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2021-06-01胡玉芬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3期
关键词:口头议论文驱动

胡玉芬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一是参加高考,二是提升个人文学素养。不管是何种目的,写好作文,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高中作文教学模式并不稳定,许多教师在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或者其它五花八门的教育模式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参考、共同探讨。

一、表达式任务铺垫,强调口头输出驱动

作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也是许多学生颇为抵触的学习内容。优秀的作文固然离不开一定的写作技巧,但比起写作模板、技巧,更需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写一篇好作文,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或者见识储备,包括从书本上学到的,也包括通过生活实践得来的经验。目前,高中语文的作文课堂通常以直接的写作练习、教师的写作指导为主,教师不注重写作前的表达能力训练环节,再加上学生涉世不深,经验单一,知识储备不足,很难突破“优秀模范作文”案例实现创新,也无法在短时间迅速回忆与作文主题相关的事例,最终导致写作时脑子一片空白,写作畏难情绪愈加严重。

要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形成任务驱动思维,通过循序渐进的任务激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对写作产生兴趣并且感到有话可说。

表达式任务铺垫,强调口头输出驱动法,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无话不说。所谓表达式任务,即在辅导学生写作之前,首先搭建口头表达任务体系,通过循序渐进的设计难度让学生不断挑战更复杂的口头表达小任务,使其写作思维也遵循“由简单至复杂”的规律得到提升。

例如,2020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目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学生对相关的新闻事件、身边的抗疫素材较为熟悉。此时,教师可利用表达式任务进行铺垫,设置小的口头训练题目,如“疫情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生活细节是什么?”“你对戴口罩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疫情离你近吗?”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讨论,教師在学生讨论期间适当组织、引导,维护课堂秩序,调节课堂氛围。口头表达的任务并不是说完了事,学生应对口头表达进行总结,实现灵感与素材的内化。通过课堂自由发言与讨论,每个学生都能了解、积累更多素材,有更深的体会和感受,这对于写作的“厚积薄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片段任务热身,关注细节输出驱动

口头表达的输出任务是铺垫,那么小片段的写作任务就是抠细节的进一步积累。在作文课上,教师通过小片段的写作任务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首先学会写作的细节修正,所谓“见微知著”。学生如果能畅快、自由、高质量地完成小片段的写作,那么在大作文的结构设计与内容写作上也将如虎添翼。高中写作多为议论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也可以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为主。一般而言,议论文包括开头、论点、论据与结尾几大关键点。教师在进行小片段任务设计时也可通过这几个部分进行各类主题的优化。

以2019年全国卷Ⅰ“热爱劳动”的演讲稿写作为例,写一篇演讲稿,实际上无异于议论文的演变。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无论是议论文还是演讲稿,都离不开有条理、有逻辑、有感情,简单来说就是有血有肉的论点和论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宣传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对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面对这类主题,学生可能很难找到有深度的论点和论据,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片段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奋笔疾书”。

例如,教师设计“你觉得劳动有哪些内容?”“你觉得劳动的意义、价值是什么?”“你觉得世界上有一天会不再有人劳动吗?为什么?”等启发式问题,缩小学生关于“热爱劳动”这个大主题的思考范围,使其能从更小、更细的入口出发,更关注身边的人、事以及情感,从而写出更细腻、更优秀的作文片段,深化其思想。

小片段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高中作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变革路径。高中课堂时间有限,想让学生完成一篇大作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完成若干个小片段的写作练习。教师集指导、写作、点评为一体,使学生能更系统地完成写作任务,这对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大作文任务练习,激活思维输出驱动

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顺利完成高考写作任务,大作文的练习是必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还应定期设置大作文的练习任务,激活学生思维系统性输出驱动。教师设置大作文写作任务,不应完全脱离前期的口头表达任务与小片段练习任务的主题和内容,应尽可能围绕历年高考题目展开任务设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效率。

在大作文的任务驱动写作中,教师可将写作时间缩短,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写作练习,为考试合理安排时间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进行大作文写作练习前,教师可借助视频、音频等资料,使学生思绪稳定下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引导其迅速进入写作状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样以2020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目“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例,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高效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可在课间或者课前五分钟播放一段疫情宣传片,通过事实陈述、画面展现、音频渲染,迅速唤起学生的相关记忆,使其能根据主题提取素材、深入思考,为大作文写作结构设计、内容陈列与情感抒发提供充足驱动力。

大作文的任务练习应充分建立在口头表达与小片段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重新设计相关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其陷入“举一却不能反三”的思维僵局。完成大作文的任务输出后,教师应另外利用一节写作课进行点评,或者借助互联网的各类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使其能更积极、认真地思考自身长处和短处,为提高作文综合素质做准备。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原理,通过使学生不断完成自我效能范围内的任务提高其任务完成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提升学生的写作成绩。总而言之,只有更丰富的素材、更深入的思考以及更完善的练习体系,才能成为写作提升的驱动力,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口头议论文驱动
议论文阅读专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