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企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构想

2021-04-10禹四明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升级转型人才

禹四明

(长沙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2)

0 引言

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基础之上,产业创新则是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1]。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成果的主要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更是产业转型升级动力、经济创新发展活力的根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着力点。

1 企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2]。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1 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引领产业转型

市场需求是新兴产业赖以形成、发展的基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因[3]。技术创新离不开企业投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企业在投资抉择时会充分考虑投资风险、投资收益等因素。外在的环境是保障,内在的动力是根本。企业的创新投资必须源于自愿,必须有相应的利益驱动,才能形成持续、稳定的机制。从消费引领的角度来讲,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消费结构也会随之优化:一方面,在产品需求弹性低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并不会随着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增加,市场很容易达到饱和或出现供给过剩,产业也将受制于需求萎缩而难以逆市而为;另一方面,在产品需求弹性高的情况下,市场需求随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这时,纯粹的产能扩张虽然能增加产品的供给数量,但缺乏技术创新的支持,产品的质量改进可能步履维艰。在稍纵即逝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唯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才能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的发展。正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激励企业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资,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行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1.2 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领产业转型

在人口红利逐渐弱化、资源供给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低效产能闲置等多重挑战的当今时代,企业普遍面临劳动力成本攀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困境,只有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才能达到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的目的。企业创新投入会带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进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创新投入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再投资能力,形成“高技术—高产出—高投入”的良性循环,成为持续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稳定机制;其次,创新投入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吸引着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推动了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再次,企业创新投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强化对劳动者的技能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创新投入本身也会促进人才、知识、技术的流动,从而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保障。

1.3 企业依赖技术创新成果引领产业转型

首先,技术创新产出直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造传统行业、淘汰落后行业、催生新兴产业、壮大战略产业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集聚效应来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水平,同时通过联动效应来延伸产业链,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次,企业创新产出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无论“开发新技术”还是“改造、应用现有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最终会被消费者所熟知,进而引导消费者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并对产品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产者必须正视消费需求升级的压力,或者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服务品质;或者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终都将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最后,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更新换代:与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相比,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低、进一步发展的想象空间有限,在逐利机制的影响下,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汇聚,加速了产业更新换代的进程。蒸汽机技术促使工业替代农业、电力技术催生电气革命、信息技术促进生产自动化、数字技术驱动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就是突破性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佐证[4]。

2 企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密切相关。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产业技术创新最终要通过企业来实现。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来讲,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新环境欠佳对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创新环境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影响不同主体创新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包括创新战略规划、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体系、创新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科学的战略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制度体系、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充分调动创新积极性、有效降低创新成本、持续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双创”战略规划的出台,各地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创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整个社会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整体技术创新环境仍然有待改进:首先是基础设施条件欠佳,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领域,这是制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其次是制度环境亟待优化,“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的“亚太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在中国经济“赶超”阶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探索未来的“创新”发展阶段,更需要依靠市场主体的反应能力和运作效率,客观上要求重构创新制度体系;再次是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特别是地方政府层面,尚未形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鼓励“先行先试”的政策体系,仍然存在思想观念保守、担心改革失败、惧怕承担责任等问题;最后是科技金融环境亟待优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创新链条融合机制不健全,民间资本缺乏进入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渠道,尚未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限制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2.2 创新投入不力对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创新投入是创新主体投入创新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资源的总和。必要而高效的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首先,从企业投入的角度来讲,作为市场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在当前整体经济下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新冠疫情阴霾犹存的情况下,企业本身的生存压力较大,加上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人才紧缺、创新风险较大,影响了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次,从财政投入的角度来讲,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地方财政紧张问题较为普遍,限制了政府创新投入(尤其是基础性创新研究)的力度,进而形成对产业发展、结构转型的根本性制约。最后,从平台建设的角度来讲,高端产业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都需要高规格、高水平的平台支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平台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功能协调作用偏低等问题,影响了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进而制约了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2.3 创新积累不足对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创新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创新都是基于重复的动作反复做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自主创新积累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整体创新积累不足,难以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根本性的引领作用。具体来讲,首先是创新人才积累不足,主要表现为高层次研发人才、技术人才占比较低,特别是科研领军人才、有实战经验的工程师比较稀缺,加上企业创新人才外流,更加剧了创新人才短缺问题[5];其次是创新技术积累不足:企业技术积累过程是企业持续学习、寻求持续开发竞争力的过程。一方面,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重模仿轻创新、重引进轻消化、重营销轻研发等问题,很多企业“有知识”而“无产权”“有制造”而“无创造”“有销售”而“无利润”,企业技术积累不足问题尤其突出;另一方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是企业夯实技术积累、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产学研”之间尚未形成稳定、紧密的合作机制,也是造成企业技术积累不足的重要原因;最后是创新成果转化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将创新成果积累加以开发利用、推广应用的过程,是提高经济效益、形成新产品和新产业的过程。受资金投入不足、项目系统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相对较低。有限的技术积累,加上低效率的成果转化,不仅弱化了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应,也削弱了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6]。

3 企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策略

没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就没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就不可能有区域的创新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持续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夯实创新成果积累,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3.1 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首先是完善技术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是连接基础科学与企业创新活动的桥梁,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与物质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更具挑战性,需要我们在统筹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前瞻布局的基础上,加大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优化法律制度环境,一方面,要结合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点是完善开放共享的基础性法律、政府科技投入及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在推进管理制度创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基础上,以企业技术能力获取为导向,持续完善财税、金融、投资方面的政策制度,特别要加强科技信贷引导,使科技金融成为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再次是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是引领创新实践的先导,是焕发创新活力的源泉、是构建创新体系的纽带;培育创新文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石;只有营造张扬个性、勇于探索、开放包容、竞争合作、求真务实的文化氛围,才能激发人才的创新智慧、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

3.2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首先是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主要通过财税政策支持、科技项目支持、高企申报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激励手段来实现,特别要集中资源突破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融合;其次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一方面,要构建刚性供给、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用于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增速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另一方面,在财政资金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要通过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带动民间资本、企业资本、金融资本的投入,以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出的杠杆效应,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后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是构建以技术研发平台为引领、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产业化服务平台为主体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科学高效的创新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撑。

3.3 夯实创新成果积累

首先是加强创新人才积累。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关键是人才驱动。一方面,企业要在健全人才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内部人才培养,做到制度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汇聚高端创新人才,主要是要大力度、多渠道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切实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后劲;其次是强化知识和技术积累:企业的成长壮大、民族的繁荣富强,都离不开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一方面,要重视核心技术攻关,特别要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要通过并购合作、建立研发机构、购买先进成果等途径来获得知识和技术积累;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技术合作和创新项目申报,积极培育技术创新联盟,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既是寻求外部资源支持的重要途径,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最后是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要在健全专利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支持政策,着力构建综合转化服务平台和多元投资转化体系,并引导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研发主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总之,缺乏核心技术支持的企业,必然缺乏核心竞争力,不仅难以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还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只有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不断夯实创新成果、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企业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支撑。

猜你喜欢

升级转型人才
人才云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转型
回暖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