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

2021-04-25朱荣蓉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心理特征审美教育

朱荣蓉

【摘   要】  美术鉴赏作为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依照学生审美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名家名作的理解,增强与美术作品的共鸣,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美的感受、美的认知、美的体悟,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审美教育;心理特征;美术鉴赏

一、加强有意引导,使学生进入审美“视知觉”状态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具有自我意识的同时,又容易受到外界观念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析和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制定更加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和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性”视知觉是进行美术鉴赏活动心理流程的第一步,是整个美术鉴赏流程中的基础环节。然而,学生在美术鉴赏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非审美性”的回答,对美术作品上呈现的画面内容,习惯从固有的经验出发,只是大概地进行简单描述,很少主动思考作品的内涵与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引入时就有目的地进行审美引导,通过明确的语言提示、营造审美的浓厚氛围等方法,使学生进入“审美性”的视知觉状态,为学生在审美期待阶段做好准备。

例如,在讲授《不同的歌声》一课时,教师展示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作品,在问学生作品中描绘了什么场景时,可以通过说出一些关键词来引导学生回答,可以问学生这幅作品的构图是什么形式?这幅作品的色彩上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避免一些简单表面式的回答,从而使学生对作品展开下一步的鉴赏。

二、扩展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从自身能力和经验去评判事物与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也出现了独立的评判标准,而不再单纯信赖书本和权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感受能力的强化,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作品中,增强高中生对美的综合感受。美术鉴赏活动虽然主要依靠视觉来完成,但如果可以加入其他感觉,给予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那么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也会更加愿意投入课堂活动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美的观察,还要引导学生对美的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小品表演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自主动手、相互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完成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

例如,在鉴赏《美术家自画像》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讨论作家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影响,在讨论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美术家为何创作出了相关的作品,作品又是如何反映了美术家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体会美术家的创作过程,分析自己的情感表达。

三、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美术鉴赏教学内容

美术教科书中的一些名家名作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距离较远,学生大多只是听过、知道,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了解与研究相关画作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师可以通过对新闻、热点、影视剧素材等的收集、筛选、选取合适的内容运用到课堂之中,拉近艺术与学生的距离。

例如,在讲授《人间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年度热播的电视剧进行切入,播放其中经典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剧中的人物形象、画面构图,感受其中的人文情况,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文化的自信。

四、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评价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美术欣赏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师应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学生主动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评价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运用诗歌、散文、绘画等不同形式发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例如,在讲授《托物寄情》一课时,教师通过王冕的《墨梅图》、郑思肖的《墨兰图》,引导学生思考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植物、花卉等赋予的人格和精神象征。对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读写诗词、撰写散文、绘画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评价。可开展班级内的诗词大会,以梅兰竹菊为主题,让学生回答或抢答相关诗句;鼓励学生通过水彩、水粉等其他画法对植物、花卉进行写生,使学生在采用多种途径描绘自身感受的同时,走进画家的心灵,体会画家的创作过程,增进对相关作品的理解与鉴赏。

综上所述,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作者眼中的自然风光、情感世界,增强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不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从而获得美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心理特征审美教育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