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方党报做好跨区域报道的几点思考

2021-05-19白波

新闻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北京日报党报河北

白波

【摘    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崛起使新闻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包括地方党报在内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挑战。同时伴随着城市区域化发展,城市之间的合作也愈加密切,这为地方党报的跨区域报道提供了可能。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地方党报要整合报道资源,重视与区域媒体联合,从而有利于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地方党报;跨区域报道;媒体联合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之间的合作已很常见。尤其是地方党报,需要开门办报以覆盖更多受众。同时,由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地方党报进行跨区域报道也是大势所趋。作为党报记者,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与区域间媒体合作的能力,提升报道水平。

一、地方党报做好跨区域报道的重要性

(一)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挑战

因行政区域划分和传统管理机制的影响,较中央媒体,地方党报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新闻来源相对有限,在报道题材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伴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普及,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地方党报通过跨区域报道,突破报道的区域局限,融合多方面報道资源,做强做大新闻内容,可以促进地方党报在新传播环境下更好地发展。

(二)区域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地域间联系的强化,城市发展“组团化”,如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了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协同发展,上海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香港、广州、深圳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等,城市间的融合发展日趋紧密。面对这一趋势,地方党报有必要展现和记录城市区域化的发展变化,这也是媒体责任使然。

《北京日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探索过有关京津冀区域的报道,记者深入北京周边地区采访,创设“环京圈巡礼”专栏,发表了《固安蔬菜火北京》《安国药香飘京城》等报道,从电、菜、水等方面阐述了河北人民对北京的贡献。随着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日报》推出了《关注首都经济圈》专版,此后报道范围逐渐扩大,专版从双周刊转为周刊,命名为《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后,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日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报道比重也逐渐增加,京津冀版从最初的每周一个版,发展到最多时每周四个版。

(三)提高记者业务能力的途径

记者专业水平关系着新闻报道的品质,新媒体环境对记者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域报道为锻炼记者专业能力提供了机遇,它要求记者具备较高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需要掌握大量资料,从更广阔的视角和背景了解和策划选题,尤其是突发新闻,更考验着记者的专业能力。开展区域报道,有助于促进记者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跨区域报道的优势

(一)深化报道主题

跨区域报道的选题视野通常较为开阔,因此要对主题进行深入挖掘,从宽广的背景中呈现新闻主题,以挖掘更多的潜在受众群体。如《北京日报》2018年策划的“探源永定河”系列报道,向受众展示永定河连通京津冀晋蒙的地理和文化跨度,通过跨区域多角度的系列报道来深化报道主题。再比如,2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的纪念日。每年的2月26日,《北京日报》都组织采编力量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进行大篇幅的回顾报道,并多次与《天津日报》《河北日报》进行联动报道。在此类报道过程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被诠释得更加形象和清晰。

进行跨区域采访时,地方党报一般要进行周密的策划,通过集思广益来设计报道结构,挖掘“小事件”反映“大主题”,让受众在大的背景下体会新闻事件的生动形象。2018年年底,《北京日报》京津冀版年终策划选择了“京津冀交通发展”这一主题。但在采访中,记者并未从京津冀交通发展的视角切入,而是选择一些享受到京津冀交通发展便利的人为主角,如承德机场的建成方便了当地人到石家庄出差,京哈高铁承德段的通车改变了平泉蘑菇产业带头人的营销环境等。通过对若干具体故事的讲述,使受众除了了解交通建设规划和成就外,更真切地感受到交通发展给京津冀三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这就是以小见大。由于采访写作是跨区域进行的,它对记者的视野和发掘线索的能力,以及串联与挖掘跨区域发展因素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凸显区域文化特点

跨区域采访,尤其是开展专题报道时,都会对区域发展的特色加以关注,集中展现地域和人文特色,达到良好的呈现效果。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近,人文相亲,但同时又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点。河北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北京日报》的京津冀报道曾多次聚焦“东方人类的故乡”阳原泥河湾遗址、雄安新区南阳遗址,晋察冀红色文化,河北非遗故事等河北特有的地域元素。天津港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天津也具有北方城市较为少见的独特海港文化,《北京日报》在对天津的报道中突出海洋相关元素,让京津冀版报道更加别开生面。在对河北、天津两地地域特色的采写中,记者着重寻找地域元素,突出当地文化的特性,这就使报道在体现跨区域特性的同时,又紧扣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题。

三、地方党报开展跨区域报道的实践探讨

(一)策划类报道

跨区域报道常见的形式是策划类报道,它要求寻找区域间的共同话题,开展合作报道。这类策划要做到媒体之间有互动,话题需要有共鸣点,以吸引跨区域受众的关注。作为地方党报,要结合时代背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来设置话题,凸显选题的高度。在进行策划类报道时,既要关注话题的共性,也要突出区域的地方特色,满足受众的需求。跨区域报道要抓住有效素材、精心创设栏目、打造呈现形式,在得到受众认可的同时,凸显地方党报的权威性,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西江日报》《云浮日报》《江门日报》《中山商报》《珠海特区报》《梧桐日报》曾经联手打造主题为“同饮一江水,共溯西江源”的大型采访报道,对肇庆、云浮、江门等几个城市的古今文化进行详细报道,以促进这些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样,在京津冀跨区域报道中,记者深入河北、天津各地现场采访,也采写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报道。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社会关注度高,京津冀区域各界人士对雄安新区建设尤为关切。记者把雄安新区建设作为报道重点,通过扎实的采写,发表了许多有分量的独家报道。如2020年年初,《北京日报》京津冀版设立“千年大计 国家大事”栏目,每期以较大篇幅在版面显要位置对雄安新区进行报道。

这些策划报道,一方面体现了城市区域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地方党报“抱团取暖”,通过“共同语言”将选题做大做深,彰显媒体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跨区域报道实践,《北京日报》多次与《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进行联动报道,既增进相互之间的业务交流,也提高了各媒体在区域的影响力。

(二)突发新闻报道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对区域产生影响,跨区域报道能够突破地域局限,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延伸受众的触角。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交流便捷,受众希望通过媒体获取事件的权威信息。

2020年上半年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后,一些地方陆续发生局部疫情。北京与河北、天津山水相连,相互依存的效应在面对疫情时体现得愈加明显。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发生疫情,由于新发地市场是北京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首都的农产品供应问题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河北农产品是北京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利用采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新闻积累的资源,第一时间与河北20多个政府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河北定州、玉田、肃宁等地以多种形式保供北京市场的重要信息。当天,“河北多地启动应对机制,加强对北京市场供应”的关键词句,出现在了北京、河北媒体以及多家全国性权威媒体的报道中。2021年1月,石家庄藁城发生聚集性疫情。同样由于对河北情況的了解,记者在疫情初期率先推出了“本次疫情病毒来自境外”以及备受关注的石家庄机场的相关报道。疫情防控过程中,在处理廊坊疫情动态、北三县人员进京通勤等与北京关系密切的问题时,记者通过快速掌握相关信息、快速确认消息来源和真实性,为疫情防控报道的整体实施提供了便利。

一些跨区域报道带来的收获,往往需要时间积淀,在多年之后才能显现。例如,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在跨区域采访中,许多媒体一直与灾区民众、机构保持着联系,积累了很多素材,有利于推出地震“十周年记”这样的深度报道。如《镇江日报》利用镇江与绵竹两地教育系统对口协作的关系, 2008年汶川地震时,镇江安置了一批受伤的群众,记者及医护人员与他们建立起长期联系。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记者回访了这些伤者,采写了一系列反映灾区变化、歌颂救助精神的报道。这说明,地方党报在进行跨区域报道时,要多从长远来考虑,以为后续报道打下基础。

(三)突出文化力量

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这也是跨区域报道中重要的素材来源。协同发展的城市之间往往具有相似的文化基因,文化也就成为吸引受众的切入点之一。

例如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三地地相近,人相亲,2019年,三个城市的电视台携手开设了一档栏目《最美宁镇扬》,栏目创设时从布局、主体、形式、播出时间等方面入手,通过创建工作小组,共同商议,共同推进,打造宁镇扬重要资讯:节目为您“热搜”;宁镇扬发展大事,节目给您“聚焦”;宁镇扬网红美景,节目带您“打卡”,实现了区域文化合作、深化区域新闻报道的目的。

《北京日报》京津冀版创办至今,在京津冀三省市媒体中享有较好的声誉。京津冀版创设之初,设置了《美丽乡村行》栏目,这个栏目通过地理文化因素吸引读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河北、天津的秀美风光和经济发展下的乡村变化。记者在报道中注入了较多的人文元素,贴近京津冀地区受众的心理,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现如今,随着跨区域报道和新闻采写的深入,地方党报要开门办报,逐步实现资源共享。跨区域合作内容广泛,本文探讨的跨区域新闻报道只是其中之一,如人才共育、新媒体技术交流、内部管理合作、市场资源共享等都是地方党报跨区域合作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随着地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促进媒体间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地方党报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张国政,胡珊珊.新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J].中国出版,2019(22):78-79 .

[2]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与传媒产业区域化发展关键[J].南方电视学刊,2019(03):34-36.

[3]张曙红.新闻报道的大局观[J]. 新闻采编,2019(02):78-79.

[4]马国营.跨区域报道新闻策划的先导性和前瞻性[J].新闻战线,2019(07):89-90.

[5]张朝阳.党报新闻的分众化、区域化传播解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9(14):89-90.

(作者:北京日报记者)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北京日报党报河北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采编探析
梁丛
孙婷婷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The Shortage of Water
寄小读者的信
夜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