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骨龄与体重指数的相关分析研究

2021-05-08叶静萍唐曹丽王军陵姚宝珍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骨龄男童女童

叶静萍 刘 芳 唐曹丽 王军陵 姚宝珍

骨骼测定年龄,简称骨龄(bone age, BA),是反映骨骼成熟度的重要指标[1]。骨龄是监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预测儿童成年身高以及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并制定治疗程序的重要依据[2]。骨龄的测定通常基于左手腕部或膝关节的X线正位片[3]。骨骼的发育、成熟度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基因、营养状况、运动、疾病和药物摄入等[4]。许多研究表明营养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长期的营养不良状态或肥胖可能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成熟[5,6]。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被用于快速评估营养状况。儿童骨龄发育差异与BMI相关性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通过对366例1.8~15.6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及骨龄的调查,从不同性别、年龄、不同BMI分组以及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偏相关分析等多角度探讨儿童骨龄与BMI之间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4~8月到笔者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检查的366例儿童。

2.研究方法:(1)身高、体重测量:采用康娃婴幼儿身高体重仪和儿童身高体重测量仪HW-2000,通过微电脑控制及人工协助,测量儿童的身高(身长)、体重。身高精确到 0.1cm,体重精确到 0.1kg。(2)体重指数计算及分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BMI>P85为超重或肥胖,BMI1为BA超前,<1为BA落后。

结 果

1.基本情况:366例儿童年龄为8.62±2.74岁,男童182例(49.7%),女童184例(50.3%),BMI为15.97±2.65kg/m2。其中,男童年龄为8.87±3.06岁,BMI为16.08±2.92kg/m2;女童年龄为8.37±2.37岁,BMI为15.83±2.39kg/m2。男女童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47,P=0.081;t=0.877,P=0.382)。366例儿童中,消瘦儿童占9.23%(34例),超重或肥胖儿童占15.85%(58例),正常儿童占74.86%(274例);29.5%的儿童(108例)BA落后,17.5%(64例)BA超前,53.0%(194例)BA正常。

2.骨龄情况分析:(1)不同性别的骨龄情况:女童BA超前率达28.8%,女童的BA与CA比值(BA/CA)高于男童,不同性别间的BA分布、BA/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组的骨龄情况: 根据年龄分组为≥1且<6岁(简写为1~),≥6且<8岁(简写为8~),≥8且<10岁(简写为10~)和≥10且<16岁(简写为10~)。随着年龄增长,BA/CA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间的BA/CA、BA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nferroni校正成对比较显示,8~岁儿童的BA超前率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BMI分组的骨龄情况: 不同BMI分组的BA均值及BA分布、BA/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Bonferroni校正成对比较显示,超重或肥胖组的BA超前率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BA落后率低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消瘦组和正常组的BA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和BMI分组儿童骨龄情况比较

3.4分层分析的骨龄情况:分别按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童和女童的BMI 3组BA均值、BA/CA、BA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Bonferroni校正成对比较显示,男童中超重或肥胖组BA超前率显著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女童中超重或肥胖组BA落后率显著低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岁、8~岁、10~岁儿童BMI 3组的BA均值比较以及8~岁、10~岁儿童的BA/CA、BA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8~岁、10~岁儿童超重或肥胖组的BA均值、BA/CA、BA超前率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表2)。

表2 按性别、年龄组分层分析的骨龄情况比较

4.BA与BMI的相关性: 控制性别、年龄变量后,偏相关分析显示,BA与BMI呈正相关(r=0.345,P=0.000)。

讨 论

骨龄代表骨的成熟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通过骨龄测定可以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在临床上常用于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评价及引起生长发育紊乱的内分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监测[2,8]。根据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可将骨龄分为3种状态,即骨龄超前、骨龄正常和骨龄落后。骨骼的发育、成熟度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基因、营养状况、运动、疾病和药物摄入等。BMI是反映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儿童肥胖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盛行,研究提倡将BMI作为监测和筛查儿童超重肥胖的指标[7]。儿童超重或肥胖的评价标准不同于成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均有较大差异,且儿童骨龄发育差异与BMI相关性的研究报道不多,特别是小年龄段的。因此本研究应用全国性标准化的BMI数据对调查儿童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从不同性别、年龄、不同BMI分组分析,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以及偏相关分析等多角度来探讨儿童骨龄与BMI之间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的BA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童骨龄超前较男童多见,女童的BA/CA比值高于男童,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考虑与女童较男童青春期发育相对较早有关;随着年龄增长,BA/CA呈上升趋势,8~岁儿童的BA超前率高于其余3组,考虑与当前8~10岁儿童早发育的发生率升高,性激素升高促使骨骼成熟度加快有关。不同BMI分组的儿童骨龄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或肥胖组的骨龄超前率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BA落后率低于消瘦组和正常组。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显示,男童和女童的BMI 3组BA、BA/CA、BA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中超重或肥胖组BA均值、BA/CA、BA超前率均显著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女童中超重或肥胖组BA/CA高于正常组、BA落后率显著低于消瘦组和正常组,消瘦组与正常组的骨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男、女童超重或肥胖儿童的骨龄提前的风险会增加,与高海涛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0]。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显示,6~岁、8~岁、10~岁儿童BMI 3组的BA均值比较以及8~岁、10~岁儿童的BA/CA、BA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岁、10~岁儿童超重或肥胖组的BA均值、BA/CA、BA超前率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考虑与8岁以上,特别是10岁后的儿童出现青春期发育,在性激素与超重或肥胖内分泌代谢因素协同作用下,骨骼加速成熟作用更加明显有关[11]。控制性别、年龄后的偏相关分析也显示儿童BA与BMI之间呈正相关,这与雷艳红[8]、Godfrey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研究认为超重或肥胖儿童骨龄提前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超重或肥胖儿童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紊乱有关:(1)甲状腺分泌功能:脂肪组织增多会引起瘦素分泌增加,瘦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激活甲状腺激素受体α作用于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影响骨骼的成熟[13~15]。(2)肾上腺分泌功能: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往往伴随着肾上腺雄激素水平增加,且肾上腺激素与瘦素分泌水平增加有关[16,17],肾上腺雄激素的增加是骨骼生长加速的可能原因之一[18]。(3)性腺分泌功能:超重或肥胖儿童体内雌激素、睾酮和胰岛素等分泌紊乱均与骨骼成熟加速相关。脂肪组织过量产生较多的芳香化酶可将雄激素诱导转化为雌激素,雌激素通过降解软骨增殖细胞和肥大细胞群的新生基质蛋白,促进软骨肥大细胞的成熟发育和凋亡,进而加速骨龄发育,但大部分激素在儿童减肥后明显下降,因此合理控制体重过快增长,科学减重可能是使超重或肥胖儿童骨骼发育成熟速度恢复正常的一种方法[11,19]。

无论是总体分析还是分层分析,本研究中的消瘦儿童与正常BMI儿童的骨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考虑其原因可能与研究人群、样本量、骨龄评价方法及营养状况的评价标准不同等有关[10,20]。另外,本研究中1~岁组、6~岁儿童人群中,不同BMI分组内儿童BA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一项对中国上海1330例3.1~6.6岁学龄前儿童骨骼加速成熟与超重或肥胖的关系研究中,学龄前儿童骨龄与BMI同样被证明呈正相关[21]。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这两个年龄组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差异的区分度不高所致,因此后续还需要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证实儿童的BA与BMI的正相关关系及不同年龄儿童在不同BMI水平下的 BA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指标,BA和BMI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8岁以上的超重或肥胖的男女童均更容易出现骨龄超前。采取合理的措施、营养策略控制体重增长过快,保持正常BMI,降低儿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可能有助于调节儿童尤其是8岁以上儿童的内分泌功能和骨骼发育成熟速度。

猜你喜欢

骨龄男童女童
人工智能在儿童骨龄X线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评估身高需要定期测骨龄吗
骨龄预测身高靠谱吗
用爱守护,宝山二中心开发女童保护课程
不同项目儿童少年运动员骨龄纵向分析与应用研究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