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效果研究进展

2021-04-02吕凤立牛博真王玉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3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治疗仪功能障碍

吕凤立 牛博真 王玉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内容提要:脑卒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为人体内出现急性脑循环障碍情况,进而发生局限性、弥漫性的脑功能缺损症状。脑卒中一般主要表现为脑出血、脑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三种疾病类型。其具有持续时间长、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病死率等特征。患者由于人体的肌力发生下降极易造成运动障碍、瘫痪和肢体瘫痪等多种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临床上以往普遍利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效果欠佳。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中,具有理想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目前,我国脑血管病中老年人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其临床致残率达到70%~80%,运动功能障碍、瘫痪等症状均是脑卒中后普遍存在的后遗症,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身体残疾且无法独立自主生活,症状较轻者则会出现肢体运动不方便等情况,对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威胁[1]。现阶段,主要依赖传统的康复治疗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其治疗效果并不能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为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2]。应用肌电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神经功能重建技术,其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处,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3]。本文研究分析了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效果研究进展,其综述如下。

1.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治疗适应症、禁忌症

1.1 适应症

①由于脑血管疾病所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②患者颅脑创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后遗症。③由于脑部神经系统发生损害产生的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和废用性肌无力等症状。④由原有的神经症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后遗症[4]。

1.2 禁忌症

①需频繁应用心脏起搏器者。②无明确疾病诊断资料者。③无法对本治疗过程理解的语言障碍患者。④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极差者。⑤具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者无法确定疼痛原因者。⑥患有肿瘤者。⑦孕产妇。⑧对于颈动脉穴神经刺激耐受性较差者。⑨无法耐受颅部两侧神经刺激者。⑩人体出现静脉炎、静脉曲张等症状者[5]。

2.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具体步骤为:①首先,患者应呈卧位,保障周围治疗环境处于安静状态,随后对治疗部位的皮肤进行治疗且干燥,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确定电极片的放置和具体体位[6]。②实施单通道治疗期间,将黑色、白色电极和电极片应用导连线相连接,随后将其固定于患肢肌腱上,而绿色电极则应该固定于黑色、白色两电极中间。③实施双通道治疗期间,将导连线电极与电极片利用两条导连线连接好后固定于患肢肌腱侧部位,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电极片的贴放方式。上述每实施一次治疗需要耗费20min,每天治疗1~2次为最宜。在治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①应该依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性确定治疗电流的刺激量,普遍情况下,患者下肢的电流刺激量明显强于上肢的电流刺激量。②治疗期间,需要保障患者处于集中精力状态。③尽可能增加患肢的活动量,无法活动者则引导患者通过想象实施相应的肌肉收缩运动。仪器能够测到人体肌肉收缩时发出的电信号且可以显示到仪器的屏幕上,对周值进行自动调节后实施一次电刺激,帮助患肢肌肉实现有效收缩。在实施电刺激期间,同样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仪器的刺激频率和神经功能重建强度[7]。

3.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的应用原理

本研究中所应用的型号为AM-800的神经功能重建仪能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身体产生的微弱肌电信号进行反映,此种微弱的肌电信号可以利用生物反馈技术以肌电值的形式显现在神经功能重建仪的视屏上。提高患者对自身无法意识到的自身生理信号的感知程度,提高人体的主动运动程度,从而有效促进人体的肌力恢复,预防患者病情持续发展为肌肉废用性萎缩病情。另外,AM-800可以有效将自发肌电信号(EMG)、外来神经肌肉电刺激信号(NMES)等检测信号有效地相结合,主动运动时产生融有电刺激,能够良好的形成一个主动闭环反馈刺激通路。对人体实施20~100Hz的电流刺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人体的肌肉缺氧情况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尽可能坚强因肌肉缺氧造成的疼痛感[8]。

4.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的应用效果

由于临床上脑卒中后产生的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为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因此神经功能恢复成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关键。临床上普遍认为发病后康复训练时间越早,人体的运动功能恢复越迅速,发病后3个月内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段。但单一的康复训练并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日益增长的临床治疗需求,效果欠佳[9]。目前,脑卒中后发生的运动障碍主要利用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其能够对脑组织残余细胞功能进行有效调节,促进无法在普遍情况下发挥效用的神经亚细胞充分释放出代偿功能,进一步加快脑功能重建、组织再生的速度。神经功能重建仪可以明显促进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其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强大自信心。另外,神经功能重建仪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患者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功能锻炼中,进一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10]。孙毅堂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卒中后运动障碍发病后1个月内为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人体病变部位的肌肉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电极,其能够对患者身体产生的无法促进肌肉收缩的机电信号进行精确测定,通过生物反馈信息的方式持续放大患者未意识到的自身生物信号,同时相比较其接受的机电信号幅度和具有可调节性的刺激阈值。系统产生的刺激信号组成了一个闭环状态的反馈刺激路径,持续性的对损伤的大脑细胞网络系统活动进行强化,加快恢复、重建大脑神经系统网络的速度,进一步创建良好的运动反射条件,最终实现恢复人体运动功能的目的[12]。另外,有关资料表明,患者的中枢神经发生损伤后,其受损神经元属于不可再生性质,但能够利用轴突侧支芽生有效促进突触方式、效率发生变化,同时潜伏通路持续开放、周围组织功能遭受损害等不良情况相继发生,而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结构重组、功能恢复。马珂等[13]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在出现中枢神经受损后应该持续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接受恰当合理的电流刺激能够有效激发人体内存活的神经元细胞,由轴突侧枝发芽对残留的神经组织进行重组,从而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本质上是由生物反馈对患者重新认知再学习进行正确合理化的引导,主要利用外来的低频电对人体进行刺激,将其置入患者肌肉内的主动运动中,从而形成一条局限的闭环刺激通路,持续增强患者加强或控制出现运动障碍的肢体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运动障碍肢体的运动功能[14]。Szwargulski等[15]的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在应用期间具有一定主动训练的优势,其主要应用交感互动、触点反馈技术对患者自身无法感知的微弱信号进行反映,促进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控制肢体功能的目的,最终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理想化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在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早期运动功能障碍者恢复人体的运动功能。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使得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部分轻度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完全恢复,进而重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神经功能重建仪器治疗成为未来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治疗仪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