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腹腔镜根治术对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5-09张剑锋

关键词:单孔胃肠功能根治术

张剑锋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四川 广元 628017)

结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主要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刺激肠黏膜,影响周围脏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其可彻底治愈疾病,但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大,且对机体脏器造成的伤害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因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手术时间短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1]。本研究旨在探究单孔腹腔镜根治术对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9~60岁,平均(39.65±1.87)岁。B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9.22±1.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2]中关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癌的诊断标准者;术前经各项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未出现远处转移者等。排除标准: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伴有腹腔广泛性粘连者等。本次研究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A组患者行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吸入全麻,取截石位并消毒,待脐孔穿刺成功后建立气腹,气腹压为15 mm Hg(1 mm Hg=0.133 kPa),于腹部正中处作一2.5 cm长的切口,采用4孔或5孔法实施手术,进入腹腔后于结肠动脉处切开肠系膜,分离肠段,结扎血管,清除淋巴结,于肿瘤下缘10 cm处切断肠管的吻合。B组患者行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和体位同A组一致,于患者脐部上缘作一2.5 cm长的切口,置入单孔穿刺器后建立气腹,气腹压为15 mm Hg ,置入腹腔镜器械,根据病灶位置分离肠段,结扎血管,采用超声刀分离系膜下的血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清扫淋巴结,对直肠后壁、结肠肝曲实施游离,完全松弛吻合口,切除病灶,实施肠端吻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自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 AS)[3],V AS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3~6个月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4]评分,总分为14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胃肠功能,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免疫功能,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情况 B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肛门自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 ±s)

注: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 i n) 出血量(m L) 切口长度(c m)A 组 4 0 1 7 4.6 5±2.8 5 4 6.9 8±1.0 2 1 0.2 5±1.6 4 B 组 4 0 1 6 2.2 5±1.6 5 4 4.1 2±1.0 3 2.1 2±0.0 3 t值 2 3.8 1 4 1 2.4 7 8 3 1.3 4 8 P值 <0.0 5 <0.0 5 <0.0 5组别 例数 肛门自动排气时间(d)首次排便时间(d)住院时间(d)术后3 d V A S评分(分)A 组 4 0 3.5 9±1.2 1 5.2 9±1.6 7 1 2.5 8±1.6 7 1.9 4±0.5 4 B 组 4 0 2.2 1±0.0 3 4.1 2±1.0 3 8.2 2±1.6 4 0.8 1±0.0 3 t值 7.2 1 1 3.7 7 1 1 1.7 8 1 1 3.2 1 4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2.2 GIQLI评分 与术前比,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GIQLI评分均逐渐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IQLI评分比较 ( ±s, 分)

表2 两组患者GIQLI评分比较 ( ±s, 分)

注:与术前比,*P<0.05;与出院时比,#P<0.05;与术后3个月比,ΔP<0.05。GIQLI: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

组别 例数 术前 出院时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A 组 40 109.26±2.78 122.02±2.85*124.12±2.65*#128.21±2.77*#Δ B 组 40 109.25±2.36 128.02±2.89*129.65±2.54*# 132.52±2.98*#Δ t值 0.017 9.349 9.528 6.700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胃肠功能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 ( ±s, pg/mL)

表3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 ( ±s, pg/mL)

注:与术前比,*P<0.05。

?

2.4 免疫功能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而两组患者CD8+百分比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CD4+(%) CD8+(%) CD4+/CD8+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A 组 40 32.26±1.52 38.31±6.95* 28.26±1.02 25.75±6.95* 1.14±0.12 1.49±0.22*B 组 40 32.25±1.02 47.25±7.79* 28.25±1.52 20.76±7.45* 1.15±0.15 2.28±0.21*t值 0.035 5.416 0.035 3.098 0.329 16.4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可通过淋巴、血液循环等途径将癌细胞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因而临床对于该疾病多实行手术治疗,以彻底切除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但部分患者对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耐受度不高,且因创伤较大会刺激并释放炎症因子,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精确、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优势,且单孔操作可避免受到骶骨峡的影响,治疗效果显著[5]。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肛门自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3 d VAS评分均低于A组,表明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可缩短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提升临床疗效。

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创伤较小,对腹腔内其他脏器影响较小,有助于切口尽快愈合,且无需腹带进行绑扎,患者可快速恢复进食,并及时调节胃肠运动情况[6]。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及术后3~6个月B组患者GIQLI评分均高于A组,且术后6个月B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A组,表明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可调节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提高胃肠道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群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对于人体疾病变化和疾病发生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CD4+细胞受到抑制,而产生大量CD8+细胞,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于脐部作手术切口,可避开阴道、肛门等部位的腹壁组织,减少感染、切口疝等情况发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7-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B组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高于A组,而CD8+百分比低于A组,表明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可改善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

综上,单孔腹腔镜根治术可缩短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治疗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同时调节胃肠功能,提高胃肠道生活质量,并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孔胃肠功能根治术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