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的儿童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分析

2021-04-02穆荣荣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口腔科辽宁葫芦岛12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矫治器单胞菌牙周

穆荣荣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口腔科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的儿童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来本院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使用了固定矫治器,探究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的儿童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分析结果。结果:和治疗前相比,受试者治疗后6个月牙龈卟啉单孢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相较于治疗前,受试者治疗之后该菌株百分比水平明显上升,而治疗后6个月该菌株的百分含量和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疾病的小儿患者来讲,在矫治早期,牙龈卟啉单胞菌百分含量和检出率明显提升。

错颌牙畸形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这种情况会导致青少年容貌异常,继而对受试者自身的口腔功能发音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出现,就此形成的严重的心理障碍[1]。

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错颌牙畸形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方法和传统意义上的方丝弓矫治器相比结构更为简单,且治疗错颌牙畸形也能够取得满意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矫治器治疗疾病过程中,矫治器需要长期固定在患者口腔之中,继而对患者口腔卫生造成影响。同时也给细菌繁殖提供了一定条件。引发牙釉质脱矿以及牙周组织受损现象发生,致使患者口腔中细菌环境发生改变。进而令原有的细菌微生态平衡就此被打破,导致牙龈黏膜发炎[2]。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固定矫治器针对于正畸治疗的儿童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来本院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使用了固定矫治器。在此其中女性共计82例、男性共计82例。年龄8~15岁,平均(11.36±0.85)岁。纳入标准:受试者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依从性差患儿,具有精神疾病患儿,有药物过敏史患儿。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利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疾病,详细为:在对患者开展治疗前7d,为其普及关于牙体牙周疾病相关知识,同时也要为受试者宣教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如果发现存在口腔疾病,必须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在此之后,利用直丝弓矫治器实施相关治疗佩戴矫治器以后,受试者三餐均要按照正确方式刷牙。同时做好相关防护工作。本实验使用无菌纸尖法,针对于受试者的牙龈沟液样本加以收集。该项工作经由同一名医生完成。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受试者干预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改变情况。牙龈炎症微生物样本自粘托槽前后牙唇侧炎获取。实验利用无菌刮治器,获取菌斑。并将其放置到离心管内等待处理。后利用PCR法,有效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水平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内的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分析,组间对比利用单因子方差法完成。两两比较利用SNK法完成计算工作。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时,证实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受试者干预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百分比含量对比

干预前,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情况为(0.006±0.002)%;干预后1个月,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情况为(0.090±0.018)%;干预后3个月,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情况为(0.094±0.025)%;干预后6个月,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情况为(0.008±0.003)%。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以及3个月患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百分比有所上升,(t=35.2264,26.335,P<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情况和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t=0.596,P>0.05)。

2.2 受试者干预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情况对比

干预前,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人数26例,检出率为15.9%;干预后1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人数58例,检出率为35.4%;干预后3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人数60例,检出率为36.6%;干预后6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人数28例,检出率为17.1%;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以及3个月患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明显更高(χ2=8.226,9.362,P<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和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χ2=0.058,P>0.05)。

3.讨论

当前,固定矫治器已然成为了国内外治疗错颌畸形的主要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矫治器,直丝弓式矫治器具备了三维定向小幅度移动牙齿、效率高、准确性强等优势。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可以朝向各个方向移动受试者的牙齿。利用此法全面减少受试者自身不适感,加大就诊间隔,降低就诊频次。其可以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3]。

人体的口腔为一个由诸多微生态体系所构成的相对复杂动态性平衡区域。由于应用矫治器的原因,继而更改了原有口腔生物力学结构以及内部环境。造成受试者口腔微生态发生一定改变。牙周袋属于微生物重点聚集地之一,内部细菌水平较高。其数量与及种类此消彼长。牙石较多以及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原因和遗传、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衡等全身因素均会对牙周袋细菌的动态平衡造成显著影响。倘若宿主口腔与牙周中的微生物平衡性被打破,就会引发牙周组织炎发生发展[4]。

牙龈卟啉单胞菌为现如今被临床所公认的牙周重要致病菌[5]。这种细菌所分泌的牙龈素会造成局部炎症发生以及骨质吸收。其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毒性因子。相关统计证实,牙龈卟啉单胞菌水平和牙周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本试验针对于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利用固定矫治器后,针对其牙周卟啉单胞菌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证实:和治疗前相比,受试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该种细菌检出率显著上升。和治疗前相比,受试者治疗后6个月牙龈卟啉单孢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且值得说明的是,相较于治疗前,受试者治疗之后1个月与3个月该菌株百分比水平明显上升,而治疗后6个月该菌株的百分含量和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

这也在根本上说明,在应用矫治器早期为受试者口腔内微生物动态平衡性被打破的关键时刻。而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口腔内的微生物大都已然恢复到早期动态平衡和标准。所以说,在对儿童患者开展正畸治疗早期,应当注意检查牙周临床指标情况。力求第一时间清除牙菌斑,确保口腔清洁性,避免出现牙周炎。

猜你喜欢

矫治器单胞菌牙周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