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

2021-03-26姜玟伊李淮安徐舒畅李会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反酸胃脘萎缩性

姜玟伊,李淮安,徐舒畅,李会敏,孟 杰

(1.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2.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3. 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310)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多发病。在我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患者存在长期吸烟、受药物刺激等化学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等生物因素、机械损伤等物理因素、免疫因素及其他因素等有关[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出现饱胀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频繁嗳气及胃脘疼痛等症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情较为复杂,病程较长。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若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可发生贫血、胃溃疡及胃出血等并发症[2-3]。中医多依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诊断其病情。以胃痛为主症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病情多被诊断为“胃脘痛”。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病情多被诊断为“痞满”。胃痛或胃脘部胀满症状不明显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病情多被诊断为“反酸”、“嘈杂”等[4-6]。《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记载:“胃病者,腹䐜胀,胃脘当心而痛”。“痞满”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景岳全书·嘈杂》中记载:“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恼,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2017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7]中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型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其中肝胃不和证又分为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又分为脾胃气虚证和脾胃虚寒证。在导师李淮安主任医师辩证思路和遣方用药方法的指导下,笔者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验方口服治疗21 天后,其症状明显好转。3 个月后,对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其病情未反复发作。本文主要报告对1 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

1 病例资料

患者孟某,男,55 岁,于2019 年5 月12 日进入我院接受诊治。患者反复胃脘部疼痛20 天,不适感明显,伴反酸烧心、口干及腹胀。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患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西医治疗未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近日饮酒后胃脘痛加重,嗳气、反酸明显,时有恶心呕吐,纳少,眠差,大便粘滞,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中医诊断的结果为:脾胃湿热证胃脘痛。予患者经验方和中清胃饮口服治疗。该方剂的药物组成为:黄连10 g、黄芩10 g、姜半夏10 g、干姜6 g、杏仁10 g、薏苡仁18 g、白蔻仁10 g、白术10 g、苍术10 g、厚朴10 g、石菖蒲10 g、木香9 g、淡豆豉10 g、焦栀子6 g、枳实6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服用1 剂,分早、晚2次温服,共服用7 剂。叮嘱患者清淡饮食,戒酒。7 天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复诊。患者胃脘部疼痛,胃胀、嗳气及反酸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纳食,睡眠改善,大便可,舌红,苔黄微腻,脉滑。让患者继续服用14 剂。叮嘱患者继续清淡饮食,勿饮酒,不适随诊。14 天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复诊。患者上述诸症皆不明显,停药观察。3 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胃痛、反酸等症状未再发作。

2 讨论

患者胃脘痛,反酸烧心明显,伴恶心呕吐,纳少,眠差,大便粘滞,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常饮酒,以致湿热内蕴。依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症状及体征,诊断其病因为发生湿热蕴结脾胃后,以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患者病情的辩证要点为脾运失健和湿热内阻并见。治疗以清热和中、利湿运脾为主。故予患者经验方和中清胃饮口服治疗。该方剂中的黄连、黄芩具有清热燥湿等功效,《别录》中记载,黄芩可“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黄连可“除水,利骨,厚肠胃…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也”;姜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可“除腹胀”,以姜汁炮制后,可增强其止呕的功效,降低其毒性;干姜具有温中散邪等功效,上述四味药材相伍可使辛开苦降;《长沙药解》中记载,“肺主藏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故用杏仁宣肺气、调理气机;白蔻仁具有芳香化湿、行气调中等功效;薏苡仁具有渗利下焦湿热、健脾等功效;白术、苍术具有健脾祛湿等功效;焦栀子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等功效;茵陈具有清利湿热等功效;上述六味药材可共奏祛湿之效,且脾为生痰之源,健脾则湿无所生,用清热利湿之药,可使湿热有所出;石菖蒲具有化湿开胃等功效,《滇南本草》中记载,其可“治九种胃气,止疼痛”;厚朴具有行气除满等功效,《别录》中记载,其可“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厚肠胃”;木香具有理气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淡豆豉具有宣发郁热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可“下气,调中”;甘草具有益气健脾等功效,可调和上述诸药。全方中诸药配伍巧妙严谨,可共奏清热利湿、健脾和中之效。笔者认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优势。

猜你喜欢

反酸胃脘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