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2021-05-19杨玥玥

新闻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直播带货三农乡村振兴

杨玥玥

【摘    要】“直播带货”在疫情防控期,为脱贫攻坚注入了不可小觑的力量。除了各大平台的网络主播外,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中央及省市县级媒体纷纷参与“直播带货”,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本文结合媒体“直播带货”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期望媒体“直播带货”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关键词】直播带货;乡村振兴;三农;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直播受到了广泛关注,“直播带货”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农副产品都面临着滞销的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秩序的恢复。2020年开始,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试水公益“直播带货”,为滞销农产品打开市场,找到销路。此后,各媒体陆续谋划推出了以短视频直播为载体的公益助农活动,开通地方专业直播账号,以优秀扶贫书记践行公益“直播带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直播带货”发展现状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实体经济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大量的农产品出现滞销的问题,给脱贫攻坚带来压力和困难。这时,“直播带货”以非常低的成本、非常直观的购物体验,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购物的新方式,也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直播带货”为农村产业带来活力,让乡村“滞销”的优质好物在社会“畅销”起来。

在国家政策和疫情影响的结合之下,“直播带货”逐渐和产业发展相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借助于淘宝、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将农产品的优点以更直观的方式,第一时间展现给受众,增加用户需求量,从而提升销售数量,并打造出专属品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销售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所以“直播带货”的方向应是如何加快农产品销售速度,打造出专属品牌,从而形成地方品牌特色。[1]“直播带货”的优势在于具有真实性、互动性、趣味性等,给人一种仿佛产品就在身边,可以随意查看的感觉,并将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的过程都真实地展现出来,让消费者更加信赖,乐于通过网络进行购买。同时也能达到快速引流的目的,不仅扩大了购买群体,也降低了宣传成本。

所以对于媒体来说,要认识到“直播带货”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应用,有效利用网络直播,为乡村发展提供新动力,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

二、媒体“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以来,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级媒体首度与薇娅、李佳琦等网络主播携手,为湖北农副产品“带货”,为优质农产品打开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随后各省、市、县媒体纷纷跟进,与淘宝、抖音、拼多多等直播平台合作,在公益“直播带货”方面进行了探索。

当年3月,在安徽省委网信办、安徽省扶贫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安徽新媒体集团准确把握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工作形势,及时谋划推出以短视频直播为载体的公益助农服务活动,注册开通“皖里有货”短视频直播账号,随后推出了“第一书记夸家底”扶贫助农公益“直播带货”服务年度活动,组建以主持人、编导、摄像记者为核心的直播团队,通过“支持人+第一书记”的“直播带货”方式,一方面为乡村优质农货找市场、促销售,另一方面集中展示优秀驻村扶贫书记践行初心使命、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群体风貌。

2020年4月以来,“皖里有货”直播团队走进舒城县转水湾村、临泉县杨营村、涡阳县菜园村、怀宁县金闸村等30余个扶贫村,40余位驻村“第一书记”走进直播间,通过网络直播,代言推介茶叶、蓝莓、炒货等100多种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线上线下纷纷下单购买,累计销售金额2000余万元,为扶贫村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2021年2月,“第一书记夸家底”网络直播公益助农活动成功入选中央网信办2020年网络公益助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优秀案例。

安徽新媒体集团策划推出的“第一书记夸家底”网络直播助农公益活动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地宣传、网信、扶贫、农村农业部门积极支持,农户及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响应,扶贫村“第一书记”踊跃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积极配合,不少参与在线互动的消费者留言称“直播带货”“是真正的良心价,良心货。”广大网民纷纷留言,称赞“在为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基础上,更是把安徽好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树立起来。”

三、媒体“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

虽然媒体“直播带货”的优势非常明显,且乡村电商直播也得到了政府和媒體的帮助,但基于实际情况来说,目前乡村“直播带货”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农产品质量、配套售后措施。

首先,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品牌特色。随着农户认识到“直播带货”的优势,广泛参与到了“直播带货”之中,在网络上售卖各式各样的农产品。但问题随之而来,由于产品的多样化,部分农户为了增加销量,夸大其词,导致消费者收到的产品和描述不符,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这一现象影响了“直播带货”的良性发展,需及时整治。除此之外,因为农产品缺乏品牌特色,农户在介绍农产品时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吸引消费者,且消费者无法从众多的农产品中选取优质产品,不利于电商直播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直播带货”配套设施不齐全,售后服务不完善。“直播带货”无疑需要齐全的配套设施,对于媒体来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平台方面,很多媒体没有专业的质检、仓储和物流途径,靠农户直接发货,大部分农产品属于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和肉类,这些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降低了新鲜度,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导致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一般,影响了后续进展。且对于出现的售后问题,由于没有专业的售后团队,很难及时解决,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认可度的提升。

第三,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回购率不高。目前从不同媒体组织开展的“直播带货”来看,网友对知名主播的关注度大于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度,媒体的影响力越高、主播的知名度越大,商品的成交量越高,但是普遍存在农产品回购率不高的问题。也就是说,产品本身缺乏特色,未能形成口碑效应,很难打响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是农村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链,并非是简单的一竿子买卖。

四、媒体“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媒体“直播带货”还需要围绕以下几点发力:

首先,坚守社会责任,传递正确价值观。传统媒体开展“直播带货”,必须坚守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远离玩噱头、弄虚作假、夸大其词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良手段。另外,应传递正能量。毋庸置疑,多数媒体的直播电商助农,不仅为滞销农产品打开销路找到市场,同时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其次,挖掘地方特色,培养用户认可度。千篇一律的内容只会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应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背景等进行差异化的运营策划,在有效的时间里,将农产品的地方特色、经济价值、功能功效等体现出来,深入挖掘当地农产品的特色与优势。让网友对农产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逐渐增加他们对产品的信任度、认可度,培养用户购买习惯,增强品牌效应。

第三,重视产品质量,优化售后服务。“直播带货”,必须将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务必重视产品质量,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追求流量,更不能违规夸大宣传,向消费者推销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对于出现的物流、质量等售后问题,还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由专业售后团队,及时回复、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在第一时间得到很好的维护。

第四,创新理念,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运作模式。以安徽新媒体集团为例,2021年,探索升级“第一书记夸家底”公益“直播带货”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短视频展示+主播探访+现场直播PK+带货”相结合方式,策划推出安徽首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网络综艺节目“乡村振兴大舞台”,聚焦安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助力销售安徽农优特色产品,推荐美丽乡村建设优质资源。

第五,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黏性。不管是中央级媒体或者地方媒体,如果不对用户群体进行分析,做垂直化的电商直播,很难吸引固定用户。主流媒体若想留住用户,必须精细化运营,细化节目内容,设立垂直领域的强关系社群,针对不同人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加用户的黏性,从而与社群用户建立信任关系,使产品具备变现的潜力。同样以安徽新媒体集团为例,2021年计划上线“皖里有货”网上商城小程序,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优质农产品购物平台,提升网友购物体验。

综上所述,媒体“直播带货”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未来仍需发挥主流媒体责任,开展多种方式的有益探索,践行服务“三农”使命,从而增加農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注释:

[1]洪文生.乡村干部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1):84-86.

(作者单位:安徽新媒体集团)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直播带货三农乡村振兴
校企合作为“直播带货”人才培养加速
未来零售业谁主沉浮
线上、线下企业齐入局,“直播带货”是一剂万能解药?
电商直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赞分盐镇裕牛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