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CRP、FIB、α1-AT、IL-6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2021-05-08

关键词:疝的疝囊补片

温 建

(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500)

腹股沟疝在临床外科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为张力性疝修补,因此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术后切口疼痛明显[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疝修补术发展成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采用人工材料制成的补片以加强和修补腹股沟管的后壁,起到防止腹腔内容物凸出的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疾病复发率[2]。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患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α1-AT)、白介素-6(IL-6)的影响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71岁,平均(40.33±4.66)岁;体质量 55.35~80.62 kg,平均(62.33±3.88)kg;B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例;年龄25~69岁,平均(41.38±5.42)岁;体质量 55.42~81.16 kg,平均(61.52±4.38)kg。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3]中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者;初发腹股沟疝者;单侧疝者;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者。排除标准:嵌顿疝、股疝等;有腹腔手术史者;手术局部皮肤感染者;有激素类药物依赖史者;有精神系统疾病者;无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A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传统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处与耻骨结节平行方向作6 cm左右的斜切口,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探查腹腔状况,剥除疝囊,采用Bassini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将精索提起,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B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手术操作步骤:进行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上方约2 cm的位置作一长度约5 cm的平行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确认疝的位置后,游离精索,进行高位结扎,如果疝囊体积比较大,或者疝囊已经进入患者阴囊,可在患者腹股沟管中部将疝囊横断,并进行结扎,在精索后方放入适合的补片,利用可吸收线缝合补片和周围的组织皮肤,并固定,手术完成后,对每层的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 α1抗胰蛋白酶(α1-AT)、白介素-6(IL-6)。分别于术前、术后48 h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 3 mL,离心(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后取血清,FIB、CRP、al-AT指标均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IL-6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③统计术后48 h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疼痛、切口感染、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A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A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住院时间(d)术后疼痛时间(d)下床活动时间(d)A 组 2 5 6 0.4 8±6.1 2 6 5.8 4±4.2 5 8.3 2±1.7 3 2.1 5±0.3 2 2.5 2±0.7 8 B 组 2 5 5 0.2 3±5.1 2 2 4.8 4±4.8 5 5.8 4±0.4 8 1.7 1±0.2 5 1.2 1±0.2 6 t值 6.4 2 3 3 1.7 9 0 6.9 0 7 5.4 1 8 7.9 6 7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2.2 炎性因子 与术前比,术后 48 h两组患者血清 CRP、FIB、 alAT、IL-6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原;α1-AT:α1抗胰蛋白酶;IL-6:白介素-6。

组别 例数 CRP(mg/L) FIB(g/L) al-AT(g/L) IL-6(pg/mL)术前 术后48 h 术前 术后48 h 术前 术后48 h 术前 术后48 h A 组 25 3.02±1.31 12.58±4.12* 2.78±0.65 5.92±2.34* 0.29±0.13 0.71±0.14* 1.65±0.32 6.15±0.62*B 组 25 2.91±1.22 9.75±3..25* 2.68±0.46 3.94±1.22* 0.28±0.12 0.44±0.15* 1.64±0.25 4.14±1.05*t值 0.307 2.696 0.628 3.752 0.283 6.579 0.123 8.242 P值 >0.05 <0.05 >0.05 <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 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外科中属于一种常见的高发疾病,多发生于男性人群,疾病的发生和腹内压力升高、腹部组织强度减低有一定的相关性。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传统修补术主要采取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缝合时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缝合,缝合张力大,术后不利于伤口愈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结构的深入研究,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的技术也得到了提高,无张力疝修补术更符合患者的生理解剖结构,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通过采用人工生物材料的补片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加强,补片部分可吸收,网孔较大,材质软,适用于腹膜较薄及腹横筋膜、腹股沟管后壁缺损较严重的年轻患者,既避免了局部高压的形成,又减轻了患者的异物及不适感[4-6]。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A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A组减少,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提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手术创伤是一种典型的应激刺激,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变化以调整组织器官功能,以往研究已证明,手术创伤越大肾上腺皮质应激反应就越强烈,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加,血清CRP、α1-AT、IL-6水平明显升高,CRP、α1-AT、IL-6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上升迅速,可快速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变化。FIB除发挥凝血和止血功能外,还参与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组织损伤、修复等,尤其是在急性应激状态下更为明显[7]。无张力疝修补术无需置入和固定相关的网塞,能够在直视下对修补片进行平铺,使修补更加完整,通过该方式治疗患者,可避免感染的扩大化,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改善患者机体炎症状态,且对凝血和止血的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恢复[8-9]。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CRP、FIB、al-AT、IL-6低于A组,提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能够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炎性损伤,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综上,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炎性损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的疝囊补片
疝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用于应对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经编补片研究进展
“T”形切开疝囊横断法与疝囊全剥离法在阴囊疝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斜疝巨大疝囊TAPP 中不同疝囊处理策略的应用研究
为什么会得疝气?疝的病因分析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