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砷酸钠致成年SD大鼠皮肤损伤的研究

2021-05-08李文波迪力娜尔买买提袁翠杰陈佩弟谢惠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脏器低剂量剂量

李文波 郎 曼 迪力娜尔·买买提 袁翠杰 陈佩弟 谢惠芳

慢性砷中毒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70个国家,超过2亿人长期饮用砷超过10μg/L的饮用水[1, 2]。而饮用水中的砷主要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1979年,无机砷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人类皮肤及肺的致癌物[3, 4]。皮肤损伤是慢性砷中毒最突出的临床症状,轻度损伤表现为接触性皮炎,重度损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细胞癌变等[5]。砷致皮肤损伤的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14周亚砷酸钠(NaAsO2)慢性染毒SD大鼠的体内实验,记录大鼠体质量、脏器质量,镜下观察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研究砷对SD大鼠皮肤组织的毒性损伤,为进一步探讨砷致SD大鼠皮肤损伤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无特定病原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6±11g,购自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SCXK(新)2016-0003;使用许可:SYXK(新)2016-0002]。实验期间大鼠自由摄食饮水,饲养温度18~22℃,相对湿度40%~60%,室内动物照明灯,照度15~20lx,12h昼夜交替。

2.主要试剂:NaAsO2(德国MERCK公司),N-乙酰半胱氨酸(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合氯醛(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4%多聚甲醛(BIOSHARP),乙醇(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3.动物分组及染毒: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以预实验测得NaAsO2的LD50的0、1/100、1/20、1/4确定染毒剂量为0、0.46、2.3、11.5mg/kg,自由饮水进行染毒,共14周。第10周,高剂量干预组饮用高剂量砷溶液的同时,按照20mg/kg体重的剂量连续4周每天灌胃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精神及活动状况,皮毛光泽度,记录饮水量和进食量,每周测定体质量,染毒结束后,10%水合氯醛处死大鼠。

4.取样:处死前禁食,正常饮用超纯水或含砷水,麻醉后背部脱毛,取全厚皮肤,置于4%多聚甲醛及2.5%戊二醛中,4℃冰箱保存。

5.样本处理: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皮肤组织超微结构。

6.脏器系数计算:称量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量(g)/体质量(g)×100%。

结 果

1.SD大鼠一般状况:实验期间,对照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活动正常,饮水量、饮食量正常,皮毛光滑,无异常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染毒4周时,各剂量组大鼠颈背部出现不同程度毛色发红;随着染毒时间延长,各剂量组大鼠活动减少,应激性差,颈、背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皮毛脱落,各剂量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气喘症状,其中以中、高及高剂量干预组最为明显;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灌胃NAC后,气喘症状有所缓解,饮水量、饮食量、活动量增加;染毒第8周,高剂量组1只大鼠出现血尿。

2.SD大鼠体质量变化情况:前4周,大鼠体质量增长最快;第8周,除对照组外,其他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雄性高剂量组体质量下降,与雄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低于其他剂量组大鼠,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周,同雄性低剂量组比较,雄性中、高剂量组体质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期间,各组雌性大鼠体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

表1 NaAsO2对雄性SD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表2 NaAsO2对雌性SD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3.脏器系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心脏及肺部脏器系数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脏器系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NaAsO2对各组SD大鼠脏器的影响

4.SD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1)光镜下变化: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正常,各层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正常;低剂量组角质层、颗粒层增厚,皮下血管慢性炎细胞浸润;中剂量组表皮层较薄,颗粒层增厚,炎细胞浸润;高剂量组表皮层明显变薄萎缩,棘细胞增多,排列紊乱,皮下部分结缔组织纤维黏液样变化,黑色素细胞增多;高剂量干预组表皮层萎缩,炎细胞浸润(图1)。(2)透射电镜下变化: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连接紧密,未见异常;低剂量组角质层、颗粒层增厚,棘细胞核轻微异常;中剂量组角质层增厚,细胞间隙增宽,连接松散,棘细胞异形增多,细胞质溶解,细胞核固缩;高剂量组异形核细胞增多,异染色质增多、黑素小体增多,细胞器减少,微丝减少;高剂量干预组细胞核肿胀、畸形,细胞器溶解,透明度增加,桥粒减少(图2)。

图1 光镜下各组SD大鼠皮肤病理学改变情况(HE,×200)

图2 电镜下各组SD大鼠皮肤病理学改变情况(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

讨 论

砷作为环境致癌物,通过多种途径造成人体内蓄积并引起多脏器损伤及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癌前病变[6, 7]。然而,也有相关研究证实低剂量砷对机体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本实验中,低剂量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体质量呈上升趋势,饮水量饮食量不断增加,尤其是雄性大鼠,第8周后,体质量逐渐超过其他剂量组,第12周,体质量明显高于雄性高剂量组,第14周,明显高于雄性中、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期饮用高剂量砷溶液对机体的损伤作用也得到证实[8]。本实验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中、高和高剂量干预组大鼠饮水量和饮食量逐渐减少。从第8周开始,雄性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此外各染砷剂量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状况恶化,高剂量组1只大鼠出现血尿,提示长期饮用高剂量砷水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染毒期间,各染砷剂量组均出现气喘等症状,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分析脏器系数可知,中剂量组大鼠心脏、肺部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长期饮用含砷水会对机体肺部造成损伤,与徐梦伟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高剂量干预组在给予NAC后,健康状况好转,呼吸系统症状有所改善,与黄佳等[10]的报道一致,不同染砷剂量组间,脏器系数除心脏、肺部外,其他脏器系数存在轻微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皮肤作为砷毒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11, 12]。本实验中,除部分大鼠颈背部毛发发红、脱落外,没有出现色素沉着、角化异常等肉眼可见的皮肤病理改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砷暴露达到一定积累剂量时,皮肤损伤症状可呈剂量-反应关系,低于积累计量时,其皮肤损害作用并不明显[13]。建立砷致皮肤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仍存在一定困难,染毒的剂量设计、实验动物的选择、染毒方式、染毒周期及造模终点的确定尚需开展大量研究。因此目前大多通过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来观察砷对皮肤组织的损伤,本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光镜下各组出现不同程度慢性炎细胞浸润,表皮层萎缩,结缔组织纤维黏液样变化等;电镜下可见各组出现不同程度角质层增厚,细胞间连接松散,异染色质增多,色素沉着,细胞质溶解,微丝减少,细胞核固缩、畸形等。表明亚砷酸钠染毒可导致皮肤细胞损伤。

砷易与皮肤组织中的巯基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或环状化合物,抑制多种巯基依赖酶活性,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氧化呼吸及染色体结构[14]。因此砷中毒最突出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皮肤脱色、着色和角化。NA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本实验中,NAC作为巯基补充物,给药后,高剂量干预组大鼠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与高剂量组比较发现,光镜下高剂量组皮下部分结缔组织纤维黏液样变化,黑色素细胞增多;电镜下高剂量组黑素小体明显增多。相关研究证实砷摄入会抑制巯基活性导致酪氨酸酶活性增加,进而产生黑色素,最终形成色素沉着。NAC作为巯基补充剂,可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从而降低黑色素的生成。在砷致小鼠皮肤黑色素合成实验中发现NAC可以减缓砷对小鼠皮肤的损伤[15]。目前国外对NAC在皮肤疾病中的治疗报道较多,NAC临床治疗皮肤疾病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16]。我国治疗砷中毒型皮肤损伤药物以二巯基丙磺酸钠为主,但该药物不良反应明显,NAC是否能作为砷中毒型皮肤损伤的治疗药物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通过长期饮水砷暴露,会对SD大鼠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皮肤损伤以细胞坏死、表皮萎缩、黑色素增多、角化过度为主,且毒性作用随着剂量增大而加重,进行NAC的干预治疗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AsO2对SD大鼠皮肤组织的损伤。

猜你喜欢

脏器低剂量剂量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达古雪山巅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