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偿献血宣传中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1-04-04时玲玲李艳慧张斌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时玲玲,李艳慧,张斌

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 454000

我国自1998 年1 月1 日实施《中华人民名共和国献血法》(简称《献血法》),实施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已经从有偿献血平稳过渡至无偿献血时期[1]。 无偿献血工作的实施离不开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已成为现今血站采血、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必备条件。 各个供血机构均将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放在第一位,宣传方式多种多样,投入了大量经费。但其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全社会无偿献血意识还未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应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加以重视,以提升宣传工作质量为基础,以促进工作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建设为根本,以献血者权益以及献血有益机体健康为核心,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除此之外,还需正确处理无偿献血宣传与献血者、政府、血液工作者等关系,才可宣传贯彻人心,以此保障无偿献血前面开展。因此该文就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叙述,现报道如下。

1 无偿献血宣传工作问题分析

1.1 宣传用语定位问题

无偿献血宣传主要以使社会、公众认知到无偿献血的意义为目的,使公众掌握血液相关知识,消除其思想顾虑,以此提升全社会民众的无偿献血意识,鼓舞更多人群加入无偿献血工作中。目前,社会公众多数人群主要顾虑为献血扎针时的疼痛、献血后不良反应、健康影响以及感染疾病等对自身健康不利的因素[2]。 故无偿献血宣传定位上应围绕动员献血来开展,以此选择合适的宣传用语,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以往,血站在无偿献血定位以及用语还存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宣传概念混淆,意义不明确,故常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可,降低宣传效果[3]。

1.2 宣传长效机制问题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措施,故血站需源源不断的献血者,以确保临床血液供应充足。 但目前社会公众无偿献血意识与人口献血率较低,故无偿献血是长期、持久的一项工作,相关机构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定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创建新的宣传模式,将无偿献血宣传做到真正深入人心,以此增加无偿献血者,促进献血者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4]。

1.3 无偿献血宣传效果评估问题

经过对无偿献血效果进行评估,能够看出一个区域、一段时期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差距,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对宣传策略进行调节,突出宣传重点,对宣传方式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宣传工作[5]。 目前,我国还未有完善的无偿献血宣传效果评价体系,宣传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各地、各时期的宣传工作效果缺少统一的量化评价系统。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公众知晓率以及参与度,故无偿献血效果评价体系应以知晓量表以及献血率为主要指标。

2 无偿献血宣传对策

2.1 加强与政府领导之间关系

无偿献血与人民安康、社会和谐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不仅是各级卫生行政部位以及采血供血机构的职责,还需在各级政府统一规划、组织以及协调,以此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相关研究表明,加强与各级政府领导的关系,可使无偿献血工作更加深入、持久,可促进其健康协调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政府领导应率先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献血组织保障、政策法规以及经费支持等,特别是在引发突发事件、群体性死亡事件以及重大传染病流行等事件时,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强献血延年防病知识普及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我国疾病与死亡谱发生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前营养不良以及传染病是人们主要死亡原因,而近年来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成为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6]。 在70 年代,美国医学家爱伦·戴维经过对美国人死亡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多数人群死亡主要由不良生活习惯或不良行为造成[7]。我国社会医学研究证实,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四类因素(环境、行为生活、生物、保健服务),生活方式或行为呈现不断上升趋势[8]。

故针对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状况,在血站工作人员应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开展行为干预。 其中行为干预包括饮食记录,使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每餐避免吃得太饱。 同时血站应大力宣传有关预防“富贵病”的重要作用。例如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献血后,尤其单献红细胞、血小板有形成分会使血液粘稠度下降,以此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以及供氧量,献血者会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楚,对预防“高粘度症候群”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加之献血能够显著降低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癌症发病率。献血后献血者体内铁元素贮存量会显著减少,进而机体内合成的氧化酶也会相应减少,血液中脂质被氧化数量因此降低,以此血管壁上的沉积物数量有所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随之降低。相关研究表明,若体内铁质含量大于正常值10%,罹患癌症发病率会有所提高,故针对体内含铁质量过高的人群,应鼓励其定期进行献血。 因此血站应经过各种形式、渠道大力宣传普及献血有益健康的相关知识,使公众认识到献血对自身存在的好处,从关注自身健康、关爱他人生命的角度出发,促进公众自主加入无偿献血工作中。

2.3 加强献血享受优惠政策的宣传

无偿献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充分体现了无偿献血的公益性以及社会性。 故应实施相应政策,使无偿献血者能够在无偿献血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例如可在血站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咨询、体格检查、黄疸指数以及艾滋病抗体等检测,以及无偿献血者用血时,应确保供血、优先给予无偿献血者用血,献血者与其直系亲属减或免费用血,献血者献血达到一定量,可得到各级政府表彰等政策,以此引导关注自我健康意识的人们参与至无偿献血中。

2.4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无偿献血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真正的人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9]。在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倡导、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在公共卫生额各个区域均表现出。无偿献血是现今最直接、最具体的政府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故应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无偿献血相结合,共同宣传,两者才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无偿献血参与至社会形成的文明范围中,促使公正意识到无偿献血是至善之举[10]。

2.5 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血站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有关血液相关知识,同时还应掌握心理学、医学、传媒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知识,通过与被宣传者交谈、沟通,了解其心理、情绪变化,针对性的制定出宣传注重的侧面,随后“对症下药”,循循引导。这对宣传人员综合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血站应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以培训复合型人才为主,同时加强血站工作人员沟通能力。 此外,应加强作风建设,强化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组建一群作风优良、责任心强、富有同情心的团队[11]。

2.6 宣传方式应多样

在实际宣传工作中应强化“五个结合”、抓好“六个方面”、锁定“三个目标”的思想开展工作。在宣传形式上应结合点面、动静、图文,结合突击性和经常性,做好直接与间接结合, 常人与名人结合。 应做到内容丰富、具体,表现出专业性;动态、面上的宣传,应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突击性宣传以音像视听、大众互动参与为主,经常性宣传以文字、科普知识宣传为主;直接性宣传以个案为主,应有个性化、针对性,间接宣传以媒体为载体,应体现出普遍化、大众化;在宣传内容上,应覆盖血液生理知识,以此消除公众的顾虑。 应加强血液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以保障献血、用血安全。 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对宣传形式进行创新,并不断分析献血者献血时心理反应。

2.7 加强献血者信息回访

应将血液检测结果及时与献血者反馈,询问献血者献血后感受,应及时关怀、慰问献血反应者,使献血者认识到其献血行为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鼓励献血者下次再来献血。在特殊节日应向献血者送去血站工作人员的祝福[12]。 可定时召开表彰大会,对献血次数较多的献血者可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对特殊家庭献血者以及其家庭给予特殊关照, 并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的最好、最人性化的宣传。 同时可组织无偿献血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无偿献血者,发挥榜样的理念,营造无偿献血光荣的社会氛围。

2.8 做好志愿者队伍工作

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是宣传工作的主要传播者。各级卫生部门、采血供血机构以及血液管理机构应与文明办、社团组织相互合作,以此建设无偿献血者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献血者在无偿献血中的生力军作用。 经过无偿献血志愿者去宣传会更具有说服力以及感染力。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应认真实施并完善相关管理方式,实施各种各样的宣传联谊活动,加强临床用血保障能力、应急供血能力等。

3 小结

输血能够补充患者在手术中或意外中丢失的血液,可纠正贫血,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献血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善意之举,不仅能够促进血液新陈代谢,有益自身身体健康,同时也可帮助伤病患者挽救生命。 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确保临床血液的供应是血站义不容辞的职责,完全自愿的无偿献血是血站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宣传活动对无偿献血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还存有很大弊端,例如宣传形式少、质量较低等,故为保障无偿献血工作的进程与发展,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必须加强与政府领导、健康科普知识普及以及献血者优惠政策等关系,以保障献血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