赋权,形成科学的指标体系。大课间集体跑的设计要关注集体跑的原理、机制和方法,重点是体能发展、队伍组织、安全防范等方面,要适合高中生的运动生理特点,可以通过调控运动负荷来为学生提升体能服务,通过变化队列队形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等,从而开展内容科学、形式丰富、学生喜欢、便于操作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体育学科肩负着推动学生体能发展、塑造学生良好体形和姿态并使其掌握及运用健身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使命。作为体育学科的一部分,体能发展型大课间体育活动一方面要突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核,充分符合其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以有效扭转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坚持高中体能发展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地位不动摇,同时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内容、形式,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锻炼效率,使其富有更强的生命力。总之,体能发展型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坚持体能发展这个主体,同时兼顾运动技能提升和人格培养两个翼,在“一体两翼”的模式中达到活动的目的。

[   參   考   文   献   ]

[1]  郑智民.合理搭配 巧妙组合:以学生体能素质为核心的初中体能大课间活动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19(5):131-132.

[2]  章立早.关于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21.

[3]  彭惠媛.岳阳市城市小学校园体育“一校一品”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19.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大课间普通高中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
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