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罕见先天性乳糜腹合并乳糜胸新生儿的护理

2021-03-25牛瑞平殷玉敏苑文婷段淑女李敏敏

军事护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乳糜禁食胸腔

牛瑞平,殷玉敏,苑文婷,段淑女,李敏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东院新生儿科,山东 济南 250014)

先天性乳糜腹合并乳糜胸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或堵塞,使得乳糜液在腹腔和胸膜腔内异常积聚,引起严重呼吸、营养及免疫障碍的一种疾病。新生儿乳糜胸发生率为1/24000,其中先天性乳糜腹发生率虽然目前仍不明确,但较乳糜胸更少[1-2],其特征性表现为胎儿水肿,出生时多有窒息,生后24 h内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呼吸窘迫症状及胸腹腔积液症状,多伴有局部或全身水肿,治疗不及时易发生感染、血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先天性乳糜腹合并乳糜胸患儿治疗时间长难度大,做好相关护理尤为重要。针对近期科室收治的1例先天性乳糜腹合并乳糜胸患儿,查阅最新指南文献,给予患儿科学、有效的护理,患儿顺利出院,预后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因“发现胎儿水肿2月余”于2020年6月在我院剖宫产娩出后入院。患儿,男,系G1P1,胎龄36+1周,体重3780 g,入院查体显示,精神反应差,全身水肿且紫绀,呻吟,吸气时三凹征,腹部膨隆,腹围38 cm。生后超声示腹腔内探及液性暗区,深处约4 cm;双侧胸腔内均探及液性暗区,右侧6.3 cm,左侧5.6 cm,故诊断为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立即给予咖啡因兴奋呼吸中枢,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入院第1天行胸/腹腔穿刺,乳糜实验阴性。第2天,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第3天患儿成功撤离呼吸机改鼻导管吸氧,少量足月儿奶喂养后腹水乳糜实验阳性,给予腹腔穿刺引流及禁食。第10天,少量中链脂肪(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奶喂养后腹腔积液引流量未见明显减少,继续禁食。第15天加用奥曲肽抑制胸腔积液生成。胸/腹腔引流期间出现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胸腔积液持续较多,于生后第48天和第58天分别行左侧胸腔红霉素+葡萄糖+利多卡因注射术。生后第54天,再次给予MCT奶粉喂养。胸腔、腹腔引流量逐渐减少,间断复查超声,于生后第74天拔除左侧胸腔引流管。生后第92天,患儿腹腔及胸腔无明显积液,带腹腔引流管出院。出院1周后门诊复查,给予拔除腹腔引流管。随访5个月,患儿普通奶粉与MCT奶粉混合喂养,未再出现胸/腹腔积液。

2 护理

2.1 呼吸道护理 该患儿由于大量乳糜液使其肺受压,肺活量减低,大量腹腔积液使膈肌上抬,导致其出生后不久便出现了紫绀、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需要呼吸支持。高频辅助通气模式能有效改善氧合,减少缺氧对重要器官的损伤,同时减少肺损伤[1]。该患儿机械通气期间,其呼吸道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每小时监测并记录患儿的意识状态、心率、血氧饱和度、胸廓是否对称及胸部震荡的幅度,震荡幅度以胸廓至腹股沟应见微小的震荡为宜。(2)舒适体位。抬高患儿床头10°~15°,协助患儿更换体位1次/2 h,且左侧-平躺-右侧位交替。采用双人法为患儿更换体位,以右侧卧位为例,一人站于暖箱左侧,整理各种连接导线和引流管,留出足够长度,另一人站于暖箱右侧,双手分别放于患儿颈下和臀部,利用“轴线翻身”原理协助患儿翻身至右侧卧位,双手交叉于胸前,用体位垫支撑患儿后背。为了避免管道受压和脱出,以及因此导致的患儿不适,未采取俯卧位。(3)合理湿化。将患儿暖箱温度设置为32.5℃,移除不加热的延长管,将MR850湿化器的气道端温度探头放置于暖箱内,通过观察湿化罐内气雾和痰液黏稠度判断湿化是否合适。(4)清理呼吸道。按需吸痰,将负压设置为80~100 mmHg(1 mmHg=0.133 kPa)。采用浅吸法,插入深度为气管导管长度加外接长度[3]。严格无菌操作,在10~15 s内完成吸引,因患儿吸引时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在吸引前30~60 s及吸引后1 min在基础吸入氧浓度上增加10%。

2.2 引流管护理 胸/腹腔穿刺和胸/腹腔闭式引流是治疗乳糜胸和乳糜腹常用的临床方法,可使受压的膈肌和肺组织扩张,扩张的肺组织反过来压迫胸导管,使漏出液减少[4]。该患儿入院当天即行胸/腹腔穿刺,而后给予持续胸/腹腔引流,穿刺结束后穿刺点予无菌纱布加压覆盖,严密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渗液、渗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胸/腹腔引流期间,为保持引流通畅,其引流管护理要点如下:(1)妥善固定。6Fr引流导管置入胸/腹部,其远端自然弯曲呈猪尾状,穿刺处无缝合,需妥善固定。固定分3层,第1层将藻酸盐敷料剪成T型围绕引流管,开口向头端;第2层将防水敷料剪成T型围绕引流管,开口向足端;最外层是无菌透明敷贴,按照引流管走形对贴膜进行塑形。距穿刺点10 cm处,做好标识,使用H型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扯脱出。(2)防止堵管。6Fr引流管管腔细,乳糜液凝固性较高,为防止堵管,要挤压胸/腹腔引流管的硅胶连接处,1次/3 h;并用37℃等渗盐水10 ml 冲洗,1次/12 h,缓慢推注并抽吸,严格无菌技术。第18天患儿腹腔穿刺处渗液较多,且引流管阻力增加,考虑存在堵管问题,改用1 ml空针抽吸,更改冲洗频次为1次/6 h,后未出现堵管。(3)处理渗液。第38天患儿左侧胸腔穿刺处渗液较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皮肤,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利于吸收渗液,将水胶体裁剪成3 cm×4 cm,粘贴在引流管口周围皮肤。(4)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初始引流时,患儿腹腔引流液为黄色清亮液体;第3天少量足月配方奶喂养后,引流液由黄色变成乳白色,乳糜实验阳性,确诊乳糜胸/腹,给予禁食。(5)拔管。患儿引流期间,间断复查超声,呼吸较前平稳,右侧胸腔引流量逐渐减少,于生后第5天拔除右侧胸腔引流管。左侧胸腔积液反复增多,待引流管不再引流出液体,且观察1周积液量无增加,于生后第74天拔除左侧胸腔引流管。患儿腹腔无明显积液,带腹腔引流管出院。出院1周后门诊复查无积液,于生后第99天给予拔除腹腔引流管。拔管后立即凡士林纱布覆盖引流口,外敷无菌敷料。

2.3 营养管理 正常人体进食的脂肪经胆盐的乳化后吸收,其中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被吸收后直接进入肝门静脉,而长链脂肪酸由于分子量较大不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与胆固醇、蛋白质结合进入乳糜池形成乳糜微粒,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5]。由于禁食可直接阻断肠道吸收乳糜颗粒的来源,减少乳糜液生成量,促进破裂口愈合,是乳糜胸的首选治疗[6]。该患儿住院早期给予间断禁食,待引流液明显减少,使用MCT配方奶喂养,腹腔引流液仍较多,考虑可能为胸导管破裂口未完全愈合,继续禁食。该患儿生后第54天再次给予MCT奶粉喂养,过程顺利。患儿禁食时间长,多次给予血浆、白蛋白及球蛋白支持治疗,及时加用肠外营养液非常重要。根据指南[7]建议,该患儿肠外营养护理要点如下:(1)关注血糖。患儿使用肠外营养期间,测血糖1次/d,监测时间为早晨空腹,以保证血糖监测数值准确。(2)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观察。关注患儿皮肤颜色、大便颜色等,定时复查肝功能。(3)输液通路选择。患儿禁食期间需长期使用静脉营养,为防止液体外渗,护士为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有文献[8]报道,PICC置管也会导致新生儿乳糜胸。指南[9]推荐,经下肢静脉置管可降低PICC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PICC移位的发生率。该患儿生后第2天从右侧大隐静脉置入PICC,导管尖端定位至T10,给予常规临床规范护理,使用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4 预防和控制感染 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在其住院期间,气管插管、胸/腹腔穿刺引流及禁食使患儿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其护理要点为:(1)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要给予保护性隔离;护理前后严格进行手消毒,避免患儿院内感染。(2)严格引流管管理。胸/腹腔穿刺或引流时,严格皮肤消毒,避免在同一穿刺点进行多次穿刺;对于穿刺处及时消毒、换药,管路冲洗时接口严格消毒,引流瓶低于患儿低位,翻身或更换引流瓶时及时双夹闭,防止液体回流。(3)合理使用抗生素。第26天患儿出现血液检测感染指标高,根据药敏实验结果使用抗生素以及输注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患儿感染得以控制。(4)做好皮肤护理。患儿入院时头面部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皮肤薄嫩,将装有灭菌注射用水的橡胶手套置于患儿身下,做成水床,上面平铺棉质细软包被,更换体位1次/2 h,以避免压力性损伤;揭胶布时动作轻柔,避免撕脱伤。

2.5 用药护理 奥曲肽是一种长效的天然生长抑素类似物制剂,通过诱导内脏血管收缩、减少肝静脉流量和减少胰腺和胃分泌来减少淋巴液产生、回流及肠吸收,使胸导管漏口愈合。患儿于第15天加用奥曲肽,引流量有减少。奥曲肽副作用和并发症包括高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肺动脉高压等[10]。该患儿应用奥曲肽期间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及心脏超声均比较稳定。红霉素注入胸腔内可促使胸膜间内皮细胞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肺、胸膜腔黏连。该患儿在住院期间共用药2次。注射前需要抽尽胸腔积液;注射过程中为患儿取侧卧位,协助患儿变换不同体位,让药液均匀分布在胸膜腔,同时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及疼痛评分;注射后关注患儿引流液变化情况。

2.6 疼痛管理 患儿住院期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痰、胸/腹腔穿刺引流、胸腔内注药等有创操作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痛苦。新生儿对疼痛的生物学感知能力与成人相比更加强烈持久[11]。为减轻疼痛对患儿的不良影响,使用新生儿疼痛量表[12](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对患儿面部表情、哭闹、呼吸类型、上肢、腿部、觉醒状态进行评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7分,分值愈高表示疼痛愈严重。(1)采手指血及测足底末梢血糖时为轻度疼痛,主要以环境措施为主,如轻声安慰、抚触等方法分散新生儿注意力,建立良性刺激阻止疼痛向大脑皮层传导。(2)中度疼痛包括外周动静脉穿刺及皮下注射等,给予患儿非营养性吸吮、抚触、选择小号穿刺针等,缓解操作带来的疼痛。(3)气管插管、胸腔穿刺、PICC置管等操作为中重度疼痛,缓解患儿疼痛的非药物措施包括为患儿安置舒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等,局部药物性措施为在穿刺点涂利丙双卡因乳膏或或直接行0.5%~1%利多卡因(2~4 mg/kg)皮下浸润注射。患儿禁食时间长,易哭闹,使用鸟巢式卧具模拟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让患儿保持他们特有的舒适体位,且有触壁感,减轻患儿疼痛和焦虑,也可包裹患儿,增加患儿安全感。

3 总结

先天性乳糜腹合并乳糜胸患儿罕见,大量胸腹腔积液严重影响患儿呼吸,且会导致患儿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难度大,若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该例患儿在产前B超即发现胎儿水肿,为出生后早期积极诊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最新最佳的证据,在护理中,医护人员注意呼吸支持并保持胸/腹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通畅,实施了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及喂养护理,并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疼痛管理,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最终得以康复。

猜你喜欢

乳糜禁食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比较研究
儿童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于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之思考与相关法修改建议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禁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低温倒置静置法降低乳糜血浆报废率的研究应用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