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报道

2021-03-26杨道德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单核细胞白细胞

杨道德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南宁 5300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异常淋巴细胞比例高于10%、嗜异性凝集试验结果阳性、血清抗EB 病毒抗体阳性等。此病患者的病程多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对于重症患者(例如存在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患者),可短疗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来减轻其症状,必要时可为其使用免疫球蛋白来改善症状。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 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提供参考依据。

1 病例资料

患儿陈某某,男性,8 岁零10 个月,因“双侧耳后区肿痛,伴发热3 天”于2019 年4 月5 日到我院就诊。主述:3 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耳后区肿痛,肿痛区进行性增大,拒按,伴发热,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7℃,无畏寒、头痛,无咳嗽、气促、喘息,无呕吐、抽搐、谵妄,无腹痛、腹泻,耳后区及颈部肿痛逐渐加重,存在呼吸加快的情况,且伴有喉鸣音。病后先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予退热对症处理,后于2019 年4 月4 日到省级儿童医院门诊求治,检查发现尿淀粉酶偏高,当时考虑其病情为“急性腮腺炎、淋巴结炎、扁桃体炎”,门诊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氢化可的松等静脉输液治疗,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发热暂缓解,耳后区肿痛无明显好转,伴有喉鸣、喘息。后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炎琥宁等静脉输液治疗。2019 年4 月5 日拟诊“腮腺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收入儿科。病后患儿神清,精神可,饮食欠佳。既往史:有“鼻腔狭窄”病史,平素有张口呼吸的习惯,院外就诊曾建议手术治疗,当时未予处理。按时预防接种。查体:T 37.3℃,P 85 次/min,R 28 次/min,BP 105/65 mmHg,体重21 kg。发育正常,神清,问答切题,查体合作。咽峡充血,双侧扁桃体Ⅲ°肿大,表面未见脓点。双侧颌下、耳后、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5 cm×5 cm,表面无红肿,质硬,活动欠佳。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辅助检查:1)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019-04-0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23×109/L、血红蛋白135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8.8%、淋巴细胞百分比36.8%。2)某省级儿童医院(2019-04-04)。尿淀粉酶381 U/L,血淀粉酶42 U/L。彩色B 超:(1)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2)双侧腮腺内实质低回声团(考虑为增大的淋巴结)。3)我院入院检查(2019-04-05)。血常规+CRP:白细胞计数21.68×109/L、红细胞计数4.86×1012/L、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计数21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85×109/L、淋巴细胞计数12.7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6.2%、淋巴细胞百分比58.6%、超敏C 反应蛋白>5 mg/L、C 反应蛋白23.80 mg/L。肝功能:谷草转氨酶91 U/L、谷丙转氨酶191 U/L。胸片:两肺纹理增粗,右下肺野有少许磨玻璃样影,考虑存在右下肺感染。初步诊断:1)流行性腮腺炎;2)急性扁桃体炎;3)急性淋巴结炎;4)支气管肺炎;5)肝功能异常。予抗感染、雾化抗炎、护肝等治疗,症状无缓解。4 月6 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喉鸣,鼻导管吸氧状态下SPO296%,考虑有梗阻性呼吸困难,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减轻呼吸道局部组织炎症。4 月8 日复查:1)血常规+CRP:白细胞计数18.7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53×109/L、淋巴细胞计数11.5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4.9%、淋巴细胞百分比61.6%、超敏C 反应蛋白>5 mg/L、C 反应蛋白23.70 mg/L。2)白细胞手工分类:异型淋巴细胞25%。3)修正诊断:(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气道梗阻?;(3)支气管肺炎;(4)肝功能异常。立即将患儿转ICU 密切监护,予更昔洛韦静脉输注、干扰素a2b、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地塞米松静脉输注等治疗。患儿症状无缓解,存在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考虑气道梗阻加重,紧急行气管切开手术。期间患儿出现心跳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术、肾上腺素强心处理。患儿恢复自主心跳后,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予纠正酸中毒、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等治疗。经治疗后患儿生命体征较前改善,但呈睁眼昏迷状态,仍有反复发热,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继续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予甲强龙缓解气道炎症、地西泮镇静及阿曲库铵松驰呼吸肌。4 月11 日再次出现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诊断: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气道梗阻;3)呼吸衰竭;4)支气管肺炎;5)肝功能异常。

2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单核- 巨嗜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EB 病毒感染所致。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病情易被漏诊、误诊。有报道称[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于发热数天后出现皮疹,其症状易与麻疹的症状相混淆。麻疹患者一般在出疹后3 ~5天开始退热,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性表现,可通过此表现将麻疹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鉴别。本例患儿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淋巴结为甚,其病情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和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患者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血常规一般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2]。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下颌骨边缘不清,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常合并有明显的肝脏损害,其病情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进行肝炎病毒学检查加以鉴别。此病可引起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加以鉴别。

本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肿大尤为明显,进展迅速。该患儿既往有“鼻腔狭窄”病史,可能存在腺样体肥大、鼻窦炎或畸形等基础疾病,易造成气道梗阻,引发呼吸衰竭。综上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肝脾大、气道梗阻等)缺乏特异性,其病情易被误诊、漏诊。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作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争取尽早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规范的诊治,以防止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单核细胞白细胞
白细胞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