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TSGF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2021-05-08蒙显科

关键词:根治术复发率病灶

蒙显科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广西 河池 547100)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虽不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但由于乳腺癌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间的连接松散,一旦癌细胞脱落,游离癌细胞可随血液或淋巴扩散到全身,危及生命[1]。目前针对乳腺癌的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而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改良根治术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难以有效控制,并且手术以乳房切除术为主,对女性心理、生理等造成的创伤较大。近年来,乳腺癌手术术式在不断发展与改变,保乳术这一术式得到逐步推广,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关于其与改良根治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存争议[2]。本研究旨在探讨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保乳术组、根治术组,各31例。保乳术组患者年龄29~67岁,平均(54.19±5.82)岁;病程4~17个月,平均(8.71±3.99)个月;肿瘤分期[3]:Ⅰ期22例,Ⅱ期9例。根治术组患者年龄30~67岁,平均(55.65±6.05)岁;病程 4~18 个月,平均(8.95±4.01)个月;肿瘤分期:Ⅰ期23例,Ⅱ期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关于乳腺癌的诊断标准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者;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者等。排除标准:合并重大肝脏、肾脏疾病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治术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保持仰卧位,患侧的肩部保持外展90°左右并固定。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于距离病灶边缘3 cm左右区域作一梭形切口,切口大小依据患者病灶大小、乳房性状等调整,于皮下潜行,进行病灶、乳腺腺体、淋巴组织、脂肪组织的全部切除,手术上下缘分别为锁骨、腹直肌上缘,内外缘分别为胸骨缘、背阔肌前缘,术中需要保留胸大肌与胸小肌。保乳术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处理,取仰卧位,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病灶具体情况作一呈放射状的切口,切口大小结合病灶大小调整,将病灶组织与病灶外周2 cm以内的组织均切除,并做好手术范围的标记,将切除病灶立即送检,病理结果呈阳性者需要扩大切除范围并再次进行病理活检,直至病理活检结果呈阴性即采用美容线进行切口的逐层缝合,病理活检二次呈阳性者需要联合开展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②于术前、术后7 d采集两组患者外周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CA15-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SGF水平并比较。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上肢水肿、皮瓣坏死等。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跟踪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保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根治术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根治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拔管时间(d) 住院时间(d)保乳术组 31 89.92±19.84 224.95±34.73 288.56±52.48 4.55±1.05 8.85±2.20根治术组 31 91.85±23.20 360.74±41.39 435.81±65.82 7.13±2.40 12.77±3.64 t值 0.352 13.993 13.708 5.484 5.13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血清CEA、CA15-3、TSGF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CEA、CA15-3、TSGF水平均显著降低,根治术组均显著低于保乳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CEA、CA15-3、TSGF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CEA、CA15-3、TSGF水平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CEA:癌胚抗原;CA15-3:糖类抗原15-3;TS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组别 例数 CEA(ng/mL) CA15-3(U/mL) TSGF(U/mL)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保乳术组 31 11.59±1.30 5.34±0.61* 37.65±3.91 30.09±0.92* 128.96±15.24 76.14±3.57*根治术组 31 12.08±1.44 3.57±0.60* 36.74±4.02 25.50±1.79* 129.74±16.57 70.19±2.36*t值 1.406 11.518 0.903 12.698 0.361 7.7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与复发率 保乳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90%,显著低于根治术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早期乳腺癌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往往是患者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硬实、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太光滑,且多为无痛性肿块,只有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刺痛。改良根治术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通过乳腺组织切除、淋巴结清扫,能够实现肿瘤组织的彻底清除,预后效果确切,但这一术式的手术范围较大,对神经、血管等造成的损伤较大,故患者继发并发症的风险较高[5]。

保乳术是近年来逐步推广的术式,其通过最大限度地保留乳腺组织,避免了局部皮瓣、肌肉组织的切除,减轻手术创伤,同时该术式能够较大程度保留患者乳房的完整性,符合患者的心理期望与美容需求,且为术后康复提供较为良好的基础[6]。本研究结果显示,保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根治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根治术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根治术组;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减轻其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安全性,且不会增加远期复发率。

血清CEA、CA15-3、TSGF均是乳腺癌常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其中血清CA15-3主要由癌细胞分泌,当机体发生癌变时,细胞表面抗原凋落,会导致其水平的升高;血清CEA是临床常用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恶性病变诊断、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其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血清TSGF则是一种由肿瘤细胞分泌的多肽,可导致血管增生,不利于病情恢复。保乳术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在保留器官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清除肿瘤病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机体内肿瘤标志物;而改良根治术是将乳房大面积切除,可实现大面积的淋巴结清扫,进而清除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且清除效果优于保乳术的部分切除[7-8]。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治术组患者术后7 d血清CEA、CA15-3、TSGF显著低于保乳术组,提示在降低肿瘤标志物方面,保乳术虽可起到一定降低的作用,但与改良根治术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综上,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减轻其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也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远期复发率,但改良根治术对肿瘤标志物的改善效果更佳,临床需依据具体情况斟酌考量。

猜你喜欢

根治术复发率病灶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