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典型人物的采访报道

2021-05-19王永

新闻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采访报道典型人物

王永

【摘    要】典型人物采访报道是新闻传媒领域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做好这一部分人物采访报道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对优秀人物精神的弘扬和宣传,提高新闻采访报道整体质量,而且还有助于在全社会产生比较好的情感共鸣,最大限度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如何做好典型人物的采访报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典型人物;采访报道;报道细节;人物情感

对能够在社会上产生比较好反响的典型人物进行深度采访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通过对典型人物的采访报道,可以将人物身上的优秀精神、突出价值在全社会领域进行传播,从而在社会上产生比较好的共鸣,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采访前做好准备和铺垫工作

典型人物采访报道,必须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和铺垫工作,这样才能让采访报道有目标、有方向、有内容、有深度,达到调动受众情感、烘托人物形象的目的。反之,不仅无法烘托典型人物的正面形象,无法准确挖掘典型人物形象的亮点,还削弱了报道的价值。为此,负责采访报道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在对典型人物进行采访之前,全方位做好准备工作。[1]

首先,要对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从社会对人物反响和看法两方面入手,再结合受采访人物周边人群的讲述,这样对报道方向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其次,应当做好材料准备工作,比如,采访时提出哪些问题、顺序及安排,哪些是需要重点采访的内容;第三,做好采访前的沟通工作,有条件可以采取见面沟通方式,没有条件也需通过电话等做好前期沟通。通过沟通了解被采访人的性格、语速、说话方式等,同时确定具体采访时间,为面对面采访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采访报道的整体质量,提高受众的满意度。

二、采访时与采访对象拉近距离

对于典型人物的采访报道来说,要想让报道内容有深度有内涵,突出人物正面形象,需要采访者主动与采访对象拉近距离,这样才能调动受众的情绪,使受众和采访报道之间,以及受众和典型人物之间产生比较好的情感共鸣。如果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距离,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采访资源和采访机会,更会影响受众的体验。采访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与被采访的典型人物保持较高的亲密度,尽可能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首先,空间距离。采访时,采访者要与被采访者尽可能坐得近一些,无论是在演播室,还是在被采访者的办公室或者家中,都要尽可能拉近与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这样不仅可以营造比较好的采访氛围,还能给受众带来一种温馨、有爱的画面,从而提高采访报道整体水平,以及观众的满意度。[2]

其次,心理距离。如果采访者不能与被采访者建立比较好的心理沟通桥梁,势必会降低二者间的对话效果,容易造成采访者或者被采访者拘谨、不自然的情况出现,这样就会使采访报道显得比较生硬。同时,采访者也无法对被采访者有比较全面地了解,造成采访内容缺乏深度,无法体现被采访者的“重大”、“典型”等特征。为此,采访者应当积极主动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被采访者的性格、语言表达能力、说话习惯等,从而在采访过程中及时调整采访方式。另外,采访者还需要对被采访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提高对典型人物的采访报道效果。

三、选择典型人物的核心采访素材

对典型人物来说,他们有非常多的采访报道素材,但要选择最有价值的素材,既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要让典型人物形象与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制作出有價值、有深度、有意义的新闻报道。

要抓住典型人物最核心的采访素材,需要采访者认识到哪些素材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这也考验着采访人鉴别采访报道素材价值的能力。从新闻采访角度来说,在确定新闻报道的方向、题材和主旨之后,应当寻找与典型人物相关的素材。例如,在进行“抗疫典型人物”采访报道时,应当针对典型人物的甘于奉献、勇于献身等角度寻找素材,那些与“抗疫”无关的内容,即便再有价值,也不应占用大量时间或篇幅,否则就会使采访报道主题模糊,影响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在寻找素材时,最好将报道的素材数量控制在2-3个,比如,在对钟南山院士抗疫中的突出贡献进行报道时,可以抓住“临危受命”“驰援武汉”“昼夜奋战”“从容不迫”等关键词组织素材,从而在突出钟南山院士感人形象的同时,使新闻采访报道打动人心,使观众产生比较好的共鸣。[3]

四、着重利用故事和细节刻画人物

每个典型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想要完全展开并加以报道,不仅时间或篇幅不允许,也会降低采访报道的质量。因此,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要着重对被采访者的某一方面进行刻画。比如,在对自己省吃俭用,却将攒下的钱捐给社会、资助贫困学生这样的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报道时,可以围绕“奉献”这一关键词着重报道。

另外,对典型人物采访报道来说,刻画人物形象要尽可能避免用采访者的视角进行叙述,而是要通过发现和挖掘被采访者的行为、性格、情感等细节展现人物形象。采访者要通过人物故事或人物细节来提高报道的深度,通过展现细节来突出人物特点,让被采访者的形象更加鲜活,还能让新闻采访报道更有感染力,使观众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4]

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我国涌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人物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在对这些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报道时,可以从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入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实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同时让受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在对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动车组机械师刘辉和于莲进行采访报道时,着重讲述二位刚刚成为准爸爸和准妈妈,准爸爸刘辉主动请缨奋战在一线,准妈妈于莲将准备的豆浆、削好的苹果、防护用品等物品送到一线岗位等小故事,让受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使受众看到全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坚定信心,以及这两个典型人物“舍小家为大家”的积极行为。

五、用真情实感去完成采访报道

要突出典型人物形象,提高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需要采访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融入个人的真实情感,这样才能描绘出具有生命力的典型人物形象。无论是在电视访谈报道,还是在一般的文字采访报道中,要想感染受众,就先要调动采访者自身的情绪。例如,在对见义勇为者进行采访时,采访者要对见义勇为者的事迹有尊敬之情,采访者有比较明显的情感波动,才能带动受众产生类似的情感。

对于典型人物形象采访报道来说,切勿为了调动观众情绪,而刻意地渲染气氛,否则会使新闻采访报道变得生硬,缺乏应有的“人情味”,这样不仅会浪费珍贵的新闻素材,还会让受众体验感变差。为此,在进行典型人物采访报道时,要写出采访者内心中感触最深的东西,将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這样才可以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突出,也更容易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互动。比如,在对公安系统干警不畏牺牲这类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报道时,要着重表现出公安干警面临的巨大风险,以及遭遇的重重危机,要真正带着感情去采访报道,写出采访者感触最深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受众,也能让典型人物形象更有灵魂。

六、把握好人物采访报道的篇幅

典型人物的采访报道,就篇幅来说,通常会有长篇报道和短篇报道。长篇报道通常会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而短篇报道则通常会以新闻短节目的形式为主。为了能够提高人物采访报道的水平,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把控好人物采访报道的篇幅。比如,在进行纪录片制作时,就需要人物采访尽可能拉长,着重对多个方面的素材进行采访,确保采访有足够的层次性和延伸性;而对于以新闻节目形式呈现的人物采访报道,要避免做成人物传记。采访者要让报道反映出典型人物的某一形象侧面,为此,可以着重对最有新闻价值、最有人物特色、最有社会影响力、最能在全社会产生良好共鸣的内容进行采访报道,从而尽可能缩短新闻采访报道篇幅。[5]

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媒工作者要对如何做好典型人物采访报道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有独特的采访报道策略。在对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报道时,应当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做好与被采访者的互动沟通,确定具体的内容和采访方向,把握好采访报道篇幅,并且让报道充满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使人物报道更有深度、有内涵,从而塑造更加饱满的人物形象。

注释:

[1]梅世雄,张金娟.做好新时代军队典型人物报道需处理好三对矛盾和关系——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军队典型人物报道为例[J].中国记者,2020(06):100-102.

[2]李婷.党报如何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人物报道[J].新闻前哨,2020(08):85.

[3]谭林茂,谭元斌.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重大典型人物报道[J].中国记者,2020(12):121-125.

[4]娄旭明.对标焦裕禄精神 做好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实践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20):185-186.

[5]苏文姜.试论行业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以《人民铁道报》2019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报道为例[J].报林,2020(Z1):102-104.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采访报道典型人物
对文艺晚会影视化段落特征的探究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体育新闻的采访报道技巧
提高新闻宣传采访报道质量对策措施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采编札记
新媒体时代《西藏日报》战略转型下大型系列采访报道研究
电视新闻专题采制的侧重点把握
从四个维度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
唱好三部曲写出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