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化市林业案件技术鉴定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3-25刘中扬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术鉴定准确性勘查

刘中扬

(溆浦县林业局,湖南 溆浦 419300)

1 林业案件技术鉴定内容分析

林业案件一般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林业行政案件,另一类是林业刑事案件。前者由林业行政执法部门处理,后者由森林公安查办。技术鉴定是指相关执法部门聘请有一定资质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测量,且运用广泛、系统的林业科学知识,采用科学准确的鉴定方法,对损害森林资源的行为作出定性定量的专业判定,是办案单位处理林业案件的重要参考之一。鉴定类别一般包括活立木(木材)数量鉴定、林地鉴定、森林火灾鉴定、野生动植物鉴定、环境污染鉴定等。鉴定内容主要有面积、活立木蓄积、地类、森林类别、损毁程度、污染程度、保护级别、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林木年龄、价值评估等。

2 林业案件技术鉴定现状分析

2.1 缺少专门的鉴定机构

在前几年的机构改革中,原有两家专业的林业鉴定机构被取缔,直接导致全市林业案件鉴定工作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鉴定工作的开展,延缓了对犯罪分子的打击。

2.2 鉴定力量欠保障

目前,全市林业案件鉴定由执法机关聘请当地具有林业工程师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具有就地性、兼职性、责任欠缺性等特点。由于鉴定人员一般为当地工作人员,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回避制度难以落实,鉴定的公正产生偏差。鉴定人员一般为在职技术人员,本职工作多,加上不能兼职,当林业案件发生之后,无法第一时间及时赶到案发现场进行有关的现场勘查,开展鉴定活动,延误了勘查的最佳机会。同时因为事情杂,学术没有专攻,识别图纸不精,鉴定技术不细,使用的鉴定工具比较落后,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10000精度不够,地类判断不确切、GPS的定位不准确、测量树高和胸径时出现偏差,一般的工作人员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都不能识别,等等,导致实际的测量结果与具体值不符,影响鉴定结果的精准性,进而影响案件的定性。

2.3 鉴定依据欠完整

林业技术工作者在勘查和鉴定工作中,通常把国家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当作林业刑事案件的调查标准。在计算案件活立木蓄积数据时,通常是利用一元材积表和二元材积表展进行计算,误差较大;用目测法来评断现场的被破坏程度,致使勘查与鉴定缺乏统一的、具有地方特性的标准。在使用林地技术鉴定时,经常出现林业部门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和自然资源部门的二调数据的地类不一致,林业部门的森林资源数据库、自然资源部门的二调数据的地类与实际地类不一致现象。在发生林木被伐后只有伐桩,利用伐桩借助二元材积表展开计算操作,以此来获取不够准确的数据[1]。

2.4 激励机制尚未健全

林业案件的鉴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勘查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必须跋山涉水、深入山头地块才能开展鉴定工作,甚至有些地方无路可走,测算林木蓄积时要一根一根树木进行测量。恶劣的工作条件令工作人员身心俱疲。有很多地区的主管部门因为经费有限,一宗案件鉴定只有几百元的现场调查费用,没能给勘查工作者提供完善的保障机制,面对高危、充满艰辛的工作,一些林业勘查和鉴定工作者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工作的积极性不高[2]。

3 林业案件技术鉴定优化对策

3.1 成立专门的鉴定机构

林业、司法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起专门从事林业案件鉴定的机构,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勘查和鉴定工作,使案件鉴定工作有专门机构管理、专人开展工作。主管部门还应加大专业设施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现场勘查和鉴定的效率和质量,为保护森林资源保驾护航。

3.2 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技术鉴定标准

不同地区气候和环境差异比较明显,小气候现象普遍存在;即便树种相同,它们的长势和蓄积量也不同。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把林业案件技术鉴定专家聚集在一起成立鉴定委员会,共同调研林业案件当中的一些问题,制定出可行性、规范性的样本卷宗,编制区域性的立木蓄积量的调查标准、现场被破坏程度的量化标准、面积测算的细化标准,规范鉴定的流程,使案件鉴定工作规范化,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

3.3 加强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林业案件的鉴定工作者参与技能培训,丰富、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勘查与鉴定能力。并对培训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的绩效考评,考核不合格者取消鉴定资质,调动案件鉴定人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勘查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4 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机制

林业案件鉴定的勘查工作复杂、比较艰苦,案发的地点大多是深山野林,山高陡峭,交通不便,危险系数比较高,因此工作人员在开展勘查和鉴定工作时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挑战。主管部门、案件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林业鉴定工作人员的劳动保障体系,适度地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进而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林业案件的鉴定时间,推动林业勘查和鉴定工作的良好发展[3]。

3.5 制定林业技术鉴定的收费标准

案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依法惩处犯罪行为,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林业案件鉴定工作类型多,情况错综复杂,有些案件取证比较困难,需要2个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需要安排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人才负责技术勘查和鉴定工作,有的案件鉴定甚至还会多次深入现场开展调查,是一种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高智商劳动。目前的案件鉴定收费标准确实太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技术鉴定的准确性。因而,相关部门应出台统一的林业技术鉴定服务办法,明确按照毁坏林地的面积大小和林木蓄积量或者按宗确定收取申请技术鉴定当事人的费用,用来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4]。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案件种类多样,内容比较复杂,做好案件鉴定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林业案件鉴定技术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专业鉴定机构的缺失、技术力量偏低、设备配置落后、缺少区域性的鉴定依据以及缺乏完善的福利保障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充分参考上述对策,提高林业案件勘查和鉴定的准确性,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技术鉴定准确性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龟甲与鳖甲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某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骨科案例情况分析
淮河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技术鉴定工作实践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