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三间连廊”式民居类型的热环境研究

2021-06-02李浩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5期
关键词:改型光照度标准值

李浩

(赫姆斯米勒(广州)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岭南“三间两廊”式民居是传统村落中的代表性民居之一,时代发展演绎出了多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典型三间两廊和改型三间两廊。近年来,对岭南传统村落的热环境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大都着眼于大尺度的村落空间研究,对单元式民居类型热环境研究较少。“三间两廊”式不同民居类型的热环境差异及特点暂无人研究。

1 三间两廊

岭南“三间两廊”式民居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典型三间两廊民居”和“改型三间两廊民居”,改型三间连廊民居是在典型三间两廊民居基础上演变而来,这两种民居的平面布局均为“三间两廊”形制。典型三间两廊民居为单层硬山人字坡式建筑,建筑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天井连接。改型民居将前面的部分加高变为二层,主要是为了增强其防御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三间两廊”民居三维模型

典型“三间两廊”平面布局主要是指建筑面阔三间,东西两个门廊入口面向巷道。门廊既是入口也是厨房。民居中部为厅堂,是村民起居和放置祖先牌位的场所,前部是一个天井,主要用来采光和通风。民居左右两开间是卧室,可设阁楼。

当改型“三间两廊”民居形式出现后,人们把祖先及天神神位设置于二层,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采光通风,在厅堂二层中部做局部挖空处理,如图1所示。

两种民居有一个特点:放置祖先神位的后墙不开窗。这样典型民居厅堂是没有窗的,只能依赖天井采光,而改型传统民居没有了天井,厅堂首层后墙开窗,二层阁楼区域不开窗,这样内部的采光和通风就有很大的不同。

图1 “三间两廊”民居平面

2 三间两廊民居的热环境模拟

2.1 模拟条件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并结合光气候系数可得该项目建筑各类型功能房间的采光标准值要求,具体为住宅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标准值,侧面采光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2.2%,室内天然光照度不应低于300lux。

2.2 软件建模

建立软件模型,添加与热环境相关的门窗等构件。软件模型如表2所示。

2.3 模拟结果

2.3.1 典型三间两廊采光和照明分析(见表3)

模拟发现,典型“三间两廊”式民居平均采光系数为4.17%,高于住宅采光系数标准值2.2%,房屋整体主要功能空间约有70%的采光系数标准值达到3%,自然采光照度平均值为635.64lux,高于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300lux。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相关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标准值的要求。

表3 典型三间两廊采光和照明分析

表4 改型“三间两廊”采光和照明分析

表2 “三间两廊”民居软件模型

2.3.2 改型三间两廊采光和照明分析(见表4)

模拟发现,改型“三间两廊”式民居平均采光系数为5.07%,高于住宅采光系数标准值2.2%,房屋整体主要功能空间约79.24%的采光系数标准值达到3%,自然采光照度平均值为684.05lux,高于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300lux。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相关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标准值要求。

3 结语

通过ecotect软件模拟,得出岭南“三间两廊”式民居中两种代表性民居的室内自然采光和热环境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知,这两种民居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都满足室内自然采光需求,并且“改型三间两廊”民居具有更好的室内自然采光和照明效果。

传统民居是动态发展的,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岭南传统“三间两廊”式民居的热环境,以期为传统民居未来的更新发展是否能够满足当代人的舒适性需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改型光照度标准值
光照度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三种光照度对广西地不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光照度对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河钢唐钢冷轧部酸轧液压系统改造
“农地种电”型光伏电站可种植区域光温环境参数研究
浅析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与监控
长征建奇功 改型更辉煌
透平进气装置的改型设计及应用
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杆塔基础的改型和优化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