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咳汤干预难治性慢性咳嗽有效性的单臂纵向研究*

2021-05-10张苏贤潘宝峰张伟伟杨克敏许敏韩虹宇张天嵩

上海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疗效评分临床

张苏贤 潘宝峰 张伟伟 杨克敏 许敏 韩虹宇 张天嵩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40)

成人咳嗽持续时间≥8周者(儿童咳嗽时间≥4周)称为慢性咳嗽,其病因繁多且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诊治困难。在国内呼吸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1/3以上。欧美[1-4]、日韩[5-6]等均相继制定慢性咳嗽的诊治指南、并不断定期更新,国内也制定了关于咳嗽的中医药诊疗共识[7]。当慢性咳嗽无明确病因(不明原因或特发性慢性咳嗽),或者患者即使接受了咳嗽程序化干预和治疗而咳嗽持续存在,则称为难治性慢性咳嗽(chronic refractory cough,CRC)[8-9]。CRC占慢性咳嗽的5%~12%[10],由于症状迁延不愈,疗效欠佳,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是棘手的医学治疗难题[11]。本课题组在多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基础上,提出以燥湿为纲辨治慢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思路,并应用具有滋燥两用功能的定咳汤加减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咳嗽,取得较好疗效[12]。本研究采用单臂纵向设计,初步观察本方治疗CRC的疗效,旨在丰富中医药治疗CRC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8~70岁CRC患者75例,均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7]和《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3],且已按指南[7]采用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处理但效果不明显。所有受试者均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其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1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1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2例,变应性咳嗽(AC)患者34例,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3例,原因不明者15例;男性9人(12.00%),女性66人(占88.00%);年龄23~84岁,平均(58.00±13.00)岁;病程2个月~48个月,中位数3个月;基线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为(6.58±1.13)分。排除: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基于病证结合专病专方的辨证加减和(或)随症加减治疗。所有患者均予以定咳汤加减治疗[12]。基本方:海蛤壳24 g、海浮石12 g、蝉蜕9 g、麦冬30 g、制半夏12 g、桃仁12 g、杏仁9 g、神曲12 g、炙甘草6 g。加减法:(1)辨证加减按《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标准[13]分类:风寒咳嗽者加炙麻黄9 g、细辛3 g;风热咳嗽者加桑叶30 g、连翘12 g;风燥咳嗽者加蒺藜12 g、防风9 g;肺燥咳嗽者加沙参30 g、桑叶30 g;肝火燥咳者加丹皮9 g、栀子9 g;中焦湿热咳嗽者加黄连3 g、黄芩9 g、厚朴6 g;痰热咳嗽者加黄芩9 g、桑白皮30 g;痰湿咳嗽者加陈皮9 g、苏子12 g、薏苡仁30 g;寒痰咳嗽者加麻黄9 g、细辛3 g、干姜6 g、五味子9 g;阳虚咳嗽者加鹿角12 g、麻黄9 g、熟地9 g、细辛3 g;阴虚咳嗽者加生地15 g、沙参15 g。(2)随症加减:咳嗽甚影响睡眠者加紫菀12 g、款冬花12 g、五味子9 g,诃子9 g;咽痒甚者加威灵仙15 g、蝉衣9 g;胸骨后不适者加瓜蒌12 g、薤白12 g;胸骨后气上冲感者加桂枝9 g、枳实9 g;上腹部不适者加茯苓30 g、陈皮9 g。常规水煎300 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分服,治疗8周,每周进行随访1次。采用单臂重复测量设计,以VAS评价咳嗽程度[7],并在治疗后4周及8周评价效果。

1.3 疗效评价

总体疗效判定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14]: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为治愈;咳嗽减轻,痰量减少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专人收集,双人双录入。定性资料采用比例表示;计量数据以±s或以“中位数(上下四分间距差值)”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alysis-ofvariance,ANOVA)法判断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总体差异[15],因重复测量数据为非独立数据,若不做球对称检验,采用最保守的Lower-bound校正方法[16];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及相应标准误以Delta法计算[17],相应P值及95% CI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18]。以上统计采用stata13.1 for windows软件包的anova命令和margins命令完成。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

8周疗程后,75例患者中治愈4例(5.33%),有效69例(92.00%),无效2例(2.67%)。

2.2 VAS评分变化

VAS评分在治疗4周后为(3.55±1.44)分,8周后为(2.09±1.35)分。经典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时间效应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如表2所示,发现即使采用最保守的Lower-bound校正方法(在Stata软件对应为Box’s conservative法),均提示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7.61,P<0.001);两两比较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经过本方案干预后第4周和第8周,VAS评分较基线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方差分析结果

表2 不同时间效应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

表3 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两两比较(Bonferroni法)

3 讨论

本课题组在多年临床过程中体会到,仅仅遵循明代名医张景岳的表里为纲辨治思路治疗慢性咳嗽,则难以中鹄。受清代医家石寿裳“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的学术思想启发,以燥湿为纲辨治慢性咳嗽,通过近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验证发现方法可行,取效尚可[13]。张天嵩教授针对慢性咳嗽病机特点,通过复习历代中医咳嗽相关文献,研读国内外与咳嗽相关的诊疗指南,结合多年临床观察,拟定通治慢性咳嗽的定咳汤,基本药物组成有海蛤壳、海浮石、蝉衣、麦冬、制半夏、桃仁、杏仁、茯苓、神曲、甘草。本方吸取了神效散、麦门冬汤、双仁丸、磁朱丸等古方制方思路,以海蛤壳、海浮石等咸寒之品,软坚散以化老痰、软结痰、消顽痰,咸寒润下以益肾水而降虚火、降热痰,且能制胃酸以降胃逆,用于肺燥、肺饮、痰热、胃热所致慢性咳嗽均可[19];蝉衣咸寒润燥清热,轻清搜风,与海蛤壳、海浮石相伍即是神效散之主药;麦冬甘寒,不仅能“补肺清心、泻肺润燥”,且能消痰止咳,《本草蒙筌》指出“肺燥咳声连发,须使为君”,临床上体会到CRC不论有痰无痰均可用之,但需重用,一般可用至30~60 g;半夏为降肺和胃、化痰止咳之主药,对于痰在肺胃者尤为合适,配伍麦冬即是仲圣麦门冬汤之主药;“桃仁入血分而通气,杏仁入气分而通血脉”,两者相伍即是双仁散之意也,一气一血,降肺气而止咳嗽;茯苓健脾化痰,神曲健脾和胃,助金石类和介类药物运化,且防其重镇伤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诸药配伍,乃滋燥两用、寒热并施、相反相成之方也。临床上通过加减,可以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变应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无论燥咳、湿咳,或燥湿相兼者,均可适用。本次研究纳入7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66例(占88.00%),提示CRC患者中以中老年女性多见,与文献报道一致[20-21];同时,基于真实临床实际,选择经现代医学治疗而效果不明显的CR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定咳汤化裁治疗后,VAS评分总体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且有部分患者咳嗽完全消失,提示本方对CRC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针对难治性咳嗽未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而是采用单臂重复测量设计,存在不足,但在本质上是不同时间点的自身前后对照,仍具有一定的论证强度。

总之,基于病证结合研究思路,以燥湿为辨治纲领,观察滋燥两用定咳汤的临床疗效,初步研究发现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咳嗽症状改善明显,提示以燥湿为纲指导CRC治疗有一定效果,期望今后再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来证实。

猜你喜欢

疗效评分临床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给爸爸评分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