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策略

2021-06-01谈举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知识导学案目标

谈举明

摘要:如何实现导学案的有效导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操作,即目标导学、方法导学、过程导学、知识导学。

关键词:导学案;目标;方法;过程;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003

一、学案编写的误区

当前的语文学案导学存在如下误区:一是学案编写教案化,把教案的條框详细化;二是学案编写作业化,把教学内容习题化;三是学案编写的共性化,把三维目标“一刀切”;四是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让教学过程“曲高和寡”。以上误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师对导学案的作用、功能认识的偏差造成的。

二、学案编写的策略

1.目标导学,使学生学习有路

导学案的编写,有四维目标,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可关键问题是,“具体明确”法究竟指什么?一节课既然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么,目标的达成度就一定要便于测量。我们不能否认,有些目标并不是一节课能够具体测量出来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某些目标的难以测量,而放弃目标可测的追求。目标一旦没有测量作保障,就会成为形同虚设的幌子。目标不可测,高效无着落。就《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学习目标”而言,笔者是努力朝着这两点要求来做的。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领略梁任公的演讲风采和人格魅力。(情感目标)

(2)学习一点圈点勾画、作批注的阅读方法。(能力目标)

(3)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知识目标)

上面“学习目标”的确定,基本符合了“具体、明确、可测”的要求。并且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也是实实在在地在用“圈点勾画作批注”的方法读书,也是在学着运用文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写教师、写同学,涌现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应该说,基本达成了学习目标。

2.方法导学,使学生学习有劲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上,建议我们的导学案专设“思路指津”“他山之石”“方法指要”等板块,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提示和指引。以语文学习中的记忆为例,方法的指导也显得十分重要。两位教师教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有一处学生一时背不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位教师见学生背不出,只是让学生再读,再记,再背;另一位教师则授之以法。他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了三个句子间的关系:纵向的,是“树——花——果”,有树才会有花,有花才会结果,很好记;横向的,每一句的次序无一例外都是“桃——杏——梨”,前后照应,也很好记。学生不但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上理解了作者的思路,马上背了出来,而且还获得了作文构思,尤其是写作句段的方法,一举而多得,比死记硬背高效得多。这些都可以通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体现出来。

3.过程导学,使学生学习有法

有些教师认为,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说法其实是比较片面的。我们现在所提的“学案导学”,“学案”是哪里来的?就是我们教师编写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十分巧妙地隐含在其中。有人说,导学案是教师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的试金石,确实不假。要编写出一份优秀的导学案,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最主要的是要有十分具体可行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拿着导学案有具体明确的事情可做,要让他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认真也不行,看书了不思考问题更不行。学习过程的设计中,其实也还包含着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促发等问题。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学习过程的设计:【学习过程】分四步:(1)诵读课文,认读字词;(2)扫读课文,掌握成语;(3)精读课文,旁批句段;(4)品读课文,揣摩文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每一步学习都有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依次从字、词、句、段、篇逐步展开,学习过程中有方法的指导,方法的指导又伴随着学习的过程。

4.知识导学,使学生学习有得

笔者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的学习中,在“从课文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的学习过程中,给同学们作了48个字的批注示范:(1)外貌描写——由形入神,形神兼备;(2)语言描写——先声夺人,彰显个性;(3)动作描写——细节刻画,正侧相映;(4)神态描写——两相对照,双向叠加。这应该会带给学生一种导引和影响。起码他们感到很惊奇,教师怎么能想到从这样的角度来作批注。课后,笔者给学生讲,为了这48个字,笔者读了十多遍课文,苦苦琢磨了两三个晚上,最后才灵光乍现,有了思路。笔者说这好比同学们思考一道数学证明题,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正在山重水复之际,忽然柳暗花明,灵感乍现,思路顿开,那种学习的喜悦之情是无比畅快的。通过对学生以后的课堂学习和展示的观察,也确实体现出了这一点。

笔者也曾听过杜郎口中学教师上的一节语文课,个人感触很深。这个教师设计了十六道典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讨论、质疑、争辩、分析,最后一一得出了正确答案。笔者感觉得到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是真正弄懂了,觉得那真是高效学习的课堂。课后,笔者就在想,他这一节课上讨论的题目,近乎囊括了一个单元测试卷上的所有题型,学生再去做那样的一份检测卷,必然信心满满,成绩可观;反过来教师进行试卷评讲,也就只需针对一些疑难问题组织学习,不需要再一题一题的逐题分析,从而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这样,一方面学生学得有成就感,他会学得越来越起劲,另一方面教师又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因此,课堂的高效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这就是因为教师在编制导学案上做足了功夫,从而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达成了高效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个知识点是这样,那么,一个章节或是一个单元能不能这样?一本教材或是整套教材又能不能这样?能不能打破传统的“一课一学”“逐课推进”的教学思路,进行学科知识整合,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进行学科教学研究,要有课标意识,学科意识,理清知识逻辑关系,抓住知识规律方法,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中学434300)

猜你喜欢

知识导学案目标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爱与知识的力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