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探讨

2021-04-02佟奎鸿赵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3期
关键词:指标值血细胞涂片

佟奎鸿 赵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从2018年9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对照组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值等。结果: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总人数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优势更明显。

血常规检验属于临床中基础检验项目,主要观察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变化情况,很多疾病都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给临床诊疗提供依据[1]。当前,血常规检验方式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有文献显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优势更显著[2]。所以本文选择从2018年9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具体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从2018年9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纳入患者均符合临床血液检验标准。排除合并有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病、精神疾患、意识障碍的患者,及哺乳期妇女或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3~78岁,平均(45.42±3.2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2~78岁,平均(45.23±3.32)岁。2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让患者保持空腹,抽取3~5mL的静脉血,之后放到抗凝试管之中,摇晃均匀,并进行涂片染色,通过利用显微镜对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进行计数,同时观察相关情况,做好有关记录。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且对比患者具体情况和检验结果,若是存在问题,需进行二次检验操作。

观察组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机器型号BC6900)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同上述相同,在此前提下展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通过运用EDTA-K2进行抗凝处理,全面检测标本,并记录好各个细胞的指标值。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对比两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值;比两组诊断满意度,应用自制的评分表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评价,分数高于80表示满意,分数低于80的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检验结果

观察组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3例,对应的阳性率为6.00%,对照组的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9例,对应的阳性率为18.00%,两组差异较大,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值

观察组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值分别为(8.61±1.03)×109/L、(22.34±1.62)×109/L、(2.53±1.31)×109/L、(0.48±0.13)×109/L、(61.21±4.12)×109/L,对照组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值分别为(10.75±1.95)×109/L、(15.34±2.09)×109/L、(3.25±1.06)×109/L、(0.92±0.18)×109/L、(63.24±1.08)×109/L,两组差异较大,观察组的各细胞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诊断满意度

观察组的满意总人数为47例,满意率为94.00%,对照组的满意总人数为42例,满意率为84.00%,两组数据相比观察组的满意总人数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实际上就是统计分析血细胞数量与形态,在临床诊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和医生诊断结果息息相关,为此需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4]。血常规检验方法有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其主要用来观察血细胞数量与形态。当前检验设施和检验技术的不断优化,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需要确定其具体应用意义[5]。

本组研究结果为: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总人数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指标值血细胞涂片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1995年—2013年地方预算内财力、中央返还及上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