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要点研究

2021-03-25田娜颜明朝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稻田幼苗肥料

田娜,颜明朝

(永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吉安 343400)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远古时代到现在,一直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当前,随着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扩展,带动了我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稻种植业的技术方面还存在某些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

1 现阶段水稻产量制约因素

1.1 秧苗质量差

幼苗的质量对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生产阶段,农民增加播种量,以节省稻田和时间,从而导致过大的播种密度。根据对某地水稻种植户的调查,常规中熟粳稻湿润育秧(秧龄30天左右、手工移栽)的苗播种率达到82.7%;用于机耕种植的秧苗(不超过18天)中,有85%的农民超过了适当的播种期。播种过多会导致幼苗的营养差,移栽过程中会对植物造成严重伤害,分蘖产生缓慢以及穗小穗数少,导致产量低下。

1.2 水稻移栽密度过稀

传统的手工移栽因劳动强度高,劳动力短缺,导致移栽密度太稀。在此阶段,机械种植的幼苗之间的间距太大(30 cm)。为了加快苗种植速度,为增加自身经济收益,机器插秧人员往往会增加种植孔的间距,从而无法保证种植密度。据统计,手工栽植移栽密度过低的农民占76.6%,机械栽植移栽密度过低的农民占72.5%。一方面,移植过于稀疏,促使农民增加了对化肥的投资,增加了早期肥料的比例。另一方面,移植密度太稀疏,导致穗数不足。这已成为现阶段的响产量增加和肥料高效利用主要问题影。

1.3 氮肥用量过多,前期施肥量大

根据调查,2019 年水稻平均产量为 8.13 t / hm2,水稻生长发育季节氮素施用量在 180 ~ 545 kg / hm2,平均值为 280 kg/ hm2。移植后10天内的平均使用率为72.5%。基本肥料的主要生产能力(PFP,施用氮肥的水稻产量)为15.6~44.5 kg/kgN,平均值为29.2 kg / kgN。使用的基本肥料过多,一方面,总体目标输出设置得太高,技术单位通常将高产田或收割机的产量作为总产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肥料施用量。实际上,水稻的单产远低于高产田,早期肥料的比例过高关键原因是受到传统肥料的影响,并且还与低种植密度有关。

2 水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与培育壮秧

保证水稻品质关键标准是水稻种子品质。因此,科学选择种子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应综合考虑当地水稻的特征、生长周期、市场需求,并选择具有较强生长发育能力和抗病性的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后,应做好种子处理,播种前7天,将其放在晴朗的空气中于阳光下干燥2~3天,然后通过盐水比例法取出种子,并在第一时间内把种子中的瘪粒、病虫害粒以及机械损伤粒去除,提高种子的纯度,合理地保证发芽率。另外,还需使用化学药剂拌种,以防止病虫害现象发生。

在播种过程中,应将水稻品种的实际特点与当地生态环境、播种制度相结合,选择最佳播种方法,对种苗进行管理。另外,考虑到水稻的适时移栽时间,切实实行苗期管理,以促进苗质量的提高。进行水稻预播时,两种主要的预播方法为大棚育苗以及里面增加小拱棚育苗。通常,可以防止种子在出土、幼苗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受到不良的外部温度(例如温度降低和霜冻)的伤害。在正式水稻播种之前,可以进行薄膜包衣拌种,但是选择能增强水稻种子活力的产品很重要,并在堆满后两天开始播种。进行堆肥的解决方案时,确保将水稻种子内部的温度控制在不超过10℃,否则幼苗会生长过快,不利于种植。

2.2 增密控肥

种植密度、施氮量、水稻种类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中等施氮量(245 kg / hm2)的条件下,小穗型品质的产量(每穗小穗数<130)取决于种植密度,最大为30 m2,中大穗型品种(每穗小穗数>130),种植密度最高,为27.5m2。在高氮肥(300 kg / hm2)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没有明显的高产效果,特别是当种植密度为30 m2和32.5 m2时,产量下降。在高密度下,特别是在高氮条件下,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稻瘟病,鞘枯病等现象更为严重,中后期出现掉苗。以上结果表明,适度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减少基肥的用量,进而获得增产和高效利用基肥的实际效果。

2.3 适时播种与移栽

对于水稻播种,必须首先明确播种日期。通常情况下,天气晴朗连续5天且平均温度高于15℃时,才能达到水稻种植的基本要求。海拔400 m以上的稻田播种时间集中在3月中旬,海拔400 m以下的稻田播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下旬。混合杂交稻的播种密度通常为 10 ~ 12 kg / 0.067 hm²,而普通水稻的播种密度应为 25 ~ 20 kg /0.067 hm²。

通常,在移栽幼苗30~32天后,移栽幼苗的平均叶龄可以为5.5~6.5。健硕幼苗具有很强的抗寒和抗旱能力。进行水稻移栽时,有必要确保移栽密度的合理化,以促进单株水稻的增产;确保田间群落结构的合理化,以促进自然通风和透光率的合理提高。另外,考虑土壤有机质和种植方法,实际定制的密度还必须整合稻米的类型。

2.4 肥水管理

在水稻种植期间,有必要有效地选择化肥。通常,应综合许多要素以进行化学肥料的合理布局,包括种植区域的水稻种植体系,水稻类型和土壤类型。根据“三控”施肥技术,计算出稻田的总氮需求量,粒肥、穗肥、基肥的氮素比例,有效地配制多种化肥,实现控肥、幼苗控制、害虫控制。此外,根据幼苗情况和颜色来澄清肥料的用量。在提高水稻产量的播种期间,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肥料。稻田的土壤层状况与基础肥料的使用相结合,如果稻田化肥效率高,则需要减少施肥量;相反,增加。还要选择有效施肥时间并使用叶肥[1]。

在水分管理上,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育特点来调节水层,合理灌水和晒田,以达到节水提温的目的。在捕秧至缓苗期保持4~5 cm深水层护苗,分蘖前期保持3 cm左右的浅水层,分蘖中后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当全田总茎数达到预定指标(每平方米达到520个茎)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在拔节孕穗前期保持湿润,保证通气良好,后期适当建立浅水层,特别是抽穗前5~15天内保持浅水层,其余时期以间歇湿润灌溉为主,采取陈水不干,新水不进的管水办法,保证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

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时期和受孕特性来调节水阻、注水、晒田,有效达到节水增温目的。从接苗到缓慢出苗,保持4~5 cm深水层护苗。在抽穗初期应保持最深3厘米的浅水层,并在抽穗后半期在潮湿区域进行交替灌溉。当田间茎秆总数达到预定指标值(每m2达到520根茎秆)时,立即排干田地,以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

3 结语

根据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我国水稻质量和产量可大大提高。在水稻生产和生产领域,种植技术被用于从选种、选址、播种、移栽、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多方面以提升水稻生产质量以及产量,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

猜你喜欢

稻田幼苗肥料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稻田摸鱼记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稻田里的写真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默默真爱暖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