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疗效观察

2021-04-02韩峰凤城市中医院外四科辽宁凤城118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肾动脉根治性肾癌

韩峰 凤城市中医院外四科 (辽宁 凤城 118100)

内容提要:目的:评价肾癌疾病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肾癌患者,随机分组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比较2组肾癌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肾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显著。结论:对比传统术式,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是优选术式。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较高,生命安全威胁风险较高。针对肾癌疾病,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的目的。针对肾癌既往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病灶,但是造成的手术损伤也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并发症情况明显[1]。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开始明显替代传统术式,且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比研究了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预后效果,为肾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肾癌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2月~2019年6月,共80例。纳入标准:①经MRI、CT等检查确诊的肾癌患者,首次确诊者;②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手术耐受。排除标准:①淋巴结转移患者;②拒绝参与治疗患者;③精神障碍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将肾癌患者分组,取随机法。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龄28~72岁,平均(53.0±5.5)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30~72岁,平均(53.3±5.6)岁。对照组与观察组肾癌患者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全麻后取肾癌患者的健侧卧位,于11肋间入路,切开皮下组织并做好肾周筋膜、肾动静脉分离处理,近端双重结扎,切断肾动脉、肾静脉,经肾下极下方切断肾脂肪囊、输尿管,向上游离后切除肾脏、脂肪囊,最后予以患者止血、关闭切口处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麻醉、体位同对照组,升高腰桥并做3处腰部操作通道,明确侧椎筋膜、腹膜反折线解剖位置后并行分离处理,分离肾蒂周围结缔组织,显露肾动脉,近心端置Hemolok(2个),远心端置Hemolok(1个),切断肾动脉。肾静脉、肾动脉处理方法相同,锐性分离肾周筋膜组织并进行肾脏前壁游离处理,肾周筋膜上极内侧分离-肾蒂,置钛夹后游离输尿管,取肾标本。术后置引流管,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肾癌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包计算肾癌患者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数指标)以n、%表示,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计量指标)以±s表示,并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肾癌患者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分析

观察组:本组肾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38.50±15.50)mL、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为(27.50±4.80)h、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80±0.50)d、术后住院时间为(7.40±1.50)d。

对照组:本组肾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41.80±16.50)mL、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为(70.50±5.50)h、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50±0.80)d、术后住院时间为(11.20±1.80)d。

观察组与对照组肾癌患者组间以上手术相关指标经统计学计算,t=28.8591、37.2542、11.3968、10.2572,P均<0.05。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观察组:本组肾癌患者术后有1例发热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

对照组:本组肾癌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以及发热患者各2例、切口感染患者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9/40)。

肾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计算,χ2=7.3143,P=0.0068。

3.讨论

肾癌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人群患病率较高,且流行数据调查指出肾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关于肾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以及患者的抽烟习惯等因素有关[2]。肾癌患者早期阶段症状无典型性,部分患者有腰痛、血尿等症状,构成生命安全威胁。既往肾癌的传统手术治疗产生的切口较大,在增加患者身体损害的同时,导致术后身体恢复时间延长[3]。考虑传统术式的不足,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开始明显替代传统术式,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入路有经腹腔、后腹腔2种,经腹腔入路空间、可操作空间较大,解剖标志清晰,但腹腔内脏器、肠管损伤风险较大,经后腹腔虽然操作空间小,但是可直达腹膜后器官,对腹腔脏器、肠道影响小、手术术野清晰,术中可有效控制肾静脉、肾动脉,并取得腰方肌、腰大肌等可靠解剖标记,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且安全性高。另外,可直接、快速到达肾门,有效处理肾蒂[4]。贾世鹏[5]研究指出,对比传统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高。

研究结果显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肾癌患者术后并发症2.5%少于对照组22.5%,术中出血量(138.50±15.50)mL少于对照组(241.80±16.50)mL,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指标比较P均<0.05。此次研究结果和丁锡奇等[6]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优势突出,在弥补传统术式不足的基础上加速了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肾癌患病率居高不下,积极的手术治疗是确保患者安全性的关键。对比传统术式手术大损伤的不足,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术中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患者手术安全性高,是治疗肾癌疾病的优选术式。

猜你喜欢

肾动脉根治性肾癌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多支肾动脉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