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血站如何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证血液安全

2021-04-04刘保霞李波张静涵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合格

刘保霞,李波,张静涵

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 454000

血站属于国家设置的一处重要机构,其主要职责为采集献血者血液并为临床提供安全且有效的血制品;对血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确保血制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重要前提[1]。当今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准日益提高,且科技文明百花齐放,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对健康逐步重视,促使其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健康意识增强。 通过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献血群体逐渐壮大,关于献血的安全性及血液质量等问题需要予以充分关注。血液从采集到分离再到检测随后贮存并运输最后用于临床输注的全过程均需要实施质量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均可能对受血者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甚至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如何通过科学措施促使血液安全性提高,为血液质量达到要求提供保障成为近期血站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探讨与思考的重要问题。该文针对血站强化血制品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展开叙述,为今后各血站机构合理管控血液安全提供一定参考意见,以促使血液管理质量提高。

1 血站相关安全管理机构建立

血站内应建立感染相关管理部门,确保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与统一,为血站安全化管理提供保障[3]。 在人员及岗位安排方面, 由血站站长担任部门组长,副组长为业务副站长,部门成员由各个科长组成,从而确保感染管理工作具有一定权威性,为行政、感染检测与控制以及质量管理的职权发挥奠定基础。部门内各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合作并监督,定期开展相关的讨论会议,共同商讨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总结过去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与不足,详细解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予以解决,制定下一步详细工作计划以及规划的目标,促使血站工作效率提升。

2 制定并完善血液安全相关管理措施

2.1 血站工作人员强化培训

①定期组织血站人员开展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操作技能培训,同时学习血站工作规范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文献;邀请安全管理专家对血站人员实施安全知识教育宣教,加强其安全意识,有利于血站工作质量提高。 此外,针对血站人员可定期予以操作考核与安全知识评测,考核中出现评分较低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改进指导和提醒。

②血液运输中驾驶员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驾驶员自身卫生安全意识的加强十分必要;需对其开展业务培训,对运输车进行积极卫生清洁并消毒,培训结束后同样对驾驶员进行相关考核。

③血站领导阶层应当严格遵循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对血站各岗位人员实施应聘,确保所有上岗人员均具有合格的专业证书[4]。

2.2 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及规范

①血站内各工作环节以及负责相关业务的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当与相应的管理程序及技术规范相符合,且需要对各工作环节的不同工作规范进行详细划分并采用标识用以区分。

例如采血工作者,在工作开展前需对台面及地面做消毒处理(使用消毒液),打开紫外线灯予以空气消毒(30 min)。

②体检医师在询问并筛选献血者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相关内容,注意态度严谨且认真[5]。在对献血者实施体检期间,医师应当仔细分析并核对献血者填写的相关资料,及时排除存在疾病或伴有高危因素的献血者。 采血人员自身需要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引发感染。

③检验操作人员应当以《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相关内容为准则,确保操作规范化,并达到相关要求标准[6]。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对每一袋血液进行检测,包括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定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 项内容需要进行严格检测和复查, 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④成分科人员需要掌握成分血的分离技术,遵守相关的分离制备程度,从而保证离心无破损,热合无渗漏,有效降低感染率,保障血液的安全。

⑤总务科负责对血液进行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血液在处理上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并进行标识以及隔离,由专人进行运送和处理。同时对报废单进行填写,并逐一进行核对。

2.3 加强对血站工作的监督控制力度

①质控科主要负责血站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监督,因此对于血站平时使用的物料,尤其是关键的物料,如采血袋以及检测试剂,均需要符合国家输血的标准。 因此质控科人员需要对物料加强抽检 和核实,确定合格后才可以引入使用,防止不合格物料的流入,造成血液质量受到影响。

②质控科人员每个月需要结合国家输血技术的操作规程对采供环境以及工艺卫生进行检测,对于存在检测不合格的项目,需要 进行汇报和反馈,并择期进行处理和复测。

③每个月需要对高压蒸汽灭菌设备进行检测,保证灭菌的合格率为100%。对于灭菌不合格的物料,严禁投入使用。

④质控科定期需要对各个科室的业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包括操作执行、消毒情况、废品处理等,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 汇报,开展评比活动,从而提高各个业务的质量。

3 加强各环节的血液质量管理

3.1 血源来源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献血员有一定的要求,要求18~55 周岁的健康者,在献血前一周无感冒、发烧等身体不适,也无任何服药史;献血前一天保证6 h 以上的睡眠、不要饮酒、不要大鱼大肉,献血前一餐宜清淡不油腻(比如:不吃肥肉、油饼等)[7],否则所献血液含脂肪过高,不符合发往临床血液制品的要求,从而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 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血液的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捐献者的身体健康。

其次是采血前的检查:对前来献血的自愿者,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8],包括献血者身份信息、既往献血史、既往疾病史、预防接种史等并要求填写无偿献血申请表(内含是否“曾有过高危行为”,如男男性行为、共用针头吸毒等),在这个问诊过程中医务人员会进行观察鉴别,委婉劝离有这些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同时为献血者量体重、测血压、听心肺等,均需符合献血要求;然后是血型、血红蛋白比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快速检测,后三项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就视为不适合捐献。血红蛋白比重不达标,会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谷丙转氨酶不符合要求会导致血液制品的不合格。

3.2 关于采集血液的质量管理

3.2.1 血液采集相关材料管理 妥善保管血液采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试剂及器具等,使用时注意检查质量是否合格。 血站工作人员综合评估相关材料的各生产厂家,在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对成本的支出予以控制,所有已入购后的产品均需要做好标识,再送往质检部门对其质量进行抽检,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库存。由于各类采血器具以及试剂与器械均会与献血者血液发生直接接触,所以加强此部分材料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库存保管过程中,应根据材料的质量保证期合理摆放,针对合格、不合格、未检查、已过期的材料需进行详细登记,并分开存放,避免错用[9]。

3.2.2 血液采集的环境管理 血液采集的环境与血制品安全存在密切联系,血站需要保证采血环境处于卫生安全状态,以防止血液出现污染情况。因此,每日需对血液采集场所实施消毒灭菌,将地面及工作台清理干净,并对各类器械与残留物进行妥善处理。定期检查血液采集场所工作环境的合格情况,主要由质控部门负责,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需及时指出,并要求血站进行改进。

3.2.3 血液采集流程的管理 血站工作者在采集血液过程中需根据相关要求,严格实施规范化操作。 提前对采血器具破损与否进行检查,若存在破损或其他异常情况需立即更换;采血时,先对献血者个人信息、证件及血袋标签进行仔细核对,佩戴无菌手套进行采血;采血工作者严禁佩戴任何首饰,血液采集结束后应对手部使用消毒液进行清洁。另外,采血工作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血液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3 关于血液制备的管理

采血完成后,应当及时送往血站进行血液制备(即成分分离)。第一步将白细胞过滤,再对红细胞及血浆实施分离。 红细胞完成分离后以临床要求为依据,再实施分离,成为各类红细胞制品;随后继续对血浆进行分离,将其制备成各类血液生物制品。 血液制备完成后,再各制备品成分进行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予以包装并贴上标签,分类保存、统一送检[10]。

3.4 关于血液检测的管理

血站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好隔离服与帽子、口罩,对需要接受检验的血样进行处理后再放入全自动酶标仪中,进行血液筛查项目的检测。检测完毕后,需要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验证,倘若两次检验结果不一致时,需再次采集血样,连同原标本重新送检,当所得结果仍然不一致,则标记为阳性。 倘若原标本和血样标本结果不一致,工作人员务必要多加留心,寻找原因。

3.5 血液运输、贮存环节的质量管理

一般情况下,血液从采集到送检的时间应在4 h 以内。因此,血站应及时将采集到的血样送检,并做好送检交接工作,核对基本信息后,在血袋外贴上“待检血液”的标签,并结合血液制品的不同特点进行储存。 检查结果合格后,所有制品均需入库管理。 库房工作人员应结合临床具体需求,合理发放血液制品。需要注意的是,发放前应检查血袋有无破损,血液是否变色,有无溶血、凝块的发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确保质量安全后方可出库。

3.6 血液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

血液一经发放应立即输注,禁止退回。 临床输注过程中,应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为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可通过交叉配血实验,检查血型是否正确。不过,存在溶血现象的标本不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血液输注期间,禁止加入其他药物,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需立即停止输注,通知主治医师安排救治。

血站作为血液采集与供应临床用血的重要机构,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关系重大。确保血液安全是血液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血液质量问题不但关系到患者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到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有鉴于此,为有效排除临床输血安全隐患,为患者和献血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绝对是毋庸置疑。

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工作,要求血站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均能充分意识到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在人员管理方面务必要深入落实工作机制,要求工作人员依规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尽量确保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要通过对各环节、多方面的血液质量管理工作,排除安全隐患,为临床用血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合格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做合格党员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