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探微

2021-06-01于国勋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3期
关键词:定势审题思维能力

于国勋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突破思维定势,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功利化思维导致作文教学模块化,“高考体”盛行,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教师要让学生摆脱“万能秘笈”,引导他们去审题、立意、选材、表达,让他们的作文更具深刻性、丰富性。模块化的教学抑制学生的个性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讲评模式化,与高考的评价维度“同频”,要求中心突出、思想清晰、思想深刻,模式化的评语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创新之乐,通过多层次的写作竞赛,诸如优秀作文比赛、创新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写作带来的快乐。教师要向校刊推荐优秀的习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创新亮点,给予他们适度的激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要精心设计批语,有针对性、恰到好处地激励和学生,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的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学生经过大量的写作训练,但其写作水平得不到提升,会影响他们的创作热情。教师要多采用激励的手段,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对于学优生而言,评价要客观,不能让他们滋生骄傲的心理;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要适当上浮分数,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写作中积极创新。教师在评价时要围绕创新点展开,从构思、谋篇、语言等多角度进行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创新点,也要肯定学生的语句亮点,营造轻松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路。

二、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定势,这种“惯性”往往会支配他们的行为,学生往往会将新的事物、新的问题纳入已有的思维框架。在写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选择突破口,提升学生的辩证、逻辑、发散等思维能力。

学生要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审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使立意更加明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成败论英雄”“学会放弃”等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进行探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态、饮食、交通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分析中提升思维能力。如果学生被表象迷惑,写出的文章自然会变得浅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抓住关键点分析,从而拨开迷雾,探寻问题的本质。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不断形成创见。教师要顺应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由一物多思催生新形象、新思路;教师要鼓励学生一事多议,能对同一问题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一文多写,以记叙、议论、散文等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另辟蹊径,产生独到的见解。

灵感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生活培植学生的灵感,让他们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发现,在与生活碰撞中催生写作的灵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学会批阅式阅读,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以情入境,呈现有关情感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多悟,通过多层次的追问,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要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与心路历程,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领学生探讨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讲真话、述真情,通过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灵感。

三、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不断拓展写作的新思路,在审题中创新立意,要敢于批判,尝试采用逆向立意的方法。在写作时,大多数学生采倾向于正向立意,缺乏个性,会让学生失去自我。采用逆向思維,学生可以发现新的视角,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向思考问题,对符合主题的多个立意进行筛选,避免落入俗套,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对于同一文题,学生要在文体上有所创新,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可以运用新闻、创意广告、病历等特定的创作文体进行构思,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故事新编”,学会续写、改写故事,或通过历史关照现实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巧用诗文名句,打磨润色语言,灵活运用句式,善用修辞手法。

总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拓展新的写作思路,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写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定势审题思维能力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