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08袁美如

关键词:维持性尿毒症骨质疏松症

余 彧,袁美如

(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血透室,广东 中山 528425)

慢性肾衰竭指由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不可逆性的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终末阶段为尿毒症。受人口老龄化与饮食习惯的影响,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由于供体不足,只有少数患者能够通过肾移植得以治愈,大部分患者由于肾源欠缺,无法接受肾移植手术,只能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延续生命[1]。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易出现骨质代谢紊乱的情况,易发生骨质疏松,会导致患者骨骼和肌肉疼痛,增加骨脆性与骨折风险,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因此,加强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防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各2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内科学》[3]中尿毒症的诊断标准相符,发生组患者与《实用骨科学》[4]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相符;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超过3个月者;智力和语言功能均正常者等。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者;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者;依从性差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其中透析液的钙含量为1.5 mEq/L,定期进行透析液铝浓度检测,其含量均低于10 μg/L,透析治疗的流速为500 mL/min,血流速度为200~250 mL/min,患者每周均接受3次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时间为3.5~4 h/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ALB)水平。指导患者保持坐姿,静坐10 min后进行血压监测。

1.3 观察指标 ①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糖尿病史、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透析时间、血清PTH、ALB水平。②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年龄、血清PTH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透析时间长于未发生组,BMI、血清ALB水平均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单因素分析

2.2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BMI、透析时间、血清PTH、ALB水平为自变量,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透析时间、血清PTH、ALB水平均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674、2.304、2.128、1.342、1.335,均P<0.05),见表 2。

表2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属临床常见代谢性骨病,其发生与骨量下降、骨病变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肾脏疾病患者的骨密度低于肾功能正常者,其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身体素质水平下降有关,尤其是随着生长激素水平的降低,患者骨质流失会更加明显[5]。因此,需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BMI、透析时间、血清PTH、ALB水平均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在于:①长期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身体素质与机体营养状况较差,BMI、血清ALB水平偏低,骨骼的承重刺激比正常骨质量小,导致其峰值骨密度相对偏低;同时,BMI增加能通过外周脂肪组织加快肾上腺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进而减缓骨质流失。应该密切关注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监测患者机体ALB水平,及时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体质量指数,促进重骨骨质生成,降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6]。②肾功能出现障碍时,肾脏对磷的排泄功能出现障碍,进而促使骨骼中的磷和钙被释放到细胞外,降低血钙水平,出现低钙血症,增加血清PTH的分泌与合成,引起纤维性骨炎,影响成骨细胞的活性和钙、磷的代谢,加剧机体骨量的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及时检测该指标水平,给予患者相应干预措施,纠正患者机体钙磷代谢紊乱,改善转移性钙化状态,促使骨结构重塑,改善骨质疏松状态[7]。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体内免疫功能、骨密度、骨质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骨微结构亦会发生改变,患者骨脆性增加明显,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要定期对老年患者骨密度进行检查,预防骨密度过低,此外要有针对性地补充蛋白质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减少骨生成障碍,进而改善骨密度与骨质量,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骨吸收。④透析时间越久,尿毒症持续时间越久,骨矿物质流失越明显,致使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应掌握好透析时机,并在采取适当措施的情况下进行[8]。

综上,年龄、BMI、透析时间、血清PTH、ALB水平均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密切控制患者血液透析时间,检测血清PTH、ALB水平,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维持性尿毒症骨质疏松症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量化评估策略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的价值分析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