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及发展建议

2021-04-10廖春燕李银屏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云南省成果

廖春燕,李银屏,沈 娜

(1.鼎宏知识产权集团;2.云南鼎宏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无论是知识创新的溢出效应发挥还是技术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都需要依靠科技成果转化来实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以及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各地增强区域创新能力重要措施,新时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思路从重点突破向体系施策转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实施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通过从政策、体系、源头等方面积极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初步建立了全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形成了一批典型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全省重点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培育提供了较好支撑。面对“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值得云南省科研界和企业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笔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文献资料研读、工作实践总结等方法,对全省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思考,以期为业内同仁和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参考。

1 综述

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分析发现,近年来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主要包括成果转化整体情况、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地区与行业及政策法规等方面。从整体情况看,大多是通过座谈会、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等方式[1-3],对云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相关问题或国外经验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议;也有研究人员利用“十二五”科技成果登记统计数据对云南科技成果的成熟阶段、技术水平、所属领域、产业化应用技术成果等进行分析[4]。从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主体看,赵党书[5]、胡文涛[6]、邓先能[7]、王艳红[8]等围绕云南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研究分析。从地区与行业看,王云美[9]、杨曙辉[10]、杜彬[11]等根据云南省产业特点和资源情况,聚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行了研究,黄文荣[12]、杨晓琼[13]等围绕县域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政策法规看,刘维瑞[14]从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等层面提出对策建议,耿凯[15]从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视角对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性法规修订提出若干建议。

然而,科技成果登记与统计工作作为了解和掌握科技成果产出情况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云南省相关学者和实践人员利用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利用国家科技成果网上的“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形势和笔者实践经验,围绕成果来源、科技成果应用、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对推动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2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2.1 科技成果来源

一是科技成果登记数量波动大,以应用技术成果为主。“十三五”云南省登记的科技成果数量波动大,最高年份为2017年,达到1224项,而最低年份2018年仅为577项,未达到2017年的一半。同时,应用技术成果占据全省登记的科技成果的主要地位,所占比例保持在90%左右,最高年份为2016年,达到93.55%,而基础理论成果、软科学成果等占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阶段云南省各类机构对具有实效性、应用性的科技成果更为重视。

二是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力量。按第一完成单位对云南省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发现,企业是“十三五”云南省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在2019年达到最高占比,为55.11%;医疗卫生机构次之,在2020年达到最高占比为27.52%;二者之和在2020年达到最高达79.15%。

三是全省科技成果来源多样化,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企业自选项目占据重要地位。“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计划和基金项目产生的成果除2018年达到51.13%外,其他年份保持在40%左右,很好地发挥了政府公共财政引导作用;与此同时,企业自选项目不断增多,到2020年达到57.61%。

四是全省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资金投入初步呈现多元化,研发单位自有资金占比较大。科技成果的资金投入来源既包括各级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引导等投入,又包括研发单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以及其他资金。总体来看,除2018年外“十三五”期间研发单位的自有资金在总资金投入中都占有较大比重,2017年达89.35%的最高点。

五是全省科技成果登记日益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拥有的知识产权数不断增长,2020年科技成果的项均拥有知识产权数达到3.16件;项均科技成果授权专利数呈现波动发展,从2016年的1.24件提高到2020年的2.02件。

2.2 科技成果应用

一是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多样化和集中化现象并存。云南省登记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既有与科技项目管理相关的鉴定、验收、评审、结题等方式,也有与成果应用时密切相关的行业准入、评估、机构评价、知识产权授权等方式。同时,随着我国科技评价改革的不断推进,云南省所登记科技成果评价已由成果鉴定方式和验收方式向以机构评价方式和验收方式为主转变,2020年全省登记的科技成果中采用机构评价方式和验收方式达73.50%。

二是成果应用行业分布集中。“十三五”云南省应用技术成果中,所登记的已应用的技术成果常年保持在97%以上;而且,按技术成果实际推广应用的行业分类进行统计发现,卫生和社会工作、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行业位列前三,以2019年为例,前三个行业已应用的技术成果占近60%。

三是技术成果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从应用情况来看,产业化应用和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是云南省技术成果应用的主要方式,2020年二者合计达到89.81%。对已产生实际效果的应用情况分析发现,落后技术、工艺、装备的替代和实现降低成本是云南省成果应用已产生实际效果的主要目的, 2020年达76.36%。

2.3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根据科技成果产生直接效益的分析发现,“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登记的科技成果采取了自我转化、合作转化、技术转让与许可等方式进行转化,其中,自我转化收益常年占比在80%以上。通过对2017和2018年填报的成果转移途径进行分析发现,科技成果实现转移途径多样,包括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技术拍卖以及其他,然而省内登记的科技成果主要还是采取协议定价途径和其他途径来实现。

2.4 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成果总量不足且科研机构成果产出能力较弱。云南省科技成果总量偏少,仅以2019年数据为例,云南省登记的科技成果数量仅占全国登记科技成果68 562项的1.23%,而同期云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3 223.75亿元,占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990 865亿元的2.34%。同时,独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登记偏少,2020年二者之和仅占所登记科技成果的11.79%。此外,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差较远,难以有效转化,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的专利调查情况[16],我国国内有效专利的产业化率为32.9%,其中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产业化率仅为3.7%和13.8%。

二是科技成果社会化资金投入不足。“十三五”期间,企业作为云南省科技成果的主体,资金投入以自有资金和政府投入为主;在全省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资金投入中,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合计所占比例长期处于个位数水平。

三是科技成果应用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弱。全省应用技术成果应用行业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领域,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转化应用较少。

四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方式途径有待创新。省内以实际生产需求为导向的项目评估方式、行业准入等发展缓慢,近三年占比均不到1%。合作转化方式和技术转让与许可方式发展滞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技术入股、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此外,挂牌交易、技术拍卖等作为技术市场的重要功能手段,在云南省还有待突破。

3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形势及工作实践

3.1 面临形势

科技成果转化受到政府持续关注。从国家层面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表明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云南省层面看,《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成效”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在开展“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时,云南省指出要在创新体系建设中注重引人才和引成果。

有效成果来源不断增强。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院所正在尝试开展早期科技成果的概念验证、中试和熟化。其中,随着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概念验证中心逐渐成为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的一个重要选择,它以创新想法、专利成果商业化为导向,通过提供技术支持、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验证特定技术的商业可行性和发展潜力,对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各地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化载体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技术转移机构不再仅仅局限于中介服务,而是通过技术要素与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融合来促进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少省市大力开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促进成果转化发展。

成果转化方式不断创新。随着产学研合作、开放创新等理念深入人心,科技创新平台尤其是大型公司所开展的开放式创新成为促进各类创新主体成果转化的新选择。大型企业的参与,一方面可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空间、为概念验证提供合作平台、为中大型企业提供并购与合作服务,另一方面还能为成果转化提供战略投资、知识管理、营销渠道等产业化应用资源支持,最终实现大企业技术需求和创新企业或机构解决方案的对接。

3.2 工作实践

“十三五” 以来尤其是2018年云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全省各类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引进和培育得到长足发展,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鼎宏知识产权集团作为拥有十多年丰富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创新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企业,自在云南省设立分支机构以来,充分发挥在全国形成的“1个集团、3大中心、5个主体”服务集群和“4 个平台、8个模块、8大区域”服务模式的优势条件,依托专业的专家团队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后为云南省3万多客户提供包含专利战略规划、专利代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贯标咨询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近年来,根据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定位,鼎宏知识产权集团主动谋划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联合省内相关机构共同建设运营了“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平台”,通过提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知识产权全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构建区域性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合作以及促进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科技创新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4 促进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对策建议

4.1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产出量增质优发展

多渠道增加科技成果来源,切实提升云南省科技成果总量规模。进一步发挥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源头作用,引导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工作纳入科技创新全局工作中,不断增加科技成果数量;结合省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重视知名高校、一流企业、创新团队等省外科研力量引进工作,支持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在滇进行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战略和科技计划项目在成果供给中的引导作用,面向全省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开展布局设置,不断增加可转化科技成果供给。

增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针对性和成熟度。高校院所加大对产业与技术现状与发展需求的了解,科技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信息分析等手段与工具强化科研项目选题的立项评估。根据不同产业和重点技术发展开展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工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中试和熟化[17],进一步减少企业转化科技成果风险。

注重和加强专利成果工作。鼓励支持高校院所针对重点科技成果开展长期持续投入,不断提高专利成果质量;引导科技成果持有人根据技术、产业以及市场等发展需要,在专利申请前进行评估并及时完成专利申请布局,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基础条件。

4.2 聚焦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围绕云南省重点培育的五个万亿级和八个千亿级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与技术成果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和突出科技成果所能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优势特色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我省新兴产业培育需求,主动精准引进省外技术成果落地云南,促进省内创新主体与省外国外先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开展相关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随着云南省产业化应用项目占应用技术比重逐渐下降,而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项目在应用技术成果比重日益提高,鼓励大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积极介入高校院所的早期科技成果,进一步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引导企业对早期成果进行验证和二次技术开发,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成功率。

4.3 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

加强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能力建设。在能力方面,既要加强基础信息服务能力[18],又要提高技术评价与筛选、知识产权运营、商业化咨询等专业服务能力,还要拓展知识产权授权、技术入股谈判、制造资源链接、金融资本助力等综合服务能力;在技术方法方面,要结合专业细分领域和科技成果阶段制定评价方式,例如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评价时,除了科技成果的技术属性,还要通过各种信息调查分析对技术实现的资金、政策、产业资源、场景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充分发挥综合服务机构或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云南省技术市场建设,加快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渠道,开展与全国性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的合作,探索开展挂牌、技术拍卖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交易。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合作桥梁作用,立足市场化运营实现多渠道跨界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紧密融合,通过运营规范、服务标准等体系建设,持续扩大平台的品牌影响力。

促进成果转化服务网络发展。根据省内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科技创新能力,采取区域联盟、园区联盟、行业协会以及大企业开放式平台等多种形式,以市场化导向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技术、资本、服务、人才等要素精准对接和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城区、县域、园区等方面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

4.4 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保障

加强政策落实和宣传推广。根据重大共性需求、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等不同需求,落实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台套政府采购等政策,切实支持重点关键技术产品攻关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政策互促互进发展。探索对不同类型成果和转化阶段的科技成果针对性支持,鼓励由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尤其是专利技术有条件地优先许可给中小企业使用。政府管理部门持续加大对科技成果登记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水平,加强科技项目成果信息开放共享及展示推介,开展科技成果尤其是应用技术成果优秀典型案例的现场宣讲。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多元化。不断提升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使用水平,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获得感。探索开展政府资金与市场资金的联动推进机制,推进以产业化基金、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等广泛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型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

做好人才队伍培育与引进。依托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职业院校等,采取职业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培育。大力引进创新载体平台、省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等入驻,以带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员能力提升。结合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建设,加大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人才培训、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云南省成果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