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羊包虫病的综合防治体会

2021-03-27汪庆生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包虫病驱虫绵羊

汪庆生

(西藏曲松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山南 856300)

绵羊包虫病是常见的体内寄生虫疾病,疾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出现症状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因此对绵羊包虫病需早发现、早预防。绵羊包虫病对羊养殖产业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将防控包虫病工作落实到位,是促进绵羊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畜牧养殖的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使绵羊养殖数量不断提高。

1 病原

绵羊包虫病病原主要是细粒棘球蚴,虫体直径5 ~10 cm,整体呈现包囊状结构,具体形态、大小在不同寄生部位展现为不同状态。细粒棘球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其中绵羊体内最为常见的是兽型棘球蚴,该类型具有典型特点,即发生层不存在子囊和孙囊。

2 生活史与流行病学

绵羊包虫病的终末宿主为狐、犬等食肉动物,寄生于该类动物的小肠中,感染的狐、犬等动物粪便污染的水源、草料中均可含有虫卵,若牛羊饮用被虫卵污染的水或使用被污染的草料,则感染。该寄生虫在消化道中发育成为六钩蚴,然后逐渐分散至宿主全身各处,在一年以内生长发育成为刺球蚴,并长期生存于宿主体内。

细粒棘球蚴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我国新疆地区是其病害高发区,新疆地区绵羊极易感染,感染率在50%~80%。此外,宁夏、青海以及内蒙古等地也遭受包虫病的严重危害。在绵羊包虫病流行病学中,犬有着关键性作用,绵羊感染包虫病主要是犬通过带虫卵粪便污染水、草料,绵羊接触后感染造成的。因此,为从根本上降低绵羊包虫病感染风险,可以减少绵羊与牧羊犬和其他野生犬科动物的接触。

3 发病机制

包虫病又被称作棘球蚴病,属于一种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成因是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导致。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在犬科动物小肠寄生,待孕卵成熟后伴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当绵羊误食虫卵后,虫卵在羊消化道进行孵化,出现六钩蚴,幼虫通过血液循环至肝脏等部位形成泡状球蚴,感染其他组织[1]。

4 症状

绵羊包虫病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棘球蚴数量不断增加,可能导致被寄生部位组织出现病变,引发各种临床症状,包括黄疸、腹水、消瘦等,甚至会导致病羊全身出现过敏反应,若囊泡破裂可能直接导致绵羊过敏反应严重而死亡。

发病最初阶段无任何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但持续时间十分短,通常很难发现。绵羊食用了含有寄生幼虫的饲料和水,幼虫寄生在羊脑和消化道,羊会出现轻症状的脑炎。而临床症状随个体不同,表现为体温升高,可升至40℃,伴随着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病羊会突然兴奋或精神不振,还会出现站立不起等神经性症状,此症状持续时间不长,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发现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后期症状加重。羊群在感染8 个月左右,寄生虫会在羊脑中发育并在大脑中构成包囊,发病时大脑受包囊压迫,出现羊头后仰,并出现转圈。还有部分羊会出现倒地不起,甚至死亡。患病羊身体不断消瘦,食欲不振,逐渐衰弱,直到废绝[2]。

5 诊断

患病羊生前以及尸检都具有难度,通常通过皮内病态反应加以诊断。发生急性病变的羊主要病变发生在肝、肺及六钩蚴移动时在肝脏中留下的沟痕。慢性病羊会在肝脏各个部位出现众多囊状多头蚴,在胸骨发现病变,骨质呈松软发黄,多处出现穿孔,皮肤由表面突起,病灶周边出现炎症,还能够发现钙化以及变异的多头蚴。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简单,且十分快速,被临床普遍应用。由于免疫学方法检测绵羊包虫病常常出现假阳性,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对其进行反复检测直到最终确诊,包括X 线、CT 等,同样能够估到较为准确的检测效果。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治疗措施

绵羊包虫病治疗具有较大难度,且治疗费用较高,较少使用手术方式治疗。若羊失去较高经济价值或无治疗意义,则直接将其淘汰处理。若绵羊处于感染初期,或未产生明显症状,可以使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对其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用药方法和药物浓度,防止药物浓度过高,防止其在杀死棘球蚴的同时导致绵羊中毒。手术摘除棘球蚴是治疗绵羊包虫病的最佳手段,值得关注的是手术过程中需要将内囊摘除,并对外囊进行处理,在进行内囊摘除前需要先将原头节杀死,避免发生囊液溢出,引发包虫扩散,由于囊液抗原性极强,会造成绵羊过敏,甚至会使羊出现休克。包虫病拥有较高死亡率,急性型病羊在发病后1 小时内会快速死亡。慢性型以及亚急性型,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首先,按照病羊症状确定脑部患病位置,手术前对其区域进行剃毛消毒操作,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其次,在皮肤上做一个U 型或者是十字型切口,把皮下组织或者是皮肤揭开,防止皮肤出血较多;再次,用圆锯去掉一小块颅骨,在不损伤脑膜的基础上,打开颅骨;颅骨打开后,可以看见很多头蚴,及时将其缓慢取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程都要堵住鼻孔以及口鼻,不能使绵羊呼吸,在相继取出头蚴之后,翻转其身体,让其四脚朝天,使剩余的多头蚴自动从颅骨中滑落。最后,手术完成之后,可以在患病位置喷洒或者涂抹生理盐水以及青霉素药物,起到消毒作用,随后盖好骨膜。缝合伤口时可以使用抗生素,防止伤口发炎。手术过程中应对操作强度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在囊泡摘除过程中造成其破裂,导致囊液流出。术后给予病羊抗生素治疗,防止术后继发感染。

6.2 预防措施

绵羊包虫病治疗需要较高成本,因此应将防治重点放在预防上,通过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可以在初期有效杀灭棘球蚴,从根本上防止绵羊与虫卵形成接触,阻断感染路径。第一,畜牧业发达地区,加强对包虫病的预防已迫在眉睫,在发病前需要进行大力防控,从而让包虫病得到良好控制。第二,我国大规模饲养羊群区域通常也喂养一定数量牧羊犬,牧羊犬与羊群同吃同住,因此绵羊很容易接触到被犬粪便所污染的饮用水和草料。因此包虫病流行地区内,应减少牧羊犬与羊群的接触,同时牧区的犬类需要进行驱虫处理,疫病发生率高的地区需频繁投药,发生率低的地区可几个月进行投药1 次,采用吡喹酮、盐酸丁奈眯等药物,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防止犬中毒,并对每次给药进行记录。对犬类粪便采取无害处理,粪便收集起来后进行焚烧或深埋,防止绵羊与之相接触。对饲养犬类进行规范管理,并对犬类通过挂牌方式进行登记,避免将犬散养,防止将疾病感染致人类,阻止病原传播。第三,转变藏区放牧模式,把牧草场进行分割,根据季节进行轮放,使草原处于生态平衡,又让草场得到了净化。第四,屠宰病羊时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无害处理,不能将其饲喂犬类。第五,针对当地人民进行宣传教育,让牧民了解包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误食虫卵。第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将绵羊包虫病列入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特别是在包虫病流行地区,需要加强包虫病免疫措施,免疫密度需要达到90%以上[3]。

另外,增加社会宣传力度,在牧区增加宣传教育,使广大牧民意识到包虫病对绵羊养殖以及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将绵羊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危害程度、传播途径等告知牧民,提高其预防意识。可借助当地报纸、电台、电视、杂志等传播媒介,提升社会宣传效果。强化放牧管理,牧民需要梳理正确的养殖观念,优化放牧管理,发挥预防作用。犬科动物是多头蚴主要宿主以及载体,科学控制牧羊犬数量,定期对家犬进行驱虫操作,防止感染绵羊群,一般情况下,每个月驱虫一次。深埋犬科动物的粪便,不随意堆放在养殖场周边,以阻断疾病传染根源。做好羊圈管理,防止狐狸等野生动物闯入,重点管理屠宰工作。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可经过绵羊肉制品传染给食用人员,屠宰管理是控制包虫病传染的关键途径。规范屠宰场生产流程,切忌私自屠杀,一旦发现患病羊需及时做无害化处理,防止其屠宰后流入整个市场。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屠宰场,防止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

6.3 做好蓄间防控以及鼠害治理工作

蓄间防控以及鼠害治理是防治绵羊包虫病的工作重点,蓄间防控包含羊免疫以及犬驱虫工程。羊免疫在蓄间包虫病防控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切实做好羊免疫包虫病疫苗注射,可提升羊对包虫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包虫病感染率,切实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可有效降低包囊形成,斩断包虫病传播循环,确定犬只管理规范,佩戴项圈在圈舍内养,每个月给犬只投药后的一周内粪便收集起来,做无害化处理。

6.4 饮水安全以及环境卫生

推进安全饮水进程,强化已完成安全饮水的后期运行维护工作,保证日常安全饮用。将安全饮水项目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制定安全饮水管理制度,安排专人管理以及环境负责人,运行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找专人维修,为牧区养殖绵羊提供清洁、可靠的饮用水。

6.5 驱虫处理

按照病原发病特征,和中国实际国情结合,用易于施展的灭绝性攻击成虫着手,简化措施、节省投入,预防治疗措施需简便易操作。对终末宿主成虫期前驱虫的综合性措施,可以简称为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吞食吡喹酮咀嚼片可大面积有效驱虫,通过每个月对犬驱虫可以从根源上切断病原循环链,吡喹酮可以百分之百清除绦虫,第二次驱虫时,即使犬重新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其排除的粪便也不存在感染性。月月驱虫主要特征是驱杀病原成虫,符合控制蠕虫病的病原灭绝原则,完成成虫前期的驱虫工作,防止虫卵传播。月月驱虫属于一种完全的成虫期前驱虫,是有效切断病原循环途径。基于驱虫密度以及有效驱虫比例基础上,可以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6.6 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为提高绵羊包虫病实际防治效果,应做好兽医和绵羊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通过老手带新手、骨干带成员的方式开展兽医人员业务培训。首先将各乡村兽医人员和负责人集中进行业务能力培训,然后由这些人员携带犬驱虫药回到乡村,为全体养殖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讲解,并进行示范,使全体养殖人员均掌握一定预防绵羊包虫病的专业知识技能。

7 结语

绵羊包虫病有效防控较临床手术治疗更加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经常进行驱虫预防疾病,可对该病原进行有效控制,若长期坚持,一年后能将其根除。经常使用的药物为吡喹酮食饵性剂型,其作用于成虫前期驱虫,在一年中要进行驱虫7 ~8 次。其二,加强卫生检疫。特别是在屠宰盛行季节,一经发现肝脏出现包虫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无公害处理,将其进行深埋焚烧,杜绝把病蓄喂食动物。据相关调研可以证实,啃齿动物是该病原的中间宿主,根据实际情况灭鼠,是该病防控重点。进行灭鼠时,要将鼠的尸体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使寄生虫传染源被切断,防止蔓延。

猜你喜欢

包虫病驱虫绵羊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数绵羊
数绵羊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香榧驱虫述古今
奔跑的绵羊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巧计得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