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水利:水利专业学生的日常

2021-05-18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水文学子

让长江恢复往日的容光,离不开水利人的专业与实干。那么,在水利专业就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体验?郑州大学水利专业的师兄师姐们,为我们展现了水利专业学生的日常。

早晨七点,闹铃的声响开启了水利人的一天。

梦中,水利学子穿越两千多年,看蜀郡太守指挥工人修建都江堰,看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漕运。梦外,都江堰一路向东,至今仍保障着成都1600万人的用水和平原的农业种植,京杭大运河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水利学子来说,选择郑州大学水利专业,既是对历史故事里那些沿袭千年的古代智慧心生向往,也是对郑大地处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流域交汇点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的信任。

学在郑大,水利人要先习惯一件事,那就是比其他同学提前半小时起床。每周10公里的“跑赢计划”是水利人锻炼身体的独特方式,毕竟水利学习不仅要在理论知识方面深度耕耘,还要学习水利实验的具体操作以及外出实地考察,身体底子不好,哪经得起大风大浪?

俗话说“先礼后兵”,第一节课便由水文学理论出马。从水文循环的原理到水文信息的收集处理,學生们既要学习如何分析降雨径流关系,又要试着推理水文预报。虽然略有难度,但每个水利学子都听得相当得劲。讲到熟悉的家乡地名时,不少人还会“苦中作乐”,想一想,若是将来有回报家乡的机会,机缘加实力,这岂不是职业生涯里的一桩美谈?

理论课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实操课也是水利人的必过难关。

要在郑大找到水利学生,就去北校区,一去一个准儿,因为那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作为水利专业最基础也最必不可少的实验课,一学期下来,人人都能判断水流的变化。

几乎每个水利学子都忘不了在水利馆傲的第一个水利学实验——观察水流变化现象,证明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虽然实验本身难度不高,但目不转睛地观察和记录,让水利人锻炼出了日后工作中所必需的耐心。

从数据测量到水质检测,从电路实验到水样采集,水利学子需要完整地学习水利资源的收集采样、开发利用、维修管理等。虽然有时理论很枯燥,实验很煎熬,但也有其他专业羡慕不来的好处。

在郑大,几乎每届水利学子都有机会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考察,看看古人治水的奇思妙想,现代人又是如何巧妙地与水博弈。空闲时,黄河故宫是水利人常去的地方,这里的嘉应观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唯一一个为治理黄河而建造的庙观,还保存了古代、现代治水过程的记载和文物。常看常新,每一次参观,水利学子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别忙着回宿舍瘫着。郑大常常邀请院士、一线工人来校讲座,让水利学子们得以了解最先进的建设讯息。一线的故事走到学生身边,一线的场地成为教学课堂,水利学子在潜移默化中,便能越发了解和熟悉自己未来的“战场”。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水文学子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
京杭大运河
北在哪?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浅议互联网技术在水文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水文档案的特点作用与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