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新苗“动静结合”论治膝痹病学术经验总结*

2021-03-27陈铁武周国庆姚新苗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新苗骨伤科

陈铁武 周国庆 唐 晶 姚新苗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2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53

“动静结合”理论最早起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历代医家将“动静结合”作为骨伤科认识疾病的基本观点之一,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基本思路[1]。

姚新苗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四十余载。对“动静结合”理论在中医骨伤科临床病证的诊治和康复方面,尤其是在膝痹病的诊治中,有独特的经验体会,现将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如下。

1 “动静结合”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唐代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指出“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用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盖屈则得伸,得伸则不能屈,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明确强调了骨折固定与功能锻炼的共同必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方先之、尚天裕等提出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骨折伤病四大原则,从而确立了“动静结合”学说在骨伤科新疗法上的临床基础地位[2]。

2 “动静结合”理论在治疗膝痹病上的体现

典型病例:患者史某某,女性,68岁。2013年7月主诉双膝关节反复疼痛3月余来诊。患者双膝关节疼痛,伴屈伸不利,行走困难。感身体困重,口苦咽干心烦。查体见:双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舌淡红,苔黄腻,脉细。X线示:膝关节局部骨质增生。中医诊断:膝痹病,湿热痹阻证。治则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治以关节腔注射结合小针刀治疗,再配以中药内服。方用:四妙丸合小柴胡汤加减。黄柏、苍术、川牛膝、黄芩、柴胡、陈皮、山楂各12g,薏苡仁30g,党参15g,炙甘草、姜半夏各9g,大枣6枚,干姜5g。二诊:患者自诉疼痛较前明显缓解,但自觉双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续拟前方加当归、鸡血藤、木瓜舒筋活血通络。三诊:患者双膝关节疼痛已基本消失,复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1次。

按:该患者素体虚胖,卫阳不固,遇暑湿天气,湿邪乘虚入侵机体关节,湿热痹阻肢体关节,导致膝关节疼痛,以发此病。患者以湿热为主,表现为身体困重,身热,口苦咽干,苔黄腻,故选择四妙丸合小柴胡汤,苍术、牛膝、薏苡仁、黄柏清热利湿,小柴胡汤疏达少阳枢机,恢复气机升降。

3 体会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发生膝骨关节炎时,常以关节软骨骨质增生、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甚至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为主要特征[3],属于中医学膝痹病范畴。姚新苗教授在其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强调膝痹病患者的治疗必须“动静结合”。在治疗上,姚师多采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如上述患者所见乃湿热痹阻之证象,遂予以清热利湿、疏经通络为法。再配局部施以针刀治疗,同时结合对腘绳肌、腓肠肌进行主动抗阻拉伸训练。

筋络损伤后,血溢于脉外,气血凝滞。此时,机体必须以“静”止固定才能使损伤的筋络得以修复愈合。但筋络损伤的同时,瘀血停滞,日久则血流不畅,可加重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症。因此,必须尽早地加强功能锻炼,尽早地“动”起来,使气血通畅,以助筋伤早日恢复。姚师认为,传统的运动养生法,就是要做到动静结合。在一张一弛,张弛有度之间体现中医“动静结合”的中庸之道和平衡观,才能真正达到“阴平阳秘”[4]。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新苗骨伤科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拨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
消肿止痛酊结合冷敷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白发丹心哺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