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口流失背景下土地流转问题浅谈

2021-03-25王素竺鑫仪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粮食土地

王素,竺鑫仪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1 农村土地问题现状

1.1 农村人口流失,土地大量荒废

不可否认,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无论在基础设施、教育资源还是工资福利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少,福利待遇普遍较差,农民无法挣到足够的钱去支持庞大的家庭开销,只能选择外出打工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而那些已经走出乡村较长时间,学到了技术与文化的农民内心早已无法局限在农村这一小小天地了,自然也不会愿意回到农村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此外,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资源的差距尤其明显,城市里的孩子受教育的环境要优于乡村孩子。前期基础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在教育不断被重视的情况下,不少家长选择将孩子带出农村进入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是出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还是着重培养下一代的考虑,大多选择远离故土,成为“漂泊一族”。随着年轻人不断离开故土,农村中只剩下一部分老年人还在坚守着,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量荒废,成了杂草的天堂。

2 推动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2.1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量大

在我国农村土地大量荒废的同时,相对应的却是我国人均耕地仅0.1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粮食是影响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战略物资,只有保障粮食稳定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向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进。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粮食缺口达到了1.3亿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粮食进口第一大国。更糟糕的是由于疫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少国家发布了限制粮食出口的命令,这意味着中国进口粮食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就算能够找到如此大量的粮食,其价格肯定也是远远高于现在的市场水平的。所以,把有限的耕地充分利用起来,减少土地荒废,增加粮食产量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

2.2 土地流转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三农”问题解决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举全党以及全社会之力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农村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解决好农业问题后,农村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自然而然也得到提高,土地流转恰好能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共赢。土地流转不仅可以将农村地区被荒废的耕地充分利用起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让农民把闲置的土地租让出去收取租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土地流转达到了一定规模以后还可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最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可以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

2.3 现有农业经济效益低

我国现有农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农业普遍是小规模化经营,土地资源较为分散,无法实现集中经营。与发达国家农业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低、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自然就高。[1]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的贸易联系正在增多,如果我国的粮食价格过高,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会有大量的企业选择进口粮食而不用本土生产的粮食。况且粮食价格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政府的有力控制下粮食定价往往都是比较低的。这也意味着我国现有的农业所获得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以推动土地流转的发展,土地流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土地资源,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耕作,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农村地区自给自足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农民们往往选择种植自己家庭所需要的农作物,比如水稻小麦之类,很少会考虑进行农产品的加工来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也是现有农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之一。这是长期原因造成的,就算农民有多余的农作物可以贩卖,因为售卖渠道的限制,价格往往比较低廉,还受市场及天气状况的影响,往往农作物砸在自己手里,连成本都难以收回。久而久之,越来越少的农民选择种植农作物贩卖了,普遍的形式都是在从事第二产业的同时抽空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满足自家需求,更不用说考虑农产品的加工了。这就失去了获得农产品效益最大化的机会,而这又是一个循环。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统一种植、统一加工,还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应对风险,大大提高了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 农村人口流失背景下推动土地流转的策略

3.1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给予农民更多的经济补偿

农民不愿进行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是经济补偿不够或者说没有达到心理预期。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土地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封建社会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到近代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确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也成了数万农民心中无比神圣的资源,将土地的使用权让渡出去,农民往往会担心租用土地的一方无限制开发土地,导致土地由肥沃转为贫瘠,导致最后不能耕种的严重后果。所以大多数人宁愿选择让土地荒废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根据调查显示,土地流转的经济补偿至少达到自己耕作收益的3倍,农民才甘愿进行土地流转。但是,以目前状况来看,农业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的经济收益也比较低,租赁土地的人支付不起这一高价租金,自然也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农业农村建设方面,农业农村建设大多靠国家力量,少有民间资本介入。所以,提高土地流转最重要的措施是首先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进而给予农民更多的经济补偿。

3.2 机构统一经营,增强农业经济效益

流转范围有限也是限制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外出的农民找不到合适的机构办理土地流转,只能选择将闲置的土地就近免费或者低价承包给周围熟悉的邻居耕种。[2]但是,农村劳动力有限,活动的范围也有限,能够接下这个担子的人少之又少,土地很难大规模流转出去。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可以选择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设立统一的机构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年末由该机构将租金汇往农民个人账户。这些流转出来的土地也由该机构统一管理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可以提高机械化程度,由专人统一打理,降低由于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农业风险。这在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同时,更有利于开展农产品质量控制以及产业化经营。当规模化经营达到了一定程度,农产品的数量不断提高,可以在满足部分外销的要求下将剩下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原本心系家乡只是迫于无奈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创造一个回家工作、建设家乡的好机会,可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3 政府加强干预

土地资源关系着国计民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控制。政府的干预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及经济支持,例如政府所给予的贷款、补偿及税收等优惠政策可以让更多的资本流入到农村建设中来,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企业走进乡村,承担土地流转的承包及土地规模化耕种的工作,在农村地区开创新的事业。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加强管控,对这些土地流转机构进行审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对土地的后续利用进行监管,[3]保障农民权益,给予农民更多的依靠。有了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农民就像吃了定心丸,更有信心和意愿进行土地流转,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添助力。必要情况下,还可以选择给失地农民购买保险让农民可以放心地把土地流转出去。

4 结束语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固然是好事,但随之而来农村人口流失,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也亟待解决。土地流转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土地流转的必要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推动土地流转,形成农民增收,农业与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最终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粮食土地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我爱这土地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我的粮食梦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