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021-03-25陈阳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赤眼蜂木材害虫

陈阳

(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分场,河北 承德 068450)

历史数据证明,新中国建立前夕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9%,1950年土地改革法颁布,将林业纳为国家资源范畴并开始着手修复,并着力种植森林。至今为止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2.96%。这一路走来,森林病虫害防治一直都是营林的重要内容。但到新世纪以后,才将森林病虫害防治提升到了林业生态建设高度,开始对病虫害发生原因和机理展开深入研究,同时也推出了各类低毒高效的杀虫产品。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1)让林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得到保证。通过积极的病虫害防治提高林木成活率,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另外也能够让环保林、防护林、防沙林等得到发展,提高这些森林的环境效益。

(2)提高林业综合生产力。林业除了树木之外,还需要将中药、重要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融入进来。这样的工作既保证了森林生态多样性,也让中药为代表的重要动植物得以繁衍生息,让这些重要资源得以发展,最终能够为我们所用[1]。

(3)在林木进口越来越多情况下,进行森林病虫害研究和防治,能够有效遏制外来物种的侵害,将巨大的威胁化解于无形。时至今日,在进口木材当中已经发现的虫害就有数百种之多。这些害虫都非我国所有,属于从海关夹带而来,让这样害虫在我国森林系统当中得以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惨痛的损失。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要求森林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生态系统,土壤、植被、树木、动物等都是这个生态之内的组成。这自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因为缺乏长眼光,导致广泛使用了光谱抗虫、抗菌的药物,结果给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威胁。

以光谱抗虫药为例,乐果作为多种害虫的克星,其虽然具有杀伤能力,然而对土壤微生物放线菌、真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虽然这种作用会随着用药频次增加有一定缓解,但不可忽视的是因为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林农使用乐果的浓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故而对土壤当中微生物始终发挥着抑制作用,甚至最终会改变土壤条件。这样的不断增加农药浓度的做法也会对植被造成影响,植被越来越稀疏,导致土壤涵养水平降低,最终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态平衡,进而导致整个森林的生态失衡[2]。

3 目前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3.1 虽然综合防治意识在不断觉醒,但绿色防治推广艰难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营林者在经济性、环保性之间选择了经济性。因为绿色防治成本高,需要的人力多,无形中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例如绿色营林需要采用天敌法、诱杀法等。这些方法需要投入一定的设备、人力、资金,而效果却没有喷洒农药来得快。不过绿色防治的未来综合效益好,但经营者只为短期效益,并不会从长远去考虑。这种情况在经济林、果林这一类的项目尤为明显[3]。

3.2 在病虫害防治一线的工人专业水平差,倾向于农药杀灭

我国目前林业劳动者队伍达到了4千余万人,大部分人都未经专业培训,从事的都是一线的养护、害虫杀灭等工作。这些人受多年农业的简单粗暴方式影响,在林业养护和害虫防治上仍然习惯于农药杀灭。而且在操作过程中疏于自我保护,也存在农药浓度过高导致了植被、微生物甚至于土壤的立地条件改变。

3.3 信息化病害管理水平低

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对病虫害发生的机制形成分析,然后会形成较为精准的防治办法。但目前除了部分大型国有林场具有信息化管理之外,其他的林场缺乏信息化系统。而且因为林场条块化管理,彼此不能形成联合机制,对于那些具有迁徙性的害虫做不到联防联治[4]。

3.4 对森林微观生态研究不足

目前来看,我国森林生态研究对微生物、土壤、植被、树木、森林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的生态研究不足,对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的研究分析少,往往不能对病虫害的机制做到深入了解。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混交林研究上。混交林具有一定的抗病性、抗虫性,然而缺乏微观生态支持,这种抗性也并不能充分发挥优势。

3.5 随着进口木材增多,境外害虫入侵风险加大

据2020年数据,我国因为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总量达到了8亿m3,缺口达到了2亿m3,这就意味着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木材达到了我们需求量的1/4,。随着大批量外来木材涌入,大大地增加了国外病虫害侵入的可能性。每年我国发生的病虫害,一半来自于外来病菌以及害虫,损失多达数10亿。

4 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策略

4.1 要拥有长远发展意识,积极提升绿色防治力度

即在保证林木内部供给基础上,尽可能发展环保林,能够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治去调节森林生态微环境,能够保证森林物产多样性。对于经济林也尽可能采用低毒杀虫治病产品,这是保证树木质量和水果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其中利用生物防治是最为科学的,即在森林中投放害虫天敌,如马尾松毛虫面可以利用赤眼蜂来防治,防治机理主要是赤眼蜂为寄生蜂类,以马尾松等虫卵为寄主,故而有效杀灭马尾松虫卵。目前赤眼蜂市场供应价20元每只,虽然价格比较贵,但是随着赤眼蜂繁育技术不断普及,相信未来赤眼蜂单只价格会不断下落,赤眼蜂的生物防治功能可以被充分开发出来。

4.2 积极提升一线工人素质

首先是积极培训一线工人,要让他们按照要求来使用农药,避免过量喷洒。另外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做到农药杀灭和绿色杀灭方式相结合,逐渐地向绿色杀灭方式转变。另外遵循绿色环保规范,要求他们日常劳作时做好自我保护。

4.3 实现林业病虫害信息化管理

笔者认为在市级范围内设置GPS、GIS、RS技术来对辖区内的所有森林进行扫描和监控,能够对病虫害规模展开计算,然后可以形成科学的防治方案。一般而言,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林场之间的配合水平,对于迁徙性害虫有积极的防控作用。

4.4 积极开展森林微生态研究

目前已经出现了监控土壤、植被、树木的各类微观观测仪器,能够对土壤成分、植被群落、树木生长情况展开不间断监控,能够发现各类病虫害形成的过程,以及发现其中关键节点。这样的观测方式对于掌握病虫害扩散的关键点很有帮助,能够明显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而提高防控效果。例如目前发现土壤在病虫害上具有中间介质作用,例如病菌、真菌、虫卵会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染、扩散,故而可以积极地利用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来调整林间土壤,有效地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

4.5 提升对进口木材的检验检查水平

其中对进口木材进行有效的熏蒸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目前夹带病虫害的风险。另外需要对进口木材熏蒸处理现场进行监控,防止操作者违规操作造成熏蒸不彻底,让一些病虫害得以进入内地造成沉重损失。这其中需要建立责任制度,对结果进行跟踪,一旦发现病虫害可以找到最初病虫害熏蒸负责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每一位工作者尽心尽力,不敢大意。另外,也要在进口木材时签订合同,从源头上降低夹带风险。

5 总结

从传统病虫害防治来看,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林场还是习惯于传统农药杀灭。这种原始粗暴的防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杀灭害虫和一些病害,但是对森林生态却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需要我们想出更多的健康的防治办法,达到既能杀灭害虫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猜你喜欢

赤眼蜂木材害虫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数字说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阜蒙县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总结