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5-08岑凤珠张孝宇

关键词:增强型亚群例数

岑凤珠,黄 权,张孝宇

(1.百色市人民医院 a.营养科;b.胃肠外科,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大多数患者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手术造成的创伤也进一步造成营养消耗和机体免疫水平降低,尤其在老年患者中表现更加明显[1-2]。目前,肠内营养支持被广泛应用,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给予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手段,常规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可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但整体效果不佳。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包括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营养物质,可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和氮平衡,同时具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提高肠道屏障功能[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4]中结直肠癌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肠镜活检确诊的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未进行免疫营养支持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合并肝功能损害者;术中探查有远处转移和不能根治性治疗者;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者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研究经百色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鼻胃管方式进行喂养,于术前放置鼻胃管。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至5天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维持125.5 kJ/(kg·d)热量,0.2 g/(kg·d)的氮摄入量,制剂选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乳剂(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22,规格:200 mL/瓶)。术后第1至3天分别提供患者所需能量的1/4、1/2、3/4,采用持续重力法滴注或使用输液泵输注,输注速率依次为 20~25 mL/h、45~55 mL/h、75~80 mL/h,不足部分由周围静脉营养补充。术后第4天起,肠内营养补充量达到全量,输注速度增加到120 mL/h。可依患者胃肠耐受情况控制滴速。保证营养液温度为37~42 ℃,减少冷刺激引起的肠蠕动加速或肠麻痹现象,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依病情进行水、电解质的补充,但不可口服摄食。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84,规格:500 mL/瓶],营养治疗方法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5 d的营养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7天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营养状态指标,包括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②血样采集方法同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7天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包括CD3+、CD4+、CD8+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③血样采集与检测方法同①,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7天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状态 与术前1 d比,术后第1、7天两组患者TP、PA、ALB、TF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术后第7天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比较( ±s)

注:与术前1天比,*P<0.05;与术后第1天比,#P<0.05。TP:总蛋白;PA:前清蛋白;ALB:白蛋白;TF:转铁蛋白。

组别 例数 TP(g/L)PA(mg/L)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 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观察组 30 64.72±4.23 62.46±4.36* 68.05±3.64*# 227.24±8.72 213.72±8.52* 266.42±9.40*#对照组 30 65.08±4.36 61.72±3.87* 64.64±3.86# 226.57±9.56 209.51±8.36* 236.51±11.15*#t值 0.325 0.695 3.520 0.284 0.817 11.30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ALB(g/L)TF(g/L)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 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观察组 30 34.35±3.27 30.64±3.31* 39.27±2.67*# 2.67±0.46 1.95±0.62* 2.96±0.51*#对照组 30 35.86±3.19 31.26±3.78* 35.05±3.64# 2.50±0.52 2.03±0.53* 2.43±0.61#t值 1.810 0.656 5.120 1.341 0.527 3.6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T淋巴细胞亚群 与术前1 d比,术后第1、7天两组患者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术后第7天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术前1 d比,术后第1、7天两组患者CD8+百分比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第7天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s)

注:与术前1天比,*P<0.05;与术后第1天比,#P<0.05。

CD4+(%)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 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观察组 30 57.57±6.27 53.82±6.23* 64.83±7.32*# 40.22±3.77 36.46±3.74* 44.03±5.08*#对照组 30 58.21±6.25 54.06±6.27* 57.76±7.05# 40.38±3.68 36.51±3.82* 39.19±4.29#t值 0.725 0.654 3.810 0.314 0.451 3.98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CD3+(%)组别 例数 CD8+(%)CD4+/CD8+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 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观察组 30 22.14±2.33 22.54±3.72 17.56±4.62*# 1.82±0.16 1.56±0.31* 2.28±0.23*#对照组 30 22.31±2.38 23.63±3.16 20.73±5.42# 1.78±0.19 1.54±0.46* 1.88±0.30#t值 0.245 1.146 2.438 0.417 0.786 5.79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免疫功能 与术前1 d比,术后第1、7天两组患者IgA、IgM、IgG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术后第7天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s, g/L)

表4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s, g/L)

注:与术前1天比,*P<0.05;与术后第1天比,#P<0.05。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

组别 例数 IgA IgM IgG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 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 术前1 d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观察组 30 2.10±0.33 1.80±0.34* 2.42±0.28*# 1.71±0.15 1.49±0.26* 2.03±0.32*# 9.64±1.84 7.52±1.49* 11.56±1.56*#对照组 30 2.20±0.36 1.67±0.26* 2.15±0.32# 1.72±0.12 1.50±0.15* 1.54±0.43* 9.81±1.69 7.34±1.59* 8.44±1.44*#t值 1.122 1.664 3.840 0.285 0.182 5.007 0.091 0.853 8.04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营养消耗、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因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成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常规支持治疗[5]。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改善手术效果,目前肠内营养已被广泛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常规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的整体效果不佳,营养支持周期相对较长[6]。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乳剂为复方制剂,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烟酰胺、叶酸、维生素 A、维生素B1、维生素 B2、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维生素 C、维生素 D3、维生素 E、维生素 K1、锌、铜、锰、碘、氟、铬、钼、硒、磷、钙、铁、钠、镁、氯、钾等,在改善机体蛋白质方面优于常规肠内营养制剂[7-8]。本研究中,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机体补充营养,利于患者预后。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乳剂添加了ω-3脂肪酸、谷氨酰胺、精氨酸等特殊免疫营养物质,ω-3脂肪酸是一种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免疫调理的营养素,ω-3脂肪酸可改善细胞膜的流动性、信使传递及细胞膜上受体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降低炎症反应,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降低肿瘤负荷和营养消耗。谷氨酰胺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一方面可以调节肠黏膜功能,保持正常的肠屏障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9]。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谷氨酰胺的内源性生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恢复胃肠道的免疫能力和屏障功能,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完整性,提高IgA水平,从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精氨酸可以促进CD4+百分比的分化和成熟,还可增加血流量,因此能改善全身的循环,利于营养物质输送,可促进患者预后[10-11]。本研究中,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手术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助于保持胃肠道的完整性,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可作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增强型亚群例数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界面处理及结合强度表征进展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增强型儿童电子书《三字经》的设计与实现
美国LWRC公司M6 IC增强型卡宾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