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021-05-08陈婷婷

考试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数学教学

陈婷婷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而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 引言

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融入其中,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教师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并积极思考问题。目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严重制约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文章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具体的实施策略。

二、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滞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得到显著的进步,人们的思维逐渐变得愈发开阔,对此社会对于小学教学的要求愈发严格。而过去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基础教学的要求。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不注重教学环境建设,仅仅依靠教师以及教材对其进行教学,没有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设置,极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进步,并且教师的教育用具也较为滞后,大大增加教学压力和教学负担,还会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共鸣减少,降低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兴趣不高

现行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习过程不够新颖,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主要是保持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孩子积极地交流经验,把课堂作为学习的主体,加强课堂效果。在实践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方面要下功夫,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放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问题情境内涵解读存在偏颇

“问题情境”教学由来已久,由原来的李吉林老师应运而生,后来被推广到数学等各个学科,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有的教师会有自己的体会,对其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但是,部分教师仍然不了解情境教学的真正内涵,不能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合问题情境。

(二)问题情境创设“形式化”

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许多学校重视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施。教师对情境的内涵与形式还未完全理解,便开始陷入问题情境的漩涡。而在创造各种问题情境时,很少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造成问题情境的形式化。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具有目的性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目的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明确提问的目的,才能知道提问哪些内容适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不清楚教学目标,没有合理进行问题情境设计,那么,就会造成问题情境教学中存在问题内容不适应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问题情境设计要具有难易性

问题情境设计还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过于简单,会使学生缺乏成就感,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而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特别难,而学生不能回答,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所以教师最好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根据维果斯基的新近发展区理论,适度的问题是指学生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这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问题情境设计要具有启迪性

启迪是问题的灵魂,缺乏启迪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问题情境设计时,所提出的问题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思考,有效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教材内容、教学经验突进提问的重点,促进学生有效进行知识学习和理解。例如,在学习“认识11~20这个数字”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数字有更深的了解,笔者会提出:“老师手上有14根棒棒糖,给每一个同学分一根,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这样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

(四)问题情境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处于好奇的年龄,如果每节课都显得枯燥乏味,则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价值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时,一定要保障趣味性,使问题情境新颖、生动,能够吸引人,让学生学习愉快,学生接受知识将会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圆”部分知识时,先让学生看不同形状的轮子,然后再提问:“为什么人们把轮子做成圆形的?”“能不能做成方形的还是三角形的?”学生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都会在好奇的驱使下,主动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如此,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五、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基于学生兴趣,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爱因斯坦曾经提到: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促进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習兴趣是必要的。兴趣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源动力。传统的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基于课本教材展开照本宣科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下展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创新,丰富课堂教学策略,构建一个生动、趣味性课堂教学,以此提高解决问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展开解决问题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生动形象、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在情景中直观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有效地展开数学问题分析、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概率”知识点时,联系生活中的抽奖活动,进行实践情景创设,如,教师在一个盒子中放入红、黄、蓝三个小球,然后提出问题:小李三次从盒子中展开有放回的抽球,连续三次抽到蓝球的概率是多少?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展开实践,在实践情景中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数学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