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思考

2021-04-02于小俸李晏军黄渊惠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高校

于小俸 李晏军 黄渊惠

[摘 要] 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授课的教师,客体是听课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新作为的课程思政内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3-0056-02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传道仍是教师第一位的职责;高校学生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也是第一位的。道德不绑架,但是做人的底线,尤其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道德规范更为重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负韶华。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也多次提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二、课程思政的思路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密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坚持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给予学生正能量,培养学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来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时代的大学生。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课程的变革与改革

本課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教学大纲根据城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多次修订(1999-2004-2008-2013-2016-2017-2018);与此同时,名称修改:由“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内容修改:由“环境保护”—“生态与环境保护”;地域修改:由“城市”—“城市与乡村”;教学手段:由原来的纯粹板书单一化—板书+多媒体辅助—案例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元化;为课程思政改革建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思政点的设计

根据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内容,选择思政育人素材,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体现课堂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目的在于让学生有获得感。详见表1。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

由思政融入点共建人审核后实施,并保存一些资料(照片、图片、录像等),随堂(利用下课时)填写学生对思政点的获得感调查表(评价、效果),然后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作业中有思政点与专业知识关系的题目,期末考核含有一定比例对思政内容获得感的思考。

如讲授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与调控内容时,融入思政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和敬业。因为中国人民的生活已从温饱到环保、生存到生态的质的飞跃,追求质量,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的角度应该做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与调控,防患于未然,作为规划人士就应该依法依规、爱岗敬业,而不是随心所欲。为政府提供科学、规范、有序服务,形成多学科共识,使其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策略。

四、课程思政的体会

(一)授课教师

1.课程思政要视为常态,包括课上也包括课下。课上:课前准备,根据所授课程“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专业内容,与共建人、课题组成员共同确定思政的契合点;结合古今中外名人名句、公众认同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12个词有机地融入课堂中;同时教师学生也有自身理解和感悟。课下:依据课堂上的表现,伺机与学生进行针对性面对面交流,如日常生活与学习、深造与就业打算等方面;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技术、身体和心理;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等;做到入耳入心入脑落地。教师力求能够做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

2.课前认真准备,结合授课内容查阅资料,从古诗词到名言名句警句、从塞罕坝到天路、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方面、多维度、多样化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拥有正能量,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也获得幸福与快乐。

(二)受教学生

1.自身修养提高,某学生,从上课迟到5分钟以上不等、迟到3~5分钟、迟到1~2分钟、打铃进教室、到提前进教室;座位从最后一排、中间、到前排甚至是第一排;作业迟交60分、及时交70~80、到及时认真90~95分;从独来独往到积极乐观主动交流。

2.正能量爆棚,课前擦黑板被动,到某学生心甘情愿包擦黑板;学生认同课程思政、感兴趣,认为教师课上富有激情、正能量满满,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融洽、洋溢和谐与美妙。

课程思政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点滴着手。如上课铃声过后,第一环节简单问候:“同学们好!”“老师好!”“开始上课”。下课铃声过后:最后一环节简单告别:“同学们再见!”“老师辛苦了,再见!”暖心又温馨。使课程思政常态化,入耳入心入脑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邵长军.坚定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N].中国青年报,2019-12-09.

[2]林蕙青.努力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新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8-10-26.

[3]夏嵩,王艺霖,肖平,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72-176.

[4]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哲学社科版,2020,40(1):108-110.

[5]万力.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四维综述[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4):49-54.

[6]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5-48.

[7]王宝军.大学理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和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37-40.

[8]周素华,魏英,王一群,等.电类基础课课程思政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1-44.

[9]潘鹤林,黄婕,吴艳阳,等.理工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34(11):113-120.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