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1-06-01张德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

张德福

摘要: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内容增多、深度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提倡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有限。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深入浅出,摸索物理的相关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对知识进行自主消化和吸收。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037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主动的教学方式,指对于不熟悉的事物一探到底。物理探究需要学生以自身的物理知识为基础,从自己熟悉以及自己了解的方面入手,对事物进行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了解。在对未知的物理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其内涵,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对物理主动探究的欲望。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究物理中的难点和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探究的质量。再次,教师要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将实验与理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营造生动的物理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

一、开设情景问题教学,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传统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普遍采取的教学都是直接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消化,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死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的只是课本的文字,没有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思考,更不用说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这导致学生的探究热情普遍不高。而要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需要在教学方面进行一定的改进,通过开设情景问题教学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及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上的一些知识和问题进行更加多元化的反馈。这远比课本上的直接教学更加生动灵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也会更加主动。

例如,在教学《圆周运动》这一课程时,由于圆周运动的知识较为繁杂,学生在理解圆周运动知识时很难将其与自己之前已经学习过的直线运动知识区分开来。教师可通过“水流星”实验的演示引入本节课程的教学主题,先让学生自主制作实验仪器,之后再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学生通过实际演示能够理解到当水桶旋转到半空中时,其中的水并没有流出来。这时,学生大多都对本节课程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也非常想要知道为什么水桶中的水并没有受到重力的约束流下来。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水流星”实验操作的简图,让学生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理解水桶中水的受力特点。这一教学过程能够给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带来一定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所以,笔者建议,教师应以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致,从而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合作探究,锻炼学生探究思维

物理学习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当中有非常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要使学生的探究思维更加活跃和积极,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在出现问题时进行讨论和解决,从而使探究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更进一步讲,在小组探究过程中,不受教师讲课的干预,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彼此之间进行相互论证,从而检验自己探究的合理性。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时候将自己探究的结果和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彼此相互学习和获得成就。

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小组当中学生的成绩呈阶梯状排布,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学习《曲线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單位,对曲线运动进行分析,了解曲线运动是否是变速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规律,运动进行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中心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然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结果。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再逐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点评,从而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

三、理论与实验结合,提高探究直观性

物理除了理论学习以外,还有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验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探究的直观性。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知识带来的用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地进行合作实验,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对物理知识进行更好的深化以及联想,强化实验步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自己的理论以及实践之间的差异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以及探究物理知识的热情。

如:教学《力的合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在这次实验中,学生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作出平行四边形,得到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结论。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引导性的思考问题:1.怎样可以获得合力?2.怎样确定力的方向?力的大小需要怎样得到?3.合力与对角线是否是重合的?4.物体通常都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怎样求出这些力的合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合力是最大的?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这节课中涉及的基础知识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从而达到了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

高中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时候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究的热情以及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景问题教学,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对物理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质疑,以此作为自己探究的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探究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并将自己探究的成果和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以及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的时候还要结合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的反馈,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探索感受,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究的热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第八中学236600)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