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破解小学家长课后“被迫上岗”难题*

2021-04-22蔡传杰凌云霄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

蔡传杰 凌云霄

摘 要 小学家长课后“被迫上岗”现象普遍存在于当前的小学校园之中,给学生的学习和家长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经过分析,教师考核评价下的“迎检怪圈”、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热线机制”以及“线上冷社交”等是引发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地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及家长应该联起手来,共同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 被迫上岗 家校共育 小学家长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美国。二战结束以后,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开始将“家长参与”(parental involvement)列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1]。

在小学阶段,家长协助教师检查子女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参与方式。但至今这种参与方式的深入程度都没有得到具体讨论[2],“家校矛盾”隐患也因此而产生。

目前,已有包括浙江、河北在内的至少十个省份的地方教育部门相继叫停家长协助教师批改作业。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家长“被迫上岗”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教育部门叫停“被迫上岗”,这种现象就真的暂停了吗?家长为“下岗”欢呼后彻底放任子女作业不管,又是否合理呢?我们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仍然存在。事实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在我国仍然属于新生事物,没有适合的模式或者经验可以套用,这种不规范状态下所出现的“被迫上岗”现象,很难通过一句“禁止”就真正停止。理论界目前也没有相关研究去讨论与破解该现象,这就造成“被迫上岗”问题愈演愈烈,甚至出现部分教师盲目跟风,人为加重了家长负担,激化了家校矛盾。所以,要想破解家长课后“被迫上岗”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透视问题成因。

一、小学家长课后“被迫上岗”的原因探寻

经过访谈调查得知,“被迫上岗”现象在小学家长群体中极为普遍,但在中学阶段并不多见。因为小学知识相对简单,绝大多数家长有能力参与子女的作业辅导。但与其他学段的家长相同,小学家长也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子女的教育上面,往往使他们疲惫不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子女课后“被迫上岗”呢?

1.教师考核评价下的“迎检怪圈”

(1)地方教育部门考核教师方式存在偏差。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全新的考核模式逐渐展开,部分地区限制了考试次数[3]。一些地方性教育部门将评价教师的指标一部分追加于学生的作业质量方面。在此背景下,学校要求教师不得出现作业漏批、错批等情况,除此之外大额班也加重了教师的压力和负担。教师不得不从家长那里寻求额外的质量监督和保障。

(2)学校考核教师的方式不当。一些学校将学生的作业质量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级工资、奖金等挂钩。教师最想看到的是所有的作业本一翻开都是“红钩”。学生作业出现“红叉”,教师有可能在年度考核中被学校“一票否决”。

(3)考试制度对教师的考核压力。现如今,应试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小学校园,分数仍被当成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分数的高压影响下,因为无法多次进行阶段性考试,教师只能把布置作业当成特殊的阶段性检测,让家长作为“监考人员”和“批卷人员”,与教师一起参与评价。

2.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热线机制”

家长为子女批改作业,是辅助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科尔曼发表的《教育机会公平报告》表明,家庭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4]。家长的教育参与,实际上是在给子女提供有差异的教育机会。这种差异性通过直接参与指导、监督子女学习等方式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态度[5]。教师与家长的目的相同,都旨在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二者之间缺少有效的联络机制是发生冲突的根源。

(1)家校合作边界不清。一部分家长认为,教书育人应当由教师全权负责。而一部分教师认为,家长应当尽己所能,配合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家校共育。显然,教师和家长在分配教育任務时未达成共识。家长把教育期望全部寄托给教师,教师直接把批改作业任务分配给家长,是造成二者“无默契”的主要原因。

(2)家长对校内教师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家长“被迫上岗”后,主观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了质疑,认为“教师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做好分内的事情,才让家长帮助批改作业”。久而久之,他们选择把子女送入辅导机构进行“知识强化”。随着家长与校内教师之间的信任危机逐渐扩大,家长对教师产生了更多的偏见,也对“被迫上岗”表现出诸多不满。

(3)“线上冷社交”制约了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往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基本通过“家长会”的方式进行。但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地区取消了家长会,线下“面对面”的交流被阻隔了,家长和教师难以互相获得有效信息。而在线上交流时,以文字为主的“冷社交”缺乏人情味,无形之中拉开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此外,访谈中我们得知,疫情期间绝大多数作业都是由家长代为批改,返校后这种方式并未得到及时调整,所以“被迫上岗”也是“线上冷社交”问题的延续。

二、小学家长课后“被迫上岗”的破解之策

“被迫上岗”问题无法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师与家长间的关系。当然,如果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最终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解决问题不能单一寄托于教师,应从多方入手,通过地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多个层面去分析对策。

1.地方教育部门层面

(1)出台相应治理政策与细则。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已经叫停“被迫上岗”行为,例如《山东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作业必须由教师批改完成,但相关细则的缺少造成了“叫停却不真停”的局面。2020年11月,辽宁省教育厅发布的《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是治理细则出台的良好开始。下一步各地方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教育细则”,管理和约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具体行为。

(2)科学指导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其一要责令学校领导层减轻对“问题教师”的处罚,其二要减少作业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因此,呼吁地方教育部门能够修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模式,做到柔性和弹性并济。

(3)切实解决大额班问题。教育部应当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教人〔2002〕8号)制定的标准,控制小学班级人数,从工作量上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

(4)推广素质教育。基础教育之所以称为基础教育,正是因为它是健全人格的根基[6]。素质教育的本意,就是实现人的多维共育。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推行,是减少作业负担的政策保证,同时也是破解“被迫上岗”现象的有效方式。

2.学校层面

(1)面向教师,学校要制定更为合理的考核机制。不宣扬应付“上级”的套路,不传达对学生发展没有帮助的“死命令”。以实际教学为主要指标,通过多元方式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减轻作业在整体考核指标中的分量,且更多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年级也要制定不同的作业标准。

(2)面向学生,学校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学校不应单纯以作业的数量或考试的分数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而要全面考察品德、学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减少对作业的依赖,同时能够保证学生在作业上实现“自觉、自理”。

(3)面向家长,学校要建立家长热线。学校面对家长应有两点考虑,一个是在防疫措施完备的情况下,允许召开家长会;另一个是协助教师建立“家长学校”,帮助教师化解与家长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并且告知家长学校作业的布置标准。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也可以增加他们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

(4)面向时代,学校要建立信息化作业准则。信息化教学将在今后教育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学校要完善线上、线下作业设置的模式,以线下教师批改作业为主,辅以线上人工智能批改,减少对家长的依赖。

3.教师层面

(1)教师要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教师应端正工作态度,不把属于教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交给家长处理,不推卸责任,积极处理好各项工作,以此避免“撞钟”现象出现。

(2)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当合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在顾及难易的同时,不盲目追求数量。教师应对作业设置有长期的规划,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完成状况。此外,可以尝试以学生实际水平为标准进行梯度安排,不在节假日期间加大作业数量,给学生保留一定独立思考的弹性时间,使学生拥有更多学习自主权。

(3)教师要与家长做好良性沟通。家校双方本着促进学生进步的统一出发点,各种问题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得到解决。教师应当站在家长立场上考虑问题,尝试寻求家长“监督作业”,而非“批改作业”,从而避免出现双向误会。

4.家长层面

(1)家长要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家长应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协助子女进行有效学习。从“被迫上岗”转变为“主动上岗”,一定会事半功倍。

(2)家长要认识到家校良好互动的重要性。各方在和谐的环境下做到良性交流,一方面能够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和自己工作的压力。所以家长要在热线机制下,积极与教师共商对策。

小学家长课后“被迫上岗”现象,不是简单的几个文件、几条规定就能破解的。谈“如何做”不难,难在如何付诸实际。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无论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决策层,还是教师和家长本身,都要敢于嘗试,不能让对策流于形式。因此,多方合作是解决当下小学家长“被迫上岗”现象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取得实质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韩仁生,王晓琳.小学家长参与与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02):430-432.

[2] Fan X.Chen M.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A meta-Analysis.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1,13(01):1-22.

[3] 陈席元.老师有话说:治理“小学家长批改作业”不能一禁了之[EB/OL].人民政协网.[2020-11-19](2020-11-22)http://www.rmzxb.com.cn/c/2020-11-19/2718802.shtml

[4] Coleman J S.Department of Health USA.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M].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and Welfare,Office of Education,1966:1-52.

[5] Epstein J L.Parents Reactions to Teacher Practice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J].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6,56:277-294.

[6] 黄书光.回归育人本源:新中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文化反思[J].学术界,2020(07):160-166.

[责任编辑:王 颖]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用爱心筑就孩子阳光成长之路
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