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链球菌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2021-03-27陈润武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猪群猪舍

陈润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石埇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浦北 535326)

中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生猪养殖不仅是畜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农民增收和致富的重要手段。猪链球菌病是比较常见的猪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致死率较高,容易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并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高度的重视,做好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保障猪的健康生长,保障生猪养殖收益。

1 临床表现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因为感染的猪链球菌型有所不同,再加之病猪的个体原因,导致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以及精神沉郁等症状。随着病情加剧,病猪会出现全身发抖、呼吸困难以及关节肿胀等症状。如果妊娠母猪发病,则容易出现流产。猪链球菌病的致死率较高,有的病猪甚至尚未出现相关症状便已经死亡。以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为例,病原为猪链球菌2 型,败血型猪链球菌病最急性型病例主要发生在病程初期,在发现时病猪通常已经死亡。急性型病例发生时,病猪体温会急速升高,最高可达43℃左右,同时伴有呼吸困难以及精神沉郁等症状,严重时病猪口鼻会流出混有红色泡沫样物,急性型病例通常在1日内死亡[1]。急性型病例的死亡率较高,死亡率超过80%。而慢性型病例病程通常可以持续2 ~3 周左右,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病猪最终会因心力衰竭死亡,但是相对于急性型病例,慢性型病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治愈率更高。再以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为例,病原为猪链球菌2 型,仔猪的发病率更高。在发病初期,病猪会伴有体温升高的症状,同时病食欲随之下降,还会出现便秘等。随着病情加重,病猪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行走摇晃甚至难以站立。如果病程长,病猪会出现跛行,虽然经过有效的治疗可以逐渐恢复健康,但是依然存在逐渐消瘦死亡的概率。如果病程急,则病猪很快便会死亡。

2 发生特点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由于猪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且传播渠道广泛,因此猪链球菌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全年任何季节均有可能发生。猪链球菌的传播渠道广泛,但以吸血昆虫传播为主,因此夏季和秋季发病率最高。猪链球菌病通常情况下会呈现散发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偶尔也会出现暴发流行的情况。猪链球菌病的影响范围广,任何年龄段的生猪、任何品种的生猪以及任何性别的生猪均会受到感染,但发病后的表现情况有所不同,以4 ~12 周龄的仔猪发病后症状最为严重,且这一年龄段的死亡率最高[2]。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养殖场中的病猪,病原菌会随着病猪的排泄物一同被排出,进而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猪链球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损伤的皮肤、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或者直接以吸血昆虫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场的卫生条件不达标、药物使用不当、免疫接种不到位等都会导致猪链球菌病发生流行。

3 病理特征

对病死病例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猪的喉头黏膜、鼻黏膜以及气管黏膜均存在充血现象,病猪的肺脏在出现充血现象的同时,还会出现肿胀。在病猪的气管与支气管中会有大量的泡沫状内容物出现。病猪全身的淋巴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并呈暗红色。病猪的胃和小肠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并且肠系膜淋巴结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肿大。病猪的肾脏除了出现肿大外,同时还会伴有出血现象。病猪脑膜也会出现大量的点状出血,有时还会出现淤血。结合以上特征,可以对猪链球菌病进行初步判断,通过病原分离鉴定进一步确诊,并结合猪链球菌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保障猪链球菌病的治疗效果。

4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只有做出科学的诊断才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因此在猪链球菌病防治过程中,需要做好临床诊断,保障诊断效果。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首先要结合生猪养殖情况进行诊断,即结合猪场中生猪的品种、日龄、存栏数、发病数以及发病时间等基本情况,还要了解生猪日常养殖管理情况,如生猪的饮水、饲料以及防疫检疫等情况。其次要检查生猪养殖环境,如猪场周围的卫生条件状况、猪舍的通风状况、猪舍的降温保温设施等。在进入猪舍后,要注重观察猪的精神状态,对猪群采取惊吓措施后观察猪的反应是否正常,如生猪是否精神不振,受到惊吓后是否依然趴卧不动,跑动时是否会出现跛行的现象。待猪群安静后,观察是否出现咳喘等现象。同时还要对猪群进行近距离观察,观察其膘情,尤其对于出现呛毛现象的猪给予高度关注,观察其是否出现咳喘等现象[3]。观察生猪是否出现关节肿胀、眼睑水肿等问题。关注猪群的饮水与进食情况,观察猪群是否存在便秘、呕吐等症状,同时还要关注其呼吸和心律状况等。如果采用以上常规手段依然难以确诊,则需要进行病理剖检,通过病理剖检,结合猪链球菌病病理特征进行确诊。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细菌检查,采集组织样本,送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链状球菌或者杆状菌,掌握细菌存在的形态等,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最终确诊[4]。

5 综合防治措施

猪链球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这便导致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较高。如果养殖管理缺乏科学性,猪群机体免疫力下降,则容易发生猪链球菌病。导致猪链球菌病发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为养殖场中的病原存量大,这是因为猪场卫生条件不达标,进而导致病菌大量滋生,再加之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不到位,导致猪链球菌浓度增加,进而导致生猪发病;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出现对猪不利刺激,导致生猪的抵抗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猪链球菌病发生。如猪舍温度控制不当、高温季节猪场的降温措施不到位、饲料发霉变质等都是导致猪链球菌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5.1 保障猪场卫生安全

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猪场规划工作,将生活区与生产区隔离开来。同时要做好猪场的整体隔离,如用砖墙将猪场围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外界动物进入猪场,切断传染源。在生活区要加强管理,做好外来人员和车辆的消毒工作,如设置车辆消毒池或者喷雾消毒机,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进行消毒,同时还应要求进出生产区的人员进行严格消毒。要定期对猪场进行清洁处理,及时清除猪场中的粪尿,并设置发酵池处理粪尿,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不仅要做到消毒不留死角,而且还要定期进行带猪消毒。要定期更换消毒药物,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要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对养殖场的卫生、消毒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样才能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降低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

5.2 保障猪场内的环境

要做好猪场的通风,一方面要增加猪舍的门窗面积,保障通风效果;另一方面应在猪舍顶棚设置排风器和墙面设置风机,借助排风器和风机提升猪舍的通风效果,以更好地保障猪舍的氧气供应。保障通风可以及时排除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等,同时增加猪舍的氧气含量,有助于猪的健康生长。每天定时清理猪舍中的粪便,这既有助于保证猪舍的清洁,也有助于保障猪舍地面的干燥。要注重猪场内的温度调节,应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5℃以下,如果猪舍温度过高,可以采用通风的方式降温,也可以采用凉水喷雾的方式降温。保障猪场内的环境,可以有效规避环境应激,避免影响猪群免疫力,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猪链球菌病的发生率。

5.3 保障营养平衡

猪群营养状况也是引发猪链球菌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猪链球菌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保证猪群的营养平衡。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通常采用土猪养殖方法来养殖引入的生猪,导致养殖方式不合理,使得猪群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进而导致猪链球菌病发病率提升。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调整养殖方案,可以按照4%的比例外购预混料,并按照比例要求添加麸皮、玉米以及豆粕等,适当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更好地满足猪的生长需求,进而促进猪机体抵抗力的提升。如适当补充维生素A 能够帮助生猪黏膜系统的再生和修复。在饲料中添加玉米,由于玉米粒容易出现发霉等问题,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玉米同时还要适量添加脱霉剂,借助脱霉剂避免霉菌毒素带来的危害,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5]。

5.4 加强检疫

由于目前很多猪场做不到自繁自养,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通常需要从外部引入仔猪。在购入仔猪的过程中,应坚持从正规猪场购置,并查看仔猪的免疫记录,确保引进的仔猪无重大传染病病史。另外,在购入仔猪时应在同一猪场中购置,即使从不同猪场中购入仔猪,也不能集中混养,需要进行隔离饲养。对于新购入的仔猪,当天应少投喂饲料,并在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等,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应激。针对新引入的仔猪,要加强观察,7 d 后如果猪群中没有出现发病猪,则需要对其进行蓝耳病、猪瘟等常见病的免疫接种。

5.5 猪群定期保健

可以应用泰乐菌素进行呼吸道保健,应用鱼肝油以及微生态制剂进行肠道保健。针对仔猪保健,则可以借助干扰素免疫球蛋白复合剂。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定期向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或者复合酶等,起到促进消化、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猪场如果处于疫情范围,则需要借助扶正祛邪散、荆防败毒散等进行保健。

5.6 治疗

在猪链球菌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秉持抗菌消炎的原则,确保合理用药,提升治疗措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应用阿莫西林、磺胺嘧啶钠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可以用20%的磺胺嘧啶钠0.25 ml/kg,每日注射2 次,连续注射5 d 左右便可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也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钾按160 万/40 ~60 kg、240 万/60 ~80 kg、320 万/80 kg,每日注射1 次,连续用药3 ~5 d。如果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则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氨溴注射液,静脉注射,每头猪每次注射20 mg 左右,每天1 次,结合病情合理控制注射天数。如果病猪出现淋巴结肿胀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淋巴结成熟后将其切开,将内容物清除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可以应用2%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应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完成后,应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消毒。针对出现淋巴结肿胀症状的病猪,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配合使用中药治疗,借助中药起到抗菌消炎以及清热解毒等作用,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帮助病猪更快地恢复健康。

6 结束语

猪链球菌病是比较常见的猪病,在养猪过程中时有发生。猪链球菌病危害巨大,不仅会影响猪的健康生长,而且该病致死率较高,容易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充分认识猪链球菌病的发生特点,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猪的健康生长。猪链球菌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同时结合猪链球菌病的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猪群猪舍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群亚健康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