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2021-04-02杨文超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兴城125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本院髓内股骨头

杨文超 兴城市人民医院 (辽宁 兴城 1251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1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予以对照组患者人工股骨头替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下床行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手术安全性。

高龄人群由于新陈代谢、身体功能下降,同时常伴有高血压、骨质疏松以及糖尿病等常见病症,自身行动能力与协调能力下降,因此相较于普通人更易发生跌倒的情况并导致骨折,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且在发生骨折后3个月内为死亡高峰期,因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威胁[1]。临床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最佳方式为手术治疗[2]。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院就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手术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术式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1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8~87岁,平均(74.5±1.2)岁,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5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6例患者分组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68~87岁,平均(74.3±1.1)岁,男30例、女28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68~87岁,平均(74.6±1.2)岁,男31例、女27例。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均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在知情书上署名确认,同时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差异对本次研究均无影响(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替换术治疗,实施方法如下:①在术前采用X射线片确定患者的股骨正侧位并测量髓腔直径,常规麻醉后进行铺巾等术前准备工作;②手术时经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钝性分离肌肉后充分暴露骨折端与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后切开股骨大粗隆与股骨颈基底部交界位置的股骨颈,利用取骨头器将股骨头取出后在髓腔中放置扩髓器进行扩髓,扩髓时应遵循由远及近的原则;③选择合适的假柄与股骨头后安装标准颈,在安装成功后取出试用模体,对髓腔进行冲洗后将合适的股骨柄假体插入髓腔,利用吸引管将局部残留的物质进行清除并作排气处理,在将骨水泥注入髓腔中之后拔出排气管,在髓腔内置入假体后持续加压并在骨水泥完全凝固后用绷带常规绑定[3];④在成功安装人工股骨头替换术之后,确认髋关节稳定性良好后再将肌肉复位,常规放置引流管之后将切口关闭。

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实施方法如下:①与对照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术前准备工作;②令患者呈仰卧位后复位骨折端,在成功复位之后再大转子顶部近端作纵向切口,切口长度应不超过6cm;③在将大转子的尖端充分暴露之后导入导针,并在髓腔近端作1个切口插入主钉,测量深度、明确螺旋刀片的尖端部位之后,利用导针打入螺旋刀片,安装定位器后经钻孔将锁钉置入髓腔内,最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行走时间差异,并以此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以χ2对比计数资料,用%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0.5±5.7)min,对照组患者为(119.7±9.4)min,组间数据差异为t=34.084,P=0.000;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56.2±19.5)mL,对照组患者为(287.2±29.4)mL,组间数据差异为t=28.412,P=0.00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行走时间为(20.8±5.2)d,对照组患者为(42.7±6.4)d,组间数据差异为t=20.226,P=0.00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行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发生于股骨颈、股骨干两者交界处的骨折情况,该交界处的骨质相较于其他部位更加薄弱,因此在受到相对轻微的外力作用时便可能发生骨折。老年人骨质相较于常人更加疏松,因此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也更高,在发生骨折后,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局部疼痛、压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等,且患肢活动受限而无法站立、行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4]。

临床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外固定支架、多枚钉、人工股骨头替换术以及髓内钉等方法,其中人工股骨头替换术一般应用于预计寿命在10年以内且身体状况可以耐受的病例,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则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由螺旋刀片、远端锁定钉以及主钉等组成,主钉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关键部件,其中心轴线更加接近股骨力线,能够高度契合人体的生理力线,具有较好的载荷传递效果,从而有效地将外力负荷传递至股骨干;螺旋刀片能够有效控制骨折端旋转并稳定成角,同时具有一定的压缩骨密度的效果以降低组织损伤性[6];远端锁定钉在锁钉之后能够移动以减轻远端的锁钉应力,因此能够避免诱发股骨干骨折。

本院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行走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术中出血量,从而减小对患者的创伤以促进康复,患者术后下床行走所需时间更短,降低了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如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了患者手术时与术后康复期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本院髓内股骨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