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德育工作中“以德治班”的实践策略探讨

2021-06-01宋志吒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教学问题

宋志吒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日益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趋向于德育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高中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极其重要的学习阶段,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以德治班的班级管理理念是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以德治班;教学问题;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064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新课改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开展中的重中之重。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人物,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会通过制定班规的方式管理和教育学生,端正学生的行为品行和学习态度,但是在现实的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及思想教育,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达不到高效的教育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有效提升[1]。针对此现状,笔者提出了以德治班的教学策略。以德治班教学策略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高中德育教学现状,是确保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策略。对此,高中班主任应当积极思考和探讨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运用以德治班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路径。

一、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班主任受到传统填鸭式教育的深远影响,他们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然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还未定型,他们具有思维活跃、天性活泼的个性特点,不愿意被班级的规章制度束缚。但是在班主任的强制管理和班级制度的约束之下,学生的天性会被压抑,学生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班级氛围中,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也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在现阶段的高中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组织通常都是由班委會以及各个学科的课代表组成。班级管理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都是学生,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协助班主任管理学生,帮助班主任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也能够在一些活动的开展中代表全班学生做出各种决定。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部分班干部的责任意识较差,缺乏责任心,导致学生拉帮结派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得班集体缺乏集体荣誉感以及班级凝聚力,导致班级内部的管理较为混乱。这样的现象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班级管理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高中德育工作中“以德治班”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路径

1.制定更为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想要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只靠班主任的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以德治班”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2]。对于在班级内乐于助人、遵守班级秩序且积极弘扬道德精神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鼓励和表扬。而学生在日常班级活动中,也要积极响应教师的号召,在平常的学习中做到以德为先,加强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对于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精神品质。另外,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全班学生讨论和投票的方式制定班规,这样能够让班级管理制度更为人性化,学生的服从性更高。

2.建立融洽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相比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以德治班的班级管理模式更为柔和、更为人性化。以德治班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服从班主任的管制,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良好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它的核心内容是以德服人。教师在以德治班管理模式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而不是通过制定各种班规,强制性地对学生进行约束。同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以德治班教育管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对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群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亲切的语气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谈,在班级管理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还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才能够消除对教师的戒备之心,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理解。另外,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时,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氛围,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些幽默风趣的话语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可知,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高中教育阶段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在高中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贯彻“以德为先,以德治班”的教育管理理念。在以德治班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理解学生,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以及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树立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泽宏.高中德育工作中以德治班的实践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7):78.

[2]高原.高中德育工作中以德治班的实践策略[J].教育艺术,2020(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中学325604)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教学问题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