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政务Vlog到智能化新闻生产的场景革命

2021-04-19张雯婧

新闻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场景

张雯婧

【摘    要】随着5G商用的落地,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场景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技术聚焦场景又反哺场景,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媒体要素。在移动互联时代,场景颠覆传统内容生产逻辑,取代单纯的数字内容呈现,革新并融合了新闻再造的整个流程。未来,场景必将会以一个关键媒体要素的姿态为智能化新闻生产带来新的可能。

【关键词】Vlog;智能化新闻;场景

传统的新闻媒体领域,内容与服务是两大核心类别,接入互联网后,社交又成了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对哪一个媒体来说,移动时代的“场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核心要素。5G技术正式落地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作为一项革命性的底层技术,它能将智能化引入新闻生产并构建场景化传播,场景再反推市场促进生产。在有关场景应用的尝试中,政务Vlog的强势入驻,不仅为政务类新闻的传播拓宽了渠道,更是凭借其交互性、引导性和可视化等特点,给用户带来了较好的视听场景体验。

一、场景以及场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

场景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影视领域,原意是指用一连串的镜头拍摄出的画面,表现的是在当时当下的行为逻辑,从更深层次说,是这些逻辑背后的人物关系所构成的虚拟脉络。美国学者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最早将“场景”一词应用于传播学领域。他们认为,场景时代将会接过大数据时代的接力棒,成为新的时代主题,而移动互联深入促进线下现实空间的数字化变革,也重新定义了场景。[1]两位学者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场景的到来依托五种技术力量的支持,即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总称‘场景五力。”[2]这五种技术的力量将会重塑企业的商业逻辑,优化用户线上和线下体验。

我国学者彭兰教授也认为,在传统媒体时代,内容和其表现形式是媒体的主要构成要素,但在接入互联网之后,各种社交媒體平台越发流行,PUGC传播机制的广泛应用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社交上。也就是说,社交成为了媒体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传播必社交”的声音逐渐作为一种共识出现。也就说,场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争抢的头号资源。[3]

如今,利用智能化进行生产后,传统单向无反馈机制的场景会被智能化的场景所取代:基于LBS的位置信息、个人定制的内容分布、生理传感器的内容反馈等。未来,媒体与用户之间、媒体与媒体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各层级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通,价值共创的场景革命即将到来。

二、政务Vlog推动新闻生产场景化发展

从人民日报官微首次开设#我的两会Vlog#热门话题开始,官方媒体在Vlog上的尝试就从未停止。先是开设康辉的Vlog栏目,播出后仅一个星期,相关的微博话题就达到了约12.95亿次阅读和38.35万条讨论。后在疫情期间,CCTV-9频道播出的《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以Vlog叠加纪录片的制作方式,用5分钟讲述坚守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普通群众的故事,仅仅2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6000万的微博阅读量。我国政务Vlog在快速发展,虽然模式尚不成熟,还存在着与客观性、时效性的矛盾,但还是为政务媒体带来了突破,为场景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可能。

(一)生产模式:从单向到循环

区别于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单向传播,基于社交媒体传播的Vlog更注重发挥双向互动的优势,在吸引用户广泛参与的同时,也在提高记者的采编能力。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里,采写编每一个环节都是专人专管。但政务Vlog的新闻生产流程是一体化的,以视频形态初步展现新闻内容,再通过智能技术的加持,匹配不同传播场景下的服务特色。有些个人风格明显的政务Vlog甚至需要记者的全程参与,因此,记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熟悉整个流程的运作,在实践中体现场景融合思维,打通媒体融合的各个方面。

对于用户来说,政务Vlog的互动是即时即感的,用户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的方式表达对新闻内容的观点,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也引导着政务媒体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用户思维,实现从“我要播什么”到“用户想看什么”的转变,以此实现新闻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生产场域:从现场到虚拟现场

场景时代的在场已经不单单是身体在场的物理形态,更多的是一种虚拟在场的体验感,跟随记者手上的镜头,以第一人称视角观察事物,这种“共同经历”会引发共鸣和认同,打破了记者和受众之间的时空隔离,突破物理限制,用户直抵现场,实现电子媒介带来的多种场景融合,既保证了时效性,又能为新闻生产提供更加自由的环境。

场景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是一个人们进行社会化表演的舞台,人们依据自己的社会认知和角色在前台中进行各种社会化表演。政务Vlog将新闻场景前台化,将平时看不见的新闻后台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后,陌生的场景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原本严肃刻板的政务新闻变得更富人情味。

(三)生产传播:从图文到视频

在传统的图文新闻传播模式中,静态的画面、冗长的文字已经难以适应大多数用户的阅读习惯,而且碎片化的阅读时间让大多数用户自主选择使用媒介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用户主导内容生产,信息构成独立单元。[4]短视频在未来的新闻制作中可以开辟出一个新的应用场景,以最贴近用户感知的方式进行传播,参与到新闻制作之中。

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认为,媒介在创造情境中有着积极作用,短视频这种媒介形式更容易将用户带入到场景里。政务Vlog中的视频形式操作难度适中,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入门知识就可以上手。大到官方政策解读,小到民生热点话题,不同的声音都能在这个平台汇聚,受众都能够参与其中。

三、智能化新闻生产的场景革命

国内互联网专家吴声在《场景革命》里首次提出了“场景革命”的概念,并用了丰富的案例来阐明这个概念。作者提出:“移动互联时代,场景作为重要入口,颠覆了PC时代的流量逻辑。”[5]这场革命不仅建立在形式的颠覆上,更建立在逻辑的颠覆上。

(一)信息共享:场景打破隔阂加快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常态化是品牌营销的一种新趋势,每个品牌都可以建立起合作的跨界机制,即使是陌生的产业也可以打破原有的产业壁垒,通过跨界找到彼此的共通点,原有的用户群会彼此对接,完成信息共享。在场景时代的跨界合作,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和需求。

在政策与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媒体行业进入跨界融合期,越来越多的新闻产品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身,以超文本的方式牢牢抓住受众的眼球,而媒体本身开放的形态,往往需要用户的参与才能使整个生产环节完整。比如场景类的H5就注重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支付宝的年度个人账单成为了衡量时间的一个标尺,消费者需要跟随系统引导一步步点开页面才能解锁最后的账单,当这些重要的评价指标被系统化、生活化、可视化,冲破了固有账单模式的枷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场景化的传播效果不言而喻。又或是人民网引发的全民晒军装热潮,也是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让处于价值链末端的消费者凭借新媒体技术,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价值的创造者。

(二)关系共生:场景盘根社群触发链式传播

张朝阳曾有过这样的评论:微博是链式传播,是固定关系,可以实现所谓的六度空间理论。而场景若是想要触发链式传播,就必须同时兼备内容、价值、关系三个要素。而在这三个要素中,关系又是最为复杂的。

人们在使用移动终端时往往伴随着各种生活场景,用户在通勤时刷新闻,在做家务时听广播,在吃饭时看综艺视频,在睡前和朋友聊天。这些场景早已被移动终端所占据,碎片化的时间被移动终端整合了起来。在这样的碎片化时间里,移动端的场景类传播有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多元层次化的结构,对用户有着较强的引导性。在移动流量带来的场景化趋势中,每一个固定场景都能吸引大量的用户群体,这些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场景融合造就了丰富多样的产品,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群体加入到场景的应用中。新闻媒体要借助自身优势,明确彼此的关联,实现无缝衔接。

因此在场景革命中,除了要兼具多种特性外,还需要对用户的定位和传播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多种营销方式,让场景符合用户的期待并引发用户的共鸣,从而在社交链上能够有较高的关注,触发链式传播。在营销新4C理论中,重点突出了场景与社群之间的复杂联系,这也是新闻媒体在利用场景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点。

(三)价值共创:场景依托大数据挖掘潜在价值

机器人写作,AI新闻主播都已不是天方夜谭,大数据技术大量应用于新闻媒体中,机器人通过算法对大数据进行排列、筛选、过滤和整合,将整理出来的数据嵌套在文章模板里,这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在财经、体育等新闻稿件的生产之中。

在未来的智能化新闻生产中,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专业人员的精简,不仅仅是机器人,每个用户都有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发布者和传播者的可能。这些普通用户横跨了各个形式,创造不同的价值,各种智能化的工具延伸了分享的意义。新闻媒体在用户与品牌之间建立弱连接,之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如注册会员、关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逐渐积累出用户大数据,描绘出用户画像,创造各种生产场景,场景的丰富程度和大数据利用价值度成正比,场景越丰富,数据的关联性越高。“出行”、“等待”、“休息”、“学习”等具体场景,都可能成为新的内容整合结构,任何微小的价值在大量潜在用户推动下都会有惊人的价值。

结语

在未来,场景必将是以一个关键资源的姿态出现,凭借场景为基础的发散思维为传统媒体注入新的活力。从政务Vlog的应用,再到以场景为切入点开发的新服务,最大的驱动力必是技术与数据,技术反哺内容,数据支撑内容,在5G释能的大环境下,新闻媒体应该尽早搭上这班顺风车,将关注点落在用户不同场景里的不同需求,准确把握发展势头。

注释:

[1]杨慧.移动场景下微信对人际关系的重构[J].传媒论坛,2018(24):38-39.

[2]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3]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03):20-27.

[4]程夏.智取未来:智能化新闻生产的场景建构[D].安徽大学,2019.

[5]邱慧敏.“互联网+电視”的场景融合研究[D].暨南大学,2016.

(作者: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场景
试论希区柯克电影的空间设置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基于场景视角试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创新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大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场景营销研究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
从短片《爱》谈对动画制作中重要因素的处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