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街跨业态演艺空间与表演经济的新潮

2021-04-30赵洁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院团商业街演艺

赵洁

大型商街跨業态一站式娱乐化已成重要趋势,很大原因就是顾客在购物中享受到了休闲愉快的感觉,现代商街购物中心的功能趋向多样化,并且常常与其他功能设施形成多功能综合体。它不仅满足购物需要,而且也满足文化、娱乐和餐饮等需求,创造了“一站式商城”这个集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发展概念。现代人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休闲,许多人把在大型购物中心逛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基于这种需求,新颖的大型购物中心虽名为“购物中心”,实际上传统的购物设施所占比重趋于下降,休闲文化娱乐设施所占比重日趋提升。购物中心引进娱乐业态还是为了吸引人流,使购物中心比竞争对手更具有竞争力。

从上海商业发展的趋向看,如今大体量的商业中心都在着力转型成文化综合体,通过文化附加值导入流量和吸引住消费群体,近期从南京路步行街商厦的纷纷改建看,都打起了文化品牌,第一商业百货中心、东方商厦、世贸商厦等都预留了大面积空间作为文化活动的举办地,黄浦区提出要让商街的一公里就有一个剧场,此外喜马拉雅大型商城内的大观舞台、徐家汇美罗城上剧场的开业、虹桥新天地的演艺中心等已经掀开了这一观剧场所的潮流,近几年开张的大悦城、环球港等的演艺活动也已成为常态,并都把打造演艺空间或演艺剧场作为亮色。上海特色的老外街二期规划和新建的阿拉城,正在建设中的曾是上海地王的董家渡金融城等,其运营方都明确表示设计文创演艺空间是一抹亮色。因此商业综合体在未来也是演艺空间的集聚区之一。由此来看,商街购物中心对演艺场所与演艺项目的需求会不断扩大,上海各区商业街都在顺应这一跨业态的演艺产业的发展,力求获得较好的收益与产业规模。

由于环境的特点,在商街业态上更有优势的是适应18—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这一群体消费力强,喜新厌旧追逐时尚,因此,引领时尚新潮的演出项目、融合高科技的三维立体影像演出、角色扮演类游戏与相呼应的角色游戏体验馆,所需要的场地面积与时机,都是眼下夜间经济的最佳时机,未来三年上海预计会出现近300家地处商业中心街区的不同风格样式的演艺建筑空间群体,由此会带来商业与演艺跨业态的重要变化。

上海的底部演艺人才群体正面临着大量闲置与外流,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造成每年演艺专业毕业生海漂无业,纷纷转行或外流,年轻一代群体缺乏演艺磨练,又使得优秀人才难以冒尖。如此庞大的表演专业群体,每年的毕业生超过2000人,但是能够容纳招收毕业生的国有院团是以个位数计的少数;如果创业,目前上海市区的大剧场不仅档期满满,即使有空档,数十万的成本也不是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们所能承担的。从机构看,上海国有院团18家,而民营院团超过了300家,民营院团中,除了排在第一梯队的约有30余家能够进入大剧场演出,其余的也都缺少合适的演出场所。上海每年的演出经纪人考证也是热门,按每次约800人左右考证,每年大致有1000人左右获得演出经纪人证,20余年里这一群体也是非常庞大的。具有演出经纪资质的文化公司在上海历年来注册登记的也超过了千家,正可谓大上海有着千军万马的演艺大军,但是仅仅在市中心的30余家大剧场,全年早已被来自国外的著名演艺团体、国内的知名演艺团体和上海的主要演艺院团所签满,于是,更多中小型的演艺机构和大批演艺新人,在这个倒金字塔形的演艺结构下,已无立锥之地,一年年产生,一年年散去,长期以往,大剧场的演出再繁华,其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其基础是薄弱的,商街与大型商业中心多元化的演艺空间孵化平台,不仅可以吸引上海的青年创作群体,同样会吸引海内外的青年演艺创作人才,打造这一极具活力的创意创业平台,将会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四方面的绩效:

其一,大容量的吸收年轻创作群体涌入演艺集聚区,成为面向艺术院校毕业生们展示其创意成果的演艺平台,全国的艺术院校以及海外艺术院校为众多的青年艺术家群体视这一演艺空间集聚区为福地,不仅在上海,即使在国内各大城市也是独有的青年艺术家演艺空间群落的创意孵化平台,近百家风格各异的演艺新空间上演着中外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为商街带来了活力和流量。其二,以往我们的大剧场演艺产品绝大多数都是直投作品,新创演出剧目犹如押宝式的投排,成百上千万的投资下去的剧目,演出之后只能听天由命靠天吃饭,也就是说几乎都没有过先期的实验演出试错机制,缺少如医学般的临床试验过程,像纽约百老汇商业大戏往往会通过外百老汇的演出检验来逐步增加投资与演出规模。新空间剧场群的形成,将可以成为舞台演艺新作品的实验室,从创意构想、剧本朗读、实验演出来完成市场的检验,根据观众的反响来进行修改,有些作品也许本就适合于小剧场演艺空间,有些作品则具备了成为舞台巨作的基因。其三,以往国内包括上海在内的演艺剧场结构是呈现倒金字塔式的大剧场模式,由于大剧场演出成本动辄数十万乃至数百万,而演出场次往往一部戏仅演数场,这对新创剧目的排演和演艺新人的演出实践都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常常好不容易筹集投入的巨资却面临演出亏损,因此青年创作演艺群体社团往往对大剧场缺乏制作演出能力,成为原创演出与演艺人才成长的瓶颈。如果拥有了演艺新空间剧场群演艺集聚区的孵化,300家演艺新空间可以吸纳至少1000家青年创作演艺社团,剧目的演出制作成本可控,通过演出运营,可以孵化出一批批能走向演出市场、走向大剧场演出的社团队伍。而这庞大的队伍正是未来撑起中国演出市场的基座,只有通过这样大量长期的培育,才能涌现未来中国演艺界的一批编导演与舞台技术大师。其四,不同产业领域的演艺空间推动与促进,也带来视觉感官和想象力的创新,演艺空间实质上并非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概念,更多的是创意领域的演艺空间。于是,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物理空间,其实都能转化为演艺空间,零距离体验式戏剧,真实的环境奢华的空间让看一场演出成为一次社交活动,看戏像参加一场派对,也许在茗茶品红酒的同时成为了独特的心理演艺空间。当我们今天盛装出席大剧院观看一场交响乐或是歌剧,明天也许我们身着休闲放松地仰躺在泳池边,看了一出环境戏剧,于是,酒吧、咖啡厅、会所、书店、展厅、画廊.......不经意间我们就撞上了一场演出,而演艺的增值效应,又为不同产业领域带来了欢笑。

商业街区开始流行第三生活空间的打造,从目前文化消费者群体看,工作环境空间与居家环境空间之间的休闲文化体验空间越来越受到青睐,被誉为第三生活空间,而商业街区的购物中心一站式娱乐化已成为重要趋势,因为人们越来越青睐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商区的消费模式,精心打造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商街演艺式文化品牌,是未来商业街区聚集人气的亮点之一,这也是被称之为“体验经济时代”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的主要原因。那么,长宁天山路商业街的演艺空间剧场群能否将演艺成为商场商街的文化亮点呢,从长宁区的规划和天山路商街的发展趋向来看,完全能够成为上海商街文商旅演艺融合的一个模板。环绕着天山路商业街的四个聚集点,将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在一站式娱乐氛围中去寻找一块宁静欣赏舞台剧艺术的伊甸园,相信这里各种样式的大大小小商场演艺空间的出现,犹如璀璨群星般洒落到整个商业街的各个角落。由于演艺娱乐是带动消费人流的一个主要环节,一站式娱乐化能成为重要趋势,很大原因就是顾客在购物中享受到了休闲愉快的感觉。 新的演艺空间,戏剧、音乐、艺术和生活将得到更好的连接,面向不同的人群开展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一个可以停留的、有思想的空间,给人们更多爱上这条街的理由。当这个演艺集聚区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它将成为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品牌。随着文化产业的成倍增长,其产业交易的特点与空间也更为娱乐化,随着演艺集聚区呈现出混合经济、演艺娱乐艺术与商业百货的文商旅交融,都给传统的演出业交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由此产生的新型都市演艺集聚区现象,也将会影响整个演艺产业的发展走向。

猜你喜欢

院团商业街演艺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完美小店
李晶晶作品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演艺制作服务类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启动
世界商业品牌名街评价研究
今非昔比的商业街
旅游演艺的生意经
海外机构代表在《演艺科技》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