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随文练笔,实现读写自然转换

2021-06-01李湘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3期
关键词:刘伯承随文情感

李湘

随文练笔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分析,将教材中适合学生的读写训练点转化为相应的写作训练任务,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在指导学生随文练笔时,教师要注意实现读和写的自然转换,以让练笔更顺畅。

一、捕捉留白,放飞想象

要更好地在随文练笔活动中实现读写的自然转换,就要把握住学生在阅读中感兴趣的地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进行下一步的写作。很多课文都有“留白处”,这些留白处能让读者产生无限想象,大大提升了阅读兴趣。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留白处展开想象,让灵感飞扬起来。将思维转换成文字,表达出来。

《草船借箭》一文将描写的重点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通过其言行举止展现了他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品对一些次要人物的描写不够细腻,如没有表现曹操知道自己上当后的内心感受。此时教师提出“曹操发现上当后,会做什么呢?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这样发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曹操一定会后悔自己的错误判断,会思考如何能够补救,说不定会立刻决定在当天夜里就发起突然袭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还有的学生认为:“曹操一定很恨诸葛亮,同时又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胆量和智谋,感叹自己的麾下为何没有这样的人才。”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练笔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留白处展开理性思考,并尝试用文字将其补充出来。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将阅读和思维的拓展、语言的表达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

二、抓住难点,深化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有困难,此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练笔任务,引导其深入理解,并锻炼其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就这些难点深入思考,然后整理思路,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学生自然加深了对作品的印象,把握住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军神》的阅读难点在于对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的把握,并思考他为何如此坚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抓住作品中的逻辑矛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做手术的时候打麻药是很正常的,能减少痛苦,为何刘伯承坚持拒绝呢?他这样的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学生抓住这个难点展开分析,找到了直接原因,那就是刘伯承害怕打麻药后会影响脑神经。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原因:“即使影响脑神经也没有什么关系,为何刘伯承坚决拒绝呢?”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位军人,需要在战场上准确地判断战争情势。正因为刘伯承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使他勇敢地承受了如此大的疼痛。”在学生突破了这个难点后,教师顺势鼓励他们写作,将对刘伯承的评价写下来,又或者写一下刘伯承在接受手术时,内心的活动是怎样的。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整理写作思路,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所作所为。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和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写。”阅读时,学生要在体会和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思想的基础上,用文字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三、展开对话,升华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它们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此类作品时,可以开展多元对话,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和表达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更能让他们得到精神的洗礼,升华自己的情感。

学习《梅花魂》一文时,教師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对话,学生在对话中逐步了解了作品的写作手法,认识到在作者的心中,梅花不仅仅是植物,更是祖国的象征。作者和家人旅居国外,对于家乡有着深深的思念,所以借用梅花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此后教师又通过师生对话将话题自然地从阅读过渡到写作上:“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事物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写作手法,你能借鉴这种手法,描绘一种植物,展现自己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吗?”经过深入思考后,有的学生写道:“莲花”,通过描写自己赏莲的过程,表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认为自己要像莲花一样,不被身边的不良思想诱惑,而应该保持自我。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开展交流互动,在生生对话中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从同伴的作文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要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自然转换,就要注意每一次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关注作品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是否细致入微,尝试和人物形成情感共鸣。这样学生的随文练笔就会更加高效。

四、链接生活,迁移应用

缺少语文知识的应用情境,会导致随文练笔的效率不高,所以教师想实现读写的自然转换,就要链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迁移运用。在特定的场景中开展读写活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将学到的阅读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迁移运用的能力。

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此后便创设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写作。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未来的新闻记者,围绕科学技术的发展撰写一篇稿件。教师可适当点拨。如在介绍某种科学技术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采用哪种结构更合适,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学生认为说明文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某技术的定义,然后再分写其具体的特点。要注意尽量用严密、准确的语言。可以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更准确地表现该事物的特点。学生进入到生活情境中写作,认识到了说明文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体样式,对其重视程度就会提升,便更积极主动地总结其写作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

学者陆睿英提出教师在创设练笔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智水平。由此可见,教师要结合实际学情设计练笔,让学生围绕文本的内容拓展处和技能迁移处进行学习,认识到随文练笔的重要性,体会到其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提高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写作和阅读结合在一起,将课文资源转化为读写素材,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提升语言训练的强度,提高读写综合能力。教师在设置读写训练点的时候要做到自然转换,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立意、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而提高写作训练的效率。

猜你喜欢

刘伯承随文情感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情感
脑壳落了都不怕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脑壳落了都不怕
台上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刘伯承倒穿鞋甩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