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整合视域下的小说教学*

2021-04-22郭青松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说教学单元整合语文素养

摘 要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基于文体特点、语文要素、学生学情,将单元内文章学习知识进行系统分析、统整,采取小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展开系统教学。大单元整合视域下的小说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故事情节,解密小说结构;聚焦关键描写,品读人物形象;关注环境描写,感受独特作用;开展组文阅读,探寻创作密码。

关键词 单元整合 小说教学 语文素养

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是对某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进行深入理解,不同的文体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独具一格的环境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特点。教学小说依体定教、关注学情、有效整合、目标精准,学生才会学有所获。

大单元整合教学,立足于单元内文章的文本特点,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打破单篇阅读教学模式,整合单篇文章中碎片化知识,教学中设计多个学习议题,按照任务驱动形式教学,注重一课一得。结合单元文章特点,扩展类似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组文阅读,在比较阅读中探寻相似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密,懂得基本的写作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又注重对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的掌握[1]。统编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共有三篇文章,都属于微型小说,分别是《桥》《穷人》《在柏林》。“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透过大量教学课例发现,无论教学哪一篇课文,都在始终围绕人物、情节、环境展开。这样的教学,虽然关注到了单元语文要素,但是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是值得进一步深思的。大单元整合视域下的小说教学,运用逆向设计思维,关注每一篇小说的独特价值,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学习任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中迁移运用。

一、梳理故事情节,解密小说结构

情节是推动小说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精巧别致的故事情节常常动人心弦。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情节间的内在联系,是解密小说结构、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品味小说叙述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

《桥》《穷人》《在柏林》三篇文章都属于微型小说,文章故事情节都需要进行梳理。教学中,紧扣“小说中的情节”这一学习任务,围绕核心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比较发现,三篇文章中故事情节最具代表性的是《桥》。因此,可以将《桥》这一课作为桥梁,学习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

梳理故事情节时,可以借用情节图,使文本的内在结构更加清晰化、明视化。首先,关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初步概说小说的故事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简要概述,拟定小标题;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情节图。依据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描绘出一波三折式情节图:

借助情节图,学生能够较好地讲述故事内容,初步地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懂得了借助小标题绘制情节图的方法。利用所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图式支架,采取自主思考—同伴协作—师生交流的学习路径,可画出《穷人》《在柏林》的情节图:

对比情节图得知,不同的小说文本,可以采用不同的情节。学生语文能力的习得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得以提升,只有学会了将所学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才能真正地实现理解。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扩展阅读《交接》《爱之链》《中彩之夜》《蜡烛》等文章,绘制小说情节图。完成之后,学生会发现,小说情节除了一波三折式、层层递进式、前后对比式,还有双线交叉式、反复回环式等。小说情节类型丰富多样,好的作品始终让读者内心震荡。

二、聚焦关键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品读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中心目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关键描写方法,丰富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聚焦关键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品味独特个性、了解性格特征、品读人物形象。

教学中,围绕“品读人物形象”这一学习任务,以《桥》和《穷人》为例,紧扣关键词句,品读人物形象。

教学《桥》时,以“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其次,围绕关键词进行品读想象;最后,师生展开交流。学习中,教师将重点句子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抓住动作“冲”“揪”“吼”“像只豹子”体会老汉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的高大形象。《穷人》一文,以桑娜紧张、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刻画出她朴实善良的人物形象。教学时,紧扣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开展反复朗读,品味性格特征。首先,学生边默读边划出文中描写桑娜心里想法的句子;然后,品读思考,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最后,品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想象补写桑娜内心感受,在相互交流中品味人物形象。学生初步学习阅读方法后,自主阅读交流《在柏林》,扩展学习《交接》《小丑的眼泪》《中彩之夜》《二十年以后》等文章。将所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熟练掌握阅读方法,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目标。

三、关注环境描写,感受独特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借助环境描写,读者一方面可以感受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能够被文中独特的气氛所感染,深入地品味文中人物独特形象。

教学时,可将《桥》一课作为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从《桥》这篇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将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探寻文本的独特表达。其次,品味环境描写内在意义。洪水的描写连接小说全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烘托了危急的氛围,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出老支书伟岸的形象。最后,迁移所学方法,学习《穷人》《在柏林》两篇文章中的環境描写,并比较三篇文章中环境描写的异同,感受不同文章中环境描写的独特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背诵文中环境描写的精彩句子。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积累语言素材,对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初步学习小说这一类文体的小学生而言,应该熟读背诵文中丰富多样环境描写的句子。

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只依靠课内的学习实践,学生难以真正熟练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当学生对环境描写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扩展学习《古渡头》《蜡烛》《苹果树》等文章,运用所学方法,进一步品味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别具一格的魅力,透过环境描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四、开展组文阅读,探寻创作密码

阅读小说,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大单元整合教学理念的组文阅读,就是根据当堂的学习目标,围绕某一特定的议题科学合理地选取一组文本,遵循课程规律,开展有效教学。基于一定的时间,既关注学生阅读量的扩充,又注重学生言语发展,在唤醒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是本单元中需要学习的语文要素,是习作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对小说谋篇布局缺乏深入地了解。教学时,可以将《桥》《穷人》《在柏林》与课外文章《相片》《二十年以后》进行组文阅读,边读边思考:微型小说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之前的语文学习经验,能够快速地发现微型小说“小、巧、新、奇”的特点。小小说故事内容短小、故事情节设计巧妙、人物形象立意新奇、文章结尾构思奇特。优秀的小小说常常令读者心生波澜,回味无穷。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2]。组文阅读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从单篇教学到组文学习,再到整本书阅读,构成了从课内贯穿课外完整的阅读体系。阅读中运用所学阅读方法,进一步体会微型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发现小小说的巧妙构思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自主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指导:首先,借助所学知识,画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图;其次,利用情节图,适当添加所学的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征,接着,添加环境描写,烘托故事氛围;最后,为小说添加别致的结尾。整个学习过程,不仅将学生之前所学知识进行了联系,而且将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学生在学習中既掌握了阅读小小说的方法,又学会了创作小小说的技巧。

大单元整合视域下的小说教学,基于文体特征,落实学习要素,关注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青松.立足文体构建神话整合教学[J].语文建设,2019(11):39-41.

[2] 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J].课程·教材·教法,2016(06):3-11.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单元整合语文素养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单元整合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