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西单抗对炎性肠病患者免疫功能与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1-05-08

关键词:西单炎性研究组

赵 锋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毕节 551700)

炎性肠病是指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除肿瘤外胃肠道疾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1]。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作为新型抗炎制剂,不仅可以抑制炎性肠病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分泌,且能够刺激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但通常也伴随较多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硫唑嘌呤归属于一种免疫调节类药物,可以发挥拮抗嘌呤作用以抑制病原体合成,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作用较强,且安全性较高[2]。本研究现针对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西单抗对炎性肠病患者免疫功能与营养状态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炎性肠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3例;腹痛、血便脓血便、腹泻患者11例,便秘5例,无血便者4例;年龄28~76岁,平均(45.91±3.6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例;腹痛、血便脓血便、腹泻患者12例,便秘3例,无血便者5例;年龄28~76岁,平均(45.93±3.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共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非感染性肠炎者;无本研究药物过敏史者等。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妊娠、哺乳期女性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英夫利西单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24,规格:100 mg/支),注射剂量为5 mg/kg,每2个月1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硫唑嘌呤片(浙江奥托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153,规格:50 mg/片),4 mg/(kg·d),1次/d。两组均治疗8个月,随访8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治疗8个月后取患者晨起时空腹静脉血5 mL,CD4+、CD8+百分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②血液采集方法同①,按照3 000 r/min 离心 5 min,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并比较。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8个月复发情况。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复发、不良反应)、计量资料(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分别以[例(%)]、(±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功能 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CD8+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8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8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8个月后对照组 20 32.47±7.63 37.58±7.70* 31.59±6.63 26.76±5.72* 1.02±0.06 1.40±0.07*研究组 20 32.46±7.65 43.59±7.83* 31.43±6.66 22.54±5.55* 1.03±0.06 1.95±0.05*t值 0.004 2.447 0.076 2.368 0.527 28.5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营养状态 两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血清ALB、TRF、P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ALB:白蛋白;TRF:转铁蛋白;PA:前白蛋白。

组别 例数 ALB(g/L) TRF(g/L) PA(mg/L)治疗前 治疗8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8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8个月后对照组 20 28.92±6.94 36.95±5.36* 2.14±0.47 2.53±0.29* 194.59±50.28 232.55±44.65*研究组 20 28.53±6.84 42.27±5.16* 2.01±0.40 2.85±0.46* 194.27±49.98 261.59±45.97*t值 0.179 3.198 0.942 2.632 0.020 2.02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复发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结束后8个月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例(%)]

2.4 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炎性肠病属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可能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回盲部和右半结肠,目前没有明确的治疗药物。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是由人工合成的临床常用的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可以选择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结合,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量,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单一使用疗效受限[4]。

硫唑嘌呤属于免疫抑制药,可以在机体吸收后转化为6-巯基嘌呤,经烷基化后能够发挥抑制胸腺内RNA、DNA合成等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CD4+可增加免疫细胞增殖与分化速度,同时增加抗体的产生,阻滞炎症反应;而CD8+降低表明免疫功能有所改善。硫唑嘌呤通过其抗炎机制,促进免疫功能平衡,抑制抗原体入侵,减少机体黏膜损伤,益于患者后期康复,降低病情复发风险,安全性较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结束后8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西单抗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阻滞病情发展,有效减少疾病复发和不良反应。

营养状况不佳为炎性肠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病情,血清ALB、TRF、PA均是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标志性指标,其水平升高表明炎性肠病患者机体营养状态良好,益于疾病快速恢复[6]。肠道菌群失调是诱发炎性肠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硫唑嘌呤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修复炎症黏膜,保持营养平衡,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血清ALB、TRF、P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西单抗能够促进患者营养平衡,益于患者康复。

综上,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西单抗能改善炎性肠病患者免疫功能,阻滞病情发展,有效减少疾病复发和不良反应,同时促进患者营养平衡,益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西单炎性研究组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话梅西单
琐忆西单体育场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